肖剛
【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除夕,年夜飯后,家里人各忙各的。
爺爺看看忙著用電話拜年的兒子,再看看低頭用微信送祝福的孫子,不禁感慨:“現(xiàn)在鞭炮不讓放了,祭祖拜神也少了,連逛廟會、看舞獅也不多了,這年味兒真是越來越淡啦!”
兒子放下電話說:“爸,新時代有新過法嘛,傳統(tǒng)的過年習俗也可以改進啊。我看明年咱們就去飯店訂桌年夜飯,又省事,又熱鬧?!?/p>
孫子抬起頭搶著說:“干脆明年春節(jié)咱們一起出去旅游吧!”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解析:本題屬材料作文,題目要求圍繞過春節(jié)的方式討論,即如何過年才更有年味兒。在實際寫作中,不少考生的主體段出現(xiàn)了結構不清晰、論述邏輯不嚴密、說理表達不到位甚至游離主題的問題。
【考場文段1】
在傳統(tǒng)的過年習俗中,拜年可算是核心習俗了,但試想,每次拜年時帶的禮物盒過分包裝,何嘗不是一種污染、一種浪費?對于小孩來說,他們跟著父母去拜年,大多是坐在一旁,聽著大人們談各自的變化與共同的往事,或者低頭只顧玩手機,更有“熊孩子”坐不住,四處亂跑,惹麻煩,而對于成年人來說,平時工作很忙碌,過年的假期本可讓他們放松身心,調整緊繃的神經,但拜年又占據了他們的時間
病因:主題不明,內容混亂。
建議:明確主題,提煉一個清晰的觀點一——“時代在發(fā)展,拜年形式也應與時俱進”,然后緊緊圍繞拜年方式的變化,組織素材,對比論證,最終得出結論。
升格:
在過春節(jié)的習俗中,拜年算是核心習俗了 過去春節(jié)拜年,人們會帶上精美的禮品,表達對親朋好友的祝福和敬意,但禮品的過度包裝,常常會造成浪費和污染。而今人們擁有了便捷的即時通信工具,除了電話拜年、微信拜年、視頻拜年,還可以發(fā)電子紅包,綠色、簡約叉不失過年的溫暖。過去拜年,親朋好友從四面八方來相聚,舟車勞頓,飽受奔波之苦;如今拜年,人們只需拿起手機,動動手指,不僅讓忙碌一年的自己有了難得的休閑,也讓新年的問候更及時,更有互動性,時代在發(fā)展,拜年形式也應與時俱進。
【考場文段2】
有這么一家人,他們在過年的時候去外地旅游,玩得很歡樂。他們去了一家店鋪,親手包餃子煮來一起吃,家人稱吃餃子年味兒十足。又有那么一家人,他們過年的時候去看舞獅,去廟里拜佛,最后,每個人都被燒香的煙霧熏得眼淚橫飛,面上的表情也只剩下了麻木沒有一個人感到高興,相反,他們只感到煩躁。相比于前一家人,他們的這種舊過法非但沒有領會到過年的真正內涵,還讓心情跌落到低谷。前一個家庭雖然沒有看舞獅、拜佛,卻感到年味兒十足。相較之下,新舊過法高低立顯。
病因:邏輯混亂,表達煩瑣。
建議:將外出旅游這種新興的過年方式與看舞獅、去廟里拜佛等傳統(tǒng)的過年方式對比,構思很好,但是論述時邏輯不當,表達重復。“吃餃了”其實也很傳統(tǒng),并不算新興的過年方式、另外,寫作時可適當引用名言,彰顯文采。
升格:
韓非子曾道,“世并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時代在發(fā)展,過年的方式也在不斷變化,有的人固守傳統(tǒng)的過年方式,看舞獅、逛廟會、放鞭炮、燒高香,結果往往被困在水泄不通的人群中,動彈不得,連呼吸都感到困難,甚至有被踩踏的危險。有的人跳出傳統(tǒng)觀念的窠臼,趁著過年,攜一家老小外出旅游,選擇游客稀少、風景如畫的異鄉(xiāng),和當?shù)厝艘黄饝c祝新年,感受當?shù)匦迈r而獨特的年味兒,何其快樂!變者,天下之公理。時代在變,過年形式當然也須與時俱進.
【考場文段3】
我們都是中國人,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根。落葉要歸根,人也需要有根。自古羈旅他鄉(xiāng)的文人,每逢過節(jié)總會生發(fā)思鄉(xiāng)之情。每個人都有一個家,那里有母親燒菜的味道,有家人團聚的歡聲笑語 這不正像我們的“年”嗎?農歷新年是我們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大人和孩子不畏路遠趕來相會,老人們樂開了花。過年,是我們獨特的記憶,是每個中國人心中不會磨滅的印記,,它承載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本!傳統(tǒng)文化風俗不應被摒棄,否則我們心中都會感到缺少一物的空洞!
病因:中心模糊,內容單薄。
建議:將中心觀點定為“和家人團聚,是人們最渴望的過年方式,也最能體現(xiàn)年味兒”,刪去文段中無關的內容。從父母、孩子的角度來與他們對過年團聚的期盼,緊扣家人團聚所體現(xiàn)出的年味兒,做到中心突出,內容充實。
升格:
正如地鐵里的廣告詞:“年,在一起!”過年,就是要與家人在一起。遠在千里之外打工的父母,無論回家的道路多么艱難,每逢春節(jié)必定要風塵仆仆地回來與家人團聚;留守在家的孩子,每逢春節(jié)總期盼著父母的身影早早出現(xiàn)在家門口,爬上他們的肩頭撒嬌、嬉戲。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每個人的心中都樂開了花,因為全家人終于團聚了!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過年的方式如何變化,和家人團聚,永遠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強烈的渴望。一家人圍坐在一塊,吃著親手包的餃子,聊聊這一年來的工作與生活,互相關心,互相鼓勵,這種年味兒是電話拜年、微信拜年等新興的過年方式所沒有的 過年了,只要親人在,年味兒就在。
以上三個原文段落,是考場作文中極為常見的三種典型案例,分別代表了結構不清、邏輯混亂、中心不明三大問題。但是仔細辨識原文,它們也并非一無是處,只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升格,就可以成功將其改造,讓人眼前一亮。
《趣味語文》參考答案
《即興致辭》永遠在創(chuàng)新 永遠做加法攜手爬坡攻堅
《學無止境》把握住這個“查”字,多用功讀書,化去這個“庸”字
《句式仿寫》 用虛擬的風險驚嚇自己 用自制的牢房禁錮自己 用別人的長處詆毀自己
《羽凡吸毒》 六句話,簡潔有力,態(tài)度鮮明,其中多處引用羽·泉為人熟知的歌曲名字(《彩虹》《最美》《冷酷到底》《奔跑》)和歌詞(“畫地為牢”出自歌曲《這一生只為你》),引人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