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翔
摘要:好的國畫作品少不了形式上的美感,而形式的美感來自于構圖。十二種構圖形式線用作畫面中,能夠給觀眾最直觀的視覺審美體驗。十二種構圖線相互關聯(lián),其中有些構圖線很簡單,有些復雜,復雜的構圖線是由簡單的構圖線演變過來,且更豐富多樣。
關鍵詞:全國美展;形式線;中國畫
2019年,五年一屆的全國美術作品展在全國范圍內陸續(xù)展開。一共有604件作品被選進本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展廳的所在地——山東美術館內進行展覽。
場館中的一副副作品,其主要形象的輪廓線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概括為特定的形式線,如平行水平線、平行垂直線、平行斜線、起伏線和輻射線,這些形式線為直線,除直線外還有較為動感的曲線,如S線。以上是形式線的構圖方式,除此之外,還有由若干個形式線所組成的圖形架構,如由一條水平線和一條垂直線所組成的十字架形,以及由此衍生的兩條垂直線和兩條水平線組成的井字形,三條水平線和一條垂直線組成的豐字形;楔形、三角形除了有直線外,還穿插有斜線而形成的特定的形狀;圓形、螺旋形則是由曲線組成的構圖架構形。
1 美展工筆畫作品的構圖形式線
1.1 平行水平線
水平線的穩(wěn)定特性對觀者在畫面中的情緒起到抑制作用,以水平線為基本格式的畫面可以體現(xiàn)出平靜安寧的意境。在本次展覽中國畫中用這種形式線的人不多,大多數(shù)作品偶有運用此形式線也是在整個畫面的局部,比如作品《尖峰食刻》中,一排排橫著放的帶魚和芹菜等等;《軍港之夜.中國夢》中航母甲板上橫向排列著的飛機;作品《漁歌三月》在諸多作品中運用平行水平線較多,一排排麻繩不等長地排列著,疏密有致,錯落相間,既給人平靜的感覺,又能因諸多麻繩的不等長和麻繩間不等長的距離而產生的疏密關系給畫面增添了很多動感。
1.2 平行垂直線
一排垂直線錯落有致地排列在畫面上,給人莊重沉著之感。本次展覽的作品大部分都用上了這種形式線,比如獲獎作品《使命》,一群消防戰(zhàn)士不同姿態(tài)地站在一起,每個人就是一根垂直線,這些垂直線由于所表現(xiàn)的形態(tài)各不相同而使畫面產生了動感,在畫面中間偏右的人物正面朝向觀眾,是整個畫面畫得最完整,占畫幅面積最大的消防戰(zhàn)士是這幅畫的主角,由于其位置處于黃金分割線,加之其他消防戰(zhàn)士都是側面,更能襯托主角在畫面中的分量;作品《非洲在路上》在整體架構上與上一幅作品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這些人物的背景由一條橫線分成了上下大小不同的兩部分用于襯托縱向排列的人物。
作品《援非日記——中國醫(yī)療隊在非洲》依然采用了平行垂直線作為整幅畫面的主要架構,長短不一的垂直線由左向右成規(guī)律地先縮短后拉長,最短的位置已然是偏左的黃金分割線的位置,由長短對比而產生的視差使這個位置成為了整個畫面的焦點。
1.3 平行斜線
顧名思義就是以一排排平行的斜線作為畫面的形式線,斜線要么向左傾斜,要么向右傾斜,給人以傾倒的感覺。由于其傾倒而產生的動勢,使得畫面的整體構圖形式不穩(wěn)定。本次展覽中鮮有作品用上此架構,國畫作品《中國速度》,一排排高速列車紫左下朝右上駛去,由于其較垂直線傾斜的角度較大,給畫面帶來了很多動感,恰巧能表現(xiàn)高速列車飛馳掠過的跡象,加之平行的列車錯落有致的車頭的位置更能體現(xiàn)出整個場面緊張地氣氛。
1.4 對角線
兩條對角線相互交錯并分割畫面,形成了對角線,由于對角線是畫面中最長的斜線,其所制造動感的態(tài)勢對視覺的影響也就最強烈。巨幅工筆重彩畫作品《雪域歡歌》巧妙地運用了此架構,左上角的人群和右下角的羊形成一條對角線,左下角的羊和右上角人群形成一條對角線,對角線交錯處是畫面的重心所在,也是整個畫面的焦點,此處一位牧民雙手拽著一只羊,動態(tài)和神情刻畫深入,吸引著觀者的目光,由于其位置在畫面中心偏左而避免了整體畫面的絕對對稱,畫面空間的分割也避免了絕對的均衡而產生強弱的對比。
1.5 十字架
水平線和垂直線交錯形成十字架形式線。水平線的平靜結合垂直線的莊重,使得十字架顯得莊嚴肅穆。由于運用起來比較簡單,用上這種架構的作品較多,此次展覽也不例外。作品《援非醫(yī)療隊》采用了此架構,畫面中大部分人集中在十字架的水平線上,一顆芭蕉樹坐落于中間偏左的垂直線上,與畫面下方的醫(yī)療物資相呼應;作品《命運的聚焦》把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物體全都集中在水平線和垂直線上,此外周圍除了落款別無他物;作品《軍港之夜.中國夢》以航母的折疊線作為水平線,整個航母是垂直線。以上這些作品都描繪的是大場面,然而正是由于十字架的莊嚴感更適合用作大場面的構圖。
1.6 S形
通篇以S形轉折線作為整體畫面形式線,亦稱為“之”字形構圖,它的美感來自于其形式本身的回旋、曲折的多樣變化。S形構圖通常有兩種,即畫面主要形象輪廓線構成的S形和具有縱深關系畫面的S形。此展覽用此架構的作品也不少,作品《塔拉的守衛(wèi)者》采用的是縱深的方折“S”形構圖,由于構圖線由斜線組成,加之畫面的縱深關系,使得畫面具有動感,多樣又統(tǒng)一。
1.7 起伏線
顧名思義就是能夠產生高低變換節(jié)奏的形式線,形象外輪廓所形成的結構線能夠產生起伏變化,能夠表現(xiàn)出畫面中所蘊含的情緒的起伏、畫面?zhèn)€體間強弱的對比,畫面的節(jié)奏感也因此大大加強。起伏線大體上分為“W”形、“V”形和“U”形?!癢”形畫面的構圖中心在中間或垂直黃金分割線的最高點;“V”畫面重心同樣是在中間或垂直黃金分割線上,與“W”形不同在于“V”形的重心在最低點;“U”形沒有突出的最低點。作品《夢.澳門.1999》采用了“W”形構圖,畫面的構圖中心是畫面中最大的荷花,就處于“W”中間的最頂端;作品《早上好》沿用了“V”形構圖,兩端的成人和靠近中間的小孩形成“V”形,“V”被垂直的簾子分割,左右對稱;作品《海是我家鄉(xiāng)》用了“U”形構圖,搭在桿子上曬的漁網是整個畫面的結構線,正好呈“U”形。
1.8 楔形
楔形構圖的視覺效果如同一只木楔,最尖端朝向左邊或右邊。此構圖用的人較多。作品《南國紅豆》用了此架構,一排人和屏風交匯于右邊緣,屏風和人物的連線兩條斜線相交形成尖錐狀,然而靠近尖錐處的人也是最多的,尖錐也恰巧是觀者目光的聚集處。
1.9 三角形
此構圖分為正三角形、倒三角形和傾斜三角形。正三角形較穩(wěn)定,倒三角形不穩(wěn)定,傾斜三角形介于兩者之間。這些構圖中正三角形因其穩(wěn)定的特性而常常在繪畫中廣泛使用。作品《青春作伴》中的人物分別按照垂直線和斜線排列,交匯于頂端,形成了穩(wěn)固的正三角形,再加上背景水平排列的臺階和垂直的柱子,使得畫面更加平穩(wěn),因此在此架構下無論畫面內容多豐富都不會使畫面紊亂。
1.10 輻射線
由斜線組成,偶有穿插水平線和垂直線,所有斜線能聚焦在一起形成向外輻射狀地架構,視覺功能為向外擴展,同時又能將目光聚焦在一起。
1.11 螺旋形
許多條曲線圍繞著一個圓心旋轉形成了漩渦,漩渦中曲線之間的呼應而產生的流動感是該構圖的特征,由于在形象結合上的局限性使得這種構圖運用的人較少。
1.12 圓形
類似于漩渦,不同之處在于曲線之間相連接,其圓心比較突出,曲線張力是均衡的,圓周曲線上的每一點在均衡的視覺引力中充滿著流動感,因此較螺旋形感覺上更飽滿。圓形構圖包括唯一圓形和多元交叉。其局限性和螺旋形一樣,不適合大場面的繪畫,因此此展館中國畫未見有用此構圖的作品。
2 結語
此十二種構圖形式線是繪畫常用的形式線,即可用于西方繪畫,也可用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上,形式線能夠形成秩序,讓更多的物體放進畫面,內容多而不冗雜,也是畫面形式美的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方式。
參考文獻:
[1] 文國璋.繪畫構圖法基礎[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82.
(作者單位:信陽師范學院 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