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艷 劉育盛 張瑤 白露
[摘 要]全國和地方各級科協代表大會所做出的重大決定、重大決策、重大決議,都是代表通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聽取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公眾的意見并經過認真思考、研究后,或形成提案,或提出意見建議,最終變?yōu)榇泶髸囊庵镜?。中國科協通過開展調研課題資助,為代表大會代表履行職責提供必要支持。本文從被資助課題類型、代表所屬單位、代表職務等方面,對2013-2018年中國科協專項資助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調研課題的狀況進行分析。
[關鍵詞]專項資助 代表 調研課題 狀況分析
[中圖分類號]G322.2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9596(2019)09-0038-07
代表大會是科協的最高權力機構,代表大會代表是各級科協最高權力機構的組成人員,是各級科協代表大會活動的主體,是最高權力的體現者和實現者。各級科協代表大會所做出的重大決定、重大決策、重大決議,都是通過各個代表大會代表通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聽取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公眾的意見并經過認真思考研究后,或形成提案,或提出意見建議,最終變?yōu)榇泶髸囊庵镜?。這種廣泛而深入的調研不是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通過整整一屆代表大會期間來完成。2011年9月20日,中國科協八屆二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代表大會任期制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稌盒修k法》第四條明確規(guī)定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的職責是:在大會閉會期間,密切聯系科技工作者,了解所在單位、所在選舉單位科技工作者的學習、工作、生活情況,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建議和訴求,向全國代表大會、全國委員會或常務委員會就經濟社會發(fā)展、科學技術進步、科協事業(yè)發(fā)展等重大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①。
基于以上制度安排,中國科協從2013年開始探索對中國科協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的調研活動給予專項資助,推行過程中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深受代表歡迎,調動了代表履職的積極性,2017年正式出臺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代表大會任期制辦法》進一步明確提出,中國科協要通過開展調研課題資助為代表大會代表履行職責提供必要支持②。
2018年,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和經費有效使用,按照《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辦法》和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政策、國家課題經費相關規(guī)定以及《中國科協財政項目管理辦法(修訂)》等要求,中國科協辦公廳加強對代表調研課題管理的制度化建設,制定并印發(fā)《中國科協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調研課題專項資助項目管理辦法(試行)》③,中國科協代表調研課題專項資助項目實現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管理。
一、中國科協代表調研課題資助的組織實施情況
中國科協辦公廳自2013年開始對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開展調研課題資助工作,已經持續(xù)了6年,共資助290位代表開展專題調研,形成了225篇調研報告。
(一)關于申報方式
2013年,中國科協首次開展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調研課題資助,主要面向全國31個省級科協進行組織申報;2014年主要面向全國學會中的中國科協八大代表進行組織申報;2015年開始至今,中國科協專項資助代表調研課題通過省級科協或全國學會均可申報(詳見表1)。
(二)關于課題評審和經費資助
代表調研課題評審統(tǒng)一由中國科協辦公廳組織。2013—2015年資助經費為5萬元。2013年代表申報了65個課題,對39個調研課題給予專項資助④。2014年對32個課題給予資助⑤。2015年共申報各類課題84個,對49個調研課題給予資助⑥。2016年收到課題申報書224份,45個調研課題給予專項資助。給予10萬~15萬元的經費支持⑦。2017年收到課題申報書123份,對60個調研課題給予專項資助。給予6萬~10萬元的經費支持⑧。2018年共收到課題申報書138份,對65個調研課題給予專項資助。給予6萬~10萬元的經費支持⑨。按照《中國科協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調研課題專項資助項目管理辦法》實施項目。
(三)關于調研題目選擇和調研方式
2013—2015年調研題目選擇和調研方式由各省級科協、全國學會和調研課題負責人自主選定。2016年開始首次以命題的形式開展代表課題專項資助活動,調研課題需從當年的代表調研課題選題目錄中選擇申報,調研方式由代表自主選擇。
2013—2014年,主要資助科協代表結合自身的工作領域和專業(yè)特長開展調研,促進代表對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國家科技政策實施及科技事業(yè)發(fā)展、科技人員、科技相關企事業(yè)單位以及科協工作有關情況的深入了解和研究,鼓勵代表形成與科協工作和科技工作關系更為密切、可操作性更強的建議案,增進代表之間的溝通交流,為代表更好地履行職責、發(fā)揮作用提供有效支撐。2015年,要求調研課題符合科協性質、宗旨和任務,鼓勵代表重點圍繞為科技工作者服務、加強自身建設等內容開展調研,同時,也鼓勵代表圍繞中國科協九大籌備工作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章程》修改開展調研,積極建言獻策。2016年首次以命題的形式開展代表課題專項資助活動,要求調研盡量貼近、圍繞科協重點和熱點工作開展,側重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注重質量和時效,增強意見建議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能夠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詳見表2)。
二、中國科協代表調研課題選題及承辦主體分析
(一)2013年資助地方科協代表結合自身工作領域和專業(yè)特長進行調研
2013年共資助代表39人。均由各省科協推薦,覆蓋全國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科協。被資助的課題涉及科普、科協組織建設、科技社團、人才培養(yǎng)、代表履職等方面,其中科普方面的課題有13個,科協組織建設8個,科技社團4個,人才培養(yǎng)8個,代表履職1個,創(chuàng)新1個,其他方面4個,可見科普類的課題被資助數量最多,科協組織建設次之,代表履職和創(chuàng)新方面的課題最少。
(二)2014年資助全國學會代表結合自身工作領域和專業(yè)特長進行調研
2014年共資助課題32個,參與的代表有33人,全部由各社會團體(學會)推薦,所有被資助代表均在各學會擔任一定的職務,同時有部分代表在高校、企業(yè)等機構兼任職務。
從被資助代表所擔任的職務來看,2014年受資助的代表中有理事長10人,其中有6人同時兼任高校教授、研究員、企業(yè)副董事長、某部門原部長、國務院扶貧辦領導。有4人任會長或副會長,其中1人同時為某醫(yī)院院長、主任醫(yī)師,1人兼任某研究機構常務副院長。8人為秘書長,其中2人同時為研究員,1人為高工,3人為高校教授。5人任理事或常務理事,且這5人均在其他單位同時兼任職務:2人為研究員,2人為高校教授,1人在政府部門擔任職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分別有1人,教授2人,其他職務2人。
被資助的課題中主要有科技社團、科協組織建設、人才培養(yǎng)、制度建設、技術研究、創(chuàng)新、科普和其他等8種類型。其中,科技社團有9個;技術研究有5個;人才培養(yǎng)為4個,科普類最少,僅有1個,其余的共有10個。
(三)2015年主要資助符合科協性質、宗旨和任務的調研課題
2015年共資助調研課題49個,有50名代表參與。其中,有24人由各學會推薦,25人由各省、市、自治區(qū)科協推薦,范圍覆蓋全國20個省市及自治區(qū);1人由研究機構推薦。
從被資助的調研主題來看,雖然要求資助課題應符合科協的宗旨和任務,但資助的課題涉及面比較廣,有科技社團、人才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科協組織建設等10類。其中,關于科技社團的課題數量最多,有13個;其次為人才培養(yǎng)和科協組織建設,分別為8個和6個,表彰獎勵和信息平臺建設類的課題最少,均只有1個。
(四)2016—2018年以命題的形式開展代表課題專項資助
1.2016年資助課題情況
2016年共資助課題45個,資助的課題圍繞20個備選選題進行研究,共有51名代表參與。
首先,從被資助代表所屬單位情況來看,有23人來自科協等社會團體,11人來自各研究機構,2人來自事業(yè)單位,5人來自高校,5人來自企業(yè),1人隸屬于醫(yī)院,4人來自其他單位或機構。
其次,從被資助代表的職稱來看,在社會團體代表中有理事長兼秘書長5人,黨組書記兼主席或副主席12人,主席1人,黨組書記1人,副會長兼秘書長1人,黨組成員兼副主席1人;其他機構代表中,高校校長2人,院長4人,主任6人,研究所所長3人,其他各類職稱的代表共15人。
最后,從被資助課題的類型來看,2016年受資助的課題中包含科技社團、建立信息平臺、國際交流、科協組織建設、代表履職、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和科普等8類。其中,科技社團相關的課題數量最多,為18個;其次為科普,有6個;科協組織建設和建立信息平臺,各有5個;接下來國際交流4個;最后,代表履職、創(chuàng)新和人才培養(yǎng)課題數量最少,均為3個。
2.2017年資助課題情況
2017年共有19個備選選題,共有61名代表申報的60個課題獲得資助,各代表均由各省市科協或其他社會團體推薦。
從被資助代表所屬單位性質來看,受資助的61名代表中,有16人屬于各類研究機構,25人來自科協及其他社會團體,14人來自高校,3人在企業(yè)擔任總經理等職務,2人就職于醫(yī)院,1人來自政府部門,1人來自其他單位。
從受資助代表所擔任的職務看,來自社會團體的代表中有黨組書記(成員)兼主席(副主席)10人,主席或副主席5人,秘書長3人,理事長兼秘書長2人,會長1人,其他職務4人;來自高校的人中,有院長或副院長4人,校長3人,教授1人,主任4人,處長1人,及其他機構的研究員、主任、總經理等共22人。
從2017年被資助課題的類型來看,較其他年份的類型較為集中,主要有學術環(huán)境、科協組織建設、科普、科技社團、科技博物館、女科技工作者等6類。其中涉及科普類主題的課題最多,有21個;其次為科協組織建設方面,有12個被資助課題;接下來依次為女科技工作者、科技博物館和科技社團;學術環(huán)境方面的被資助課題數量最少,僅有4個。
3.2018年資助課題情況
2018年共有備選選題22個,有65名代表受到資助。從受資助代表所屬單位的性質來看,共有29人所在單位為科協及其他社會團體,5人就職于事業(yè)單位,11人來自各研究機構,10人屬于高校,3人來自企業(yè),2人所在單位為醫(yī)院,1人來自政府部門,4人屬于其他機構;其中有1人同時在企業(yè)和科協擔任職務,1人同時就職于研究機構和科協。
從被資助代表所任職務來看,來自社會團體的代表當中有12人為黨組書記兼(副)主席,3人為副理事長兼秘書長,5人為秘書長或副秘書長,4人為主席或常務副主席,1人為會長,1人為黨組書記;來自其他單位的代表中,9人為主任,9人擔任高校校長、院長或教授;其余的21人職務包括研究員、研究所所長、工程師、(副)總經理、總裁、部長、黨委書記等。
從被資助的課題類型看,2018年受資助的65個課題共涉及科協組織建設、科研環(huán)境、科技社團、人才培養(yǎng)、科普、科技館、科技創(chuàng)新、女科技工作者、學術交流等9個類型。其中,關于科協組織建設的課題最多,為16個;其次為科普類,有12個;科技社團有9個;科技館和學術交流類的課題數量最少,各只有3個,其余的數量居中。
總的來看,2013—2018年被資助的課題共有290個,其中關于科技社團的最多,共59個;科普類為58個;科協組織建設50個;人才培養(yǎng)有29個。這四類占被資助課題的比例達到了67.59%,而其他類型的課題數量則較少。
受資助的290余名代表中,除2013年、2015年有64名代表未具體說明所屬單位之外,來自社會團體的代表共有88名,43人來自研究機構,38人來自高校,這三類機構的代表在總體上依然是被資助的主要對象。
三、相關建議
2013年至今,中國科協對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開展調研課題進行專項資助,大大提高了代表履職積極性,為深入落實中國科協代表任期制,搭建代表建言獻策平臺,密切與科技工作者的聯系,進一步提升代表履職水平提供了有效支撐。從2013—2018年的資助情況來看,中國科協資助全國代表開展調研的選題、資助經費和資助方式等方面,更加貼近科技工作者的需求,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進一步密切了科協和全國代表、全國代表和廣大基層一線科技工作的聯系。
從資助方式來看,2013年采取的是“鼓勵更多的所在地區(qū)中國科協八大代表參與課題調研”,2014年采取了“鼓勵不同學會間的代表或同一學會的多位代表共同參與課題調研”的資助方式,2015—2018年采取了“鼓勵不同行業(yè)、不同地域的代表共同參與課題調研”的資助方式,更加科學合理,但從具體操作來看,采用的基本是同一個選題多個代表申報、資助的方式,成果形式主要以報告為主,建議進一步拓寬調研的組織實施方式,借鑒全國人大經驗,同一個選題由中國科協牽頭,委托一家機構組織省、市、區(qū)三級代表共同參與調研課題,加大實地調研的組織實施力度,真正通過調研課題解決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的實際需求。
中國科協八大代表共有1308人,中國科協九大代表共有1323人,從調研課題資助數量和經費來看,2013年資助代表39人,占代表總人數的2.98%;2014年資助代表33人,占代表總人數的2.52%;2015年資助代表50人,占代表總人數的3.82%;2016年資助代表51人,占代表總人數的3.85%,2017年資助代表61人,占代表總人數的4.61%;2018年資助代表65人,占代表總人數的4.91%。調研課題資助代表占比偏低。而2013—2018年調研課題資助經費支持在5萬~15萬元間,資助代表都為科技界各行業(yè)精英,建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專項資助調研課題的數量,同時提高經費支持力度。
從調研課題的選題方向來看,要求“符合科協性質、宗旨和任務,盡量貼近、圍繞科協重點和熱點工作開展”,從實際支持調研課題內容來看,從2013年支持“科普、科協組織建設、科技社團、人才培養(yǎng)、代表履職等方面”,逐步到2018年支持“科協組織建設、科研環(huán)境、科技社團、人才培養(yǎng)、科普、科技館、科技創(chuàng)新、女科技工作者、學術交流等方面”,支持范圍雖然有所拓展,但對科技工作者真正關心的科研環(huán)境、科技創(chuàng)新、科技政策落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還較少,離科技工作者真正的需求還有些距離,建議在設立調研選題前采取多種方式聽取基層一線科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把科技工作者真正關心的問題作為調研的優(yōu)先選題,真正通過調研課題深入研究,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政策措施,為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排憂解難,再逐步拓展延伸到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科技創(chuàng)新、科技政策等更寬更廣的領域。
注釋
①《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代表大會任期制暫行辦法》(2011年9月20日中國科協八屆二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
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代表大會任期制辦法》(科協發(fā)廳字〔2017〕48號)第十五條
③《中國科協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調研課題專項資助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科協辦函廳字〔2018〕16號)
④《關于中國科協八大代表調研課題專項資助名單的通知》(科協辦發(fā)〔2013〕47號)
⑤《關于對中國科協八大(全國學會)代表開展調研活動給予專項資助的通知》(科協辦發(fā)廳字〔2014〕31號)
⑥《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公布中國科協八大代表調研課題成果評審結果的通知》(科協辦函廳字〔2015〕184號)
⑦《關于開展中國科協九大代表調研課題專項資助活動的通知》(科協辦發(fā)廳字〔2016〕28號)
⑧《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公布中國科協九大代表2017年調研課題專項資助名單的通知》(科協辦函廳字〔2017〕164號)
⑨《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公布中國科協九大代表2018年調研課題專項資助名單的通知》(科協辦函廳字〔2018〕1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