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天生就愛閱讀的孩子?有沒有高效文字閱讀的方法?書本為什么沒有說明書?讀書真的可以像處朋友?也許你心里還有許多個小疑惑,想舉手問問題。來吧,讓《婚姻與家庭》雜志首席育兒專家勇赫大叔,跟你聊聊閱讀那些事兒。
一個媽媽告訴我,她給7歲的兒子推薦了很多好書,有繪本,也有兒童文學,可兒子只對“奧比島”系列圖書(網(wǎng)絡游戲書籍)情有獨鐘,買了一本又一本。這位媽媽一直想勸兒子放棄“奧比島”,選擇其他好書來閱讀,又不知道該怎么做。
我想告訴這位媽媽,其實,在我們的眼中,好書有兩種:一種是權(quán)威人士推薦的書,一種是自己覺得有用的書。按照兒童的成熟程度,0~6歲是服從期,7~18歲是叛逆期。7歲的孩子剛好進入了即將和父母在思想上可以爭辯的年齡,媽媽的推薦非但不會使其服從,反而增添了他的反感。7歲,一個非常希望別人稱他為小男子漢的年齡,他開始擁有自己的“面子”,他開始渴望成就感,甚至還幻想著能夠成為超人!怎么辦?
媽媽幫孩子選書會不會也是面子問題呢?隔壁小王家的孩子都看《奧德賽》了,自己家的孩子還在看《奧比島》,是不是有些著急了?這其實是媽媽不自信,最后可能導致孩子也不自信。相信我們也曾經(jīng)對于類似《紅色警戒》《半條命》《跑跑卡丁車》等游戲愛不釋手,那么我們憑什么要求孩子不看《奧比島》呢?也許媽媽會說,時代變了,如今的形勢極為殘酷,社會競爭激烈,如果不提前努力,孩子肯定就得落后。
社會競爭確實殘酷,難道讓孩子看了《奧德賽》,社會環(huán)境就不殘酷了?這個社會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而不是有知識的人;生存下來的是情商高的人,而不是智商高的人。有能力的人可以獲取知識,高情商的人可以管理高智商的人。
我始終認為導讀勝于選書?!秺W比島》作為一個網(wǎng)絡游戲與書籍,近些年來受到許多兒童的喜愛。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也應該了解他們喜愛的東西。
當然,父母并不需要成為奧比島的島民,只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識就可以與孩子進行對話了?也許媽媽會反問:看了“奧比島”孩子能懂什么???沒錯,孩子可能獲取的知識很少,但是通過游戲和游戲書籍,他們也許能夠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人際交往的能力。
在游戲中交往,在閱讀中溝通。事實上,我想說的是,并非所有家長認為不好的圖書,都應該被“拒之門外”。而且,圖書并不是親子互動中的重點,重點是借助圖書實現(xiàn)良好的親子溝通,一方面建設親密的親子關(guān)系,另一方面提升社會經(jīng)驗與社會交往技巧。有的家長不善于社交與表達,而兒童讀物與繪本恰恰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親子話題。
需要注意的是,選書一定要選孩子喜歡的,這樣才能夠提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我曾說過,父母應該先了解孩子,再教育孩子,了解孩子應該先從了解他們感興趣的書開始。興趣是教育的起點,借助孩子感興趣的內(nèi)容,我們才可以進行最全面的思維訓練與表達訓練。有些家長認為“閑書”沒有營養(yǎng),根本比不上中外名著。實際上,這些閑書恰恰是孩子們走進閱讀大門的鋪路石,也是走向獨立閱讀的必經(jīng)階段。在這段路上,家長的態(tài)度顯得格外重要。
在親子閱讀、親子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引導遠遠重要于我們手中的教具。在有些親子互動中,孩子可能沒有學到太多知識,但是他學會了交流、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在游戲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活動,這就是我說的“比知識更重要的思維能力”。
那么,當孩子再和您說奧比島的時候,我希望您能給他一個笑臉,他一定覺得這是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