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64000)隗瑋
1.1一般資料 選擇在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接受治療的非淋菌性宮頸炎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并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其中對照組的年齡均在21歲~4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32±3.21)歲,病程均在1個月~12個月之間,平均病程(4.78±1.65)月,并且感染原因為衣原體感染、支原體感染以及兩者混合感染的分別有23例、23例以及4例;觀察組的年齡均在20歲~4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53±3.41)歲,病程均在1個月~12個月之間,平均病程(4.54±1.62)月,并且感染原因為衣原體感染、支原體感染以及兩者混合感染的分別有22例、22例以及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病情、年齡以及病程等)對比差異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附表 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guī)的陰道清洗工作,對照組患者采取的治療方式是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每次0.5克,每天三次),觀察組患者采取的治療方式是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每次0.5克,每天三次)聯(lián)合陰道栓劑(在入睡前在陰道內放入1枚栓劑,每天一次,兩周1療程)進行治療。在用藥期間不得飲酒、性生活以及食用辛辣食物等。并如實記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情況。
1.3 療效判定標準[1]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等級分為四級:無效(即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者沒有好轉)、有效(即檢查出患者宮頸口分泌的病原體為陽性,但是患者的癥狀沒有好轉)、顯效(即檢查出患者宮頸口分泌的病原體為陰性,患者的癥狀顯著減輕)以及痊愈(即檢查出患者宮頸口分泌的病原體為陰性,患者的癥狀消失)等。
1.4 統(tǒng)計方法 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和分析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χ2檢驗計算資料(x± s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0.05表示)。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無效、有效、顯效以及痊愈人數(shù)較對照組人數(shù)的差異顯著(P<0.05),因此治療的總有效率觀察組(100.0%)較對照組(78.0%)也差異顯著。
2.2 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 通過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外陰燒灼感、腹脹、惡心嘔吐以及頭暈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顯著較少,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細情況見附表。
阿奇霉素分散片是一種具有調節(jié)免疫功能以及抗炎的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患者在口服這種藥物之后能夠快速的進行吸收并且在體內能夠廣泛的分布,這類藥物在感染炎癥部位比非炎癥部位高出6倍左右[2]。在患者的陰道口進行用藥能夠直接作用在患者的病變位置,對宮頸上皮細胞的解脲衣原體以及沙眼衣原體有著明顯的效果,同時還能夠避免由于口服而引發(fā)的副作用,這兩種藥物的聯(lián)合使用能夠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3]。本研究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無效、有效、顯效以及痊愈人數(shù)較對照組人數(shù)的差異顯著(P<0.05),因此治療的總有效率觀察組(100.0%)較對照組(78.0%)也差異顯著;通過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外陰燒灼感、腹脹、惡心嘔吐以及頭暈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顯著較少,對比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對于非淋菌性宮頸炎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聯(lián)合陰道栓劑進行治療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