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廁所是指供城市居民和流動人口共同使用的廁所。公共廁所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整體形象和文明程度,它的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是城市發(fā)展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公共廁所的升級改造已迫在眉睫,本文結合我國公共廁所的現狀,對公共廁所的升級改造及管理進行分析,旨在為相關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公共廁所;升級改造;管理
中圖分類號:X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8-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8.124
Upgrading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toilets
Wen Xuexia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City Environment Integrated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China)
Abstract: Public toilets refer to toilets used by urban residents and migrants. Public toilets embody the overall image and civilization of a city. Its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re an important basic work for urban development. The upgrading and renovation of public toilets is urg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pgrading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toilet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toilets in China,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work.
Keywords: Public toilets; Upgrading; Management
1 公共廁所現狀
(1)公廁數量缺口大,規(guī)劃不合理,且?guī)鷥仍O施布局不合理,位置隱蔽及標識標牌不明顯;
(2)未進行整體景觀提升,內外裝修較舊,采光通風條件較差;
(3)未采用自動感應開關沖便裝置等自動化設施;
(4)無障礙洗手間設施設備不達標,未實行干濕分區(qū);
(5)缺少廁位獨立換氣及通風換氣設施,難以確保異味的消除;
(6)未設置置物區(qū)、掛衣鉤、滅蠅燈、除臭劑、干燥設備、嬰兒座椅的隔間、廁位扶手設備等高品質廁所必備的設施設備;
(7)廁內未設置紙巾及烘手機;
(8)公廁環(huán)境衛(wèi)生臟、亂、差、臭,管理不到位等。
2 公共廁所的升級改造
2.1 景觀設計
通過外掛格柵,增加景觀花架、花箱以及種植藤類植物,從而對建筑主體形象進行美化,進而實現公廁景觀化設計。
2.2 除臭系統(tǒng)設計
(1)自然通風。宜通過窗戶、門、百葉窗或其他戶外開口的方式實現,在不影響隱私的前提下大量引入自然風;廁所的縱軸垂直于夏季主導風向,大便區(qū)應設置在下風處;廁所換氣次數宜合理規(guī)劃。
(2)機械通風。應在適當的位置設置,采用交叉通風方式,通風口的位置應根據氣流組織設計的結果布置,氣流組織設計的原則應保證通風所提供的新鮮空氣先經過人的呼吸區(qū),進氣量應低于排氣量,保證室內一定的負壓條件;公廁的排水管道設置應合理規(guī)劃。
2.3 安裝除臭系統(tǒng)
可通過采取點除臭蚊香或是安裝除臭劑設備等方式進行除臭。
(1)自動化設計。通過安裝感應式水龍頭、感應式沖水小便斗、大便器設備實現自動化設計原則。
(2)人性化設計。完善廁內扶手、置物架、掛鉤、廢紙簍及鏡前燈等配套設施;增設“第三衛(wèi)生間”,配置嬰兒座椅、折疊嬰兒臺、緊急按鈕及無障礙洗手盆等設施。
(3)干濕分區(qū)設計。為避免洗手區(qū)用水導致廁內其他空間的地面濕滑,將男、女廁洗手區(qū)要獨立設置,必要時將洗手區(qū)設置在公廁外。
(4)標識標牌形象設計。公廁標識牌一般設置在建筑旁邊,具體安裝位置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設置,且標識牌字體及顏色應清晰明顯,夜間還應醒目標識,方便市民如廁。
3 新建一批街頭特色公廁
由于目前我國公共廁所的數量嚴重不足且分布不合理,導致市民找?guī)y,因此可根據現有公廁分布的位置及數量情況,新建一批與地方街頭文化相吻合的藝術化公廁,滿足市民如廁需求的同時,也可使公廁變得更加有“設計感”。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體現對不同人群的關懷,人性化設計應該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設計方向,以綜合協(xié)調產品開發(fā)所涉及的深層次問題。
4 公共廁所的管理
(1)加強公廁服務監(jiān)管。各行業(yè)主管單位加強交通場站、市場、加油站、醫(yī)院、文體設施、旅游景點、學校、企事業(yè)單位等公共場所公廁服務監(jiān)管,落實經費投入及管理人員配備,實施精細化管理,規(guī)范公廁保潔、便民措施等服務內容,達到“四凈、三無、兩通、一明”(即地面凈、墻壁凈、廁位凈、周邊凈,無溢流、無蚊蠅、無臭味,水通、電通、燈明)和“五有一免”(有崗位責任制、有衛(wèi)生服務標準、有定時清掃保潔制度、有設施設備維修保養(yǎng)制度、有衛(wèi)生監(jiān)督檢查制度,免費提供廁紙、洗手液)。
(2)建立“一廁一人一管一米不臭”工作機制。以10廁位計,全區(qū)公廁均按每10個廁位配備1名保潔員、不足10廁位至少配1名保潔員、每增加10廁位增配1名保潔員的標準,通過各保潔員實行輪班制的方式,確保每個公廁保潔力量充足,實現開放時間內的保潔工作全覆蓋;公廁專職保潔員著統(tǒng)一的工作服,彰顯“一廁一人一管一米不臭”工作機制。
(3)創(chuàng)建星級服務公廁?!靶羌墶狈展珟鷦?chuàng)建實現掛星級牌和管理責任公示制度;各行業(yè)主管部門需開展對市政(公園)公廁以及通場站、市場、加油站、醫(yī)院、文體設施、旅游景點、口岸、學校、企事業(yè)單位等公共場所公廁全面組織開展“星級”服務公廁創(chuàng)建工作;“星級”服務公廁實行評級管理,分為5個等級(一星、兩星、三星、四星、五星)。
(4)建立公廁測評體系。組織制定公廁測評標準,將測評標準、管理標準等匯總形成便攜、圖文并茂的小冊子,供公廁管理人員、測評員、保潔人員傳閱學習、對標檢查;從社區(qū)整治中隊、信息采集隊伍中挑選優(yōu)秀人員擔任公廁測評員,頒發(fā)測評員證書,統(tǒng)一測評員工作服,定期打卡測評轄區(qū)公廁,測評結果按行業(yè)排名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
(5)探索社會公廁納管模式。探索把部分社會公廁如市場、加油站等納入市政管養(yǎng),提高部分社會公廁的管理服務水平。
(6)開展宣傳活動。提高市民文明如廁意識, 建立公眾參與和監(jiān)督共治平臺,策劃評選活動等;抵制粗鄙如廁行為,發(fā)動群眾參與監(jiān)督,鼓勵市民對設施破損、管理不力的公廁進行“隨手拍”舉報爆料。
(7)開展公廁檢查工作。①堅持行走一線、明察暗訪、督辦整改,每次行走均應檢查轄區(qū)公廁環(huán)境,對不達標的公廁生成案件,立即責令限期整改,后期回查;②開展“直播+”檢查行動,組織檢查小組對公廁進行突擊檢查,并組織市民代表和媒體記者代表以新聞直播的方式進行公廁檢查行動。
(8)開展公廁執(zhí)法工作。①開展執(zhí)法日行動,主要對轄區(qū)市場、加油站、社康等公共場所的公廁進行執(zhí)法,對違反相關規(guī)定的行為進行嚴格查處;②配合“直播+”開展執(zhí)法,執(zhí)法隊配合“直播+”檢查小組對抽檢公廁進行檢查,對不達標的公廁開具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到期回查,如不整改,從嚴處罰。
(9)為使工作責任具體到人,建立“所長制”工作機制。
5 公共廁所的信息化
(1)建立轄區(qū)公廁信息庫,采集所有公廁信息及保潔員,公園、市場、學校、醫(yī)院、商場超市、文體旅游場所、機場等場所有多個公廁的需全部納入統(tǒng)計,統(tǒng)計測算各類型公廁所需消耗品,建立公廁電子信息庫;
(2)建立公廁電子查詢系統(tǒng),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等其他軟件查詢公廁位置,通過導航引領市民使用臨近公廁。
小廁所,大民生,公共廁所是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公共設施也得跟上發(fā)展的腳步,要積極響應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口號,落實建設與周邊環(huán)境相吻合的公共廁所;公廁亦是體現國家綜合實力的一部分,是一個國家進步的體現,是國家民生生活水平的體現,是國家對外的形象體現。全面提升公廁建設和管理服務水平,引導市民文明如廁,實現公廁形象的全面改觀,加強公廁精細化管理,新建和升級改造公廁,提升公廁管理服務水平和建設質量標準,管理服務和硬件設施兩手抓,打造“干凈整潔、功能完善、環(huán)境優(yōu)美、群眾滿意”的靚麗公廁名片。
參考文獻
[1]戴榮里.“皇家小鎮(zhèn)”從廁所開始換新顏[J].小康,2017(36): 89.
[2]王洋,邢麗濤.以“釘釘子精神”推進“廁所革命”[J].紫光閣,2017(12):48-49.
[3]史海威.小廁所,大民生[J].新湘評論,2017(23).
[4]農村廁所革命:要經濟上可接受,方式上可持續(xù)[J].鄉(xiāng)村科技,2017(36):5.
收稿日期:2019-03-18
作者簡介:溫雪霞(1992-),女,漢族,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huán)衛(wèi)及環(huán)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