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部分寄宿制小學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較差。文章作者根據(jù)自身多年來的從業(yè)經(jīng)驗,通過對日常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和研究,并對高年級學生不良學習習慣,從而提出了預防和糾正小學生們不良學習習慣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寄宿制小學;學習習慣;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25.5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8-0142-01
一、安排教師值班,避免學生自習課打鬧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寄宿制學校學生在晚間自習中,經(jīng)常會伴有追逐打鬧、交頭接耳、偷吃零食等不良行為習慣。自習課本是學生溫習功課的時段,但是教師稍不注意,便會有學生做各種小動作,除了不注意自己的課本,其他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吸引他們注意力。這樣的自習效果可想而知。
但是值班的任課教師不可能整堂課一直盯著學生,故我們通常采取兩個班級值班教師合作值班。即相鄰的兩個班級所在的值班教師通力合作。A老師負責一班,B老師負責二班,但如果B老師臨時有事要出去十分鐘,則可以請A老師幫忙兼顧兩個班級的紀律,從而避免出現(xiàn)課堂打鬧的狀況。在保持課堂紀律的基礎上,值班教師還應當注意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如坐姿要端正,做到抬頭、挺胸,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二、寫作業(yè)限時競賽,避免學生懶惰拖沓
寄宿學校的學生由于年齡尚小,再加上缺乏家長的督促管制,往往容易出現(xiàn)學習上拖拖拉拉、懶惰散漫的情況。除此之外,還經(jīng)常有學生學習不主動,不能按時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總是丟三落四等。
對此,筆者建議各位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多進行一些隨堂訓練,比如留出十分鐘的時間,給學生出三道題目,讓他們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鼓勵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不斷突破自我。
三、豐富授課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相較于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大都注意力較差。上課前十分鐘尚且可以注意聽講,但是一旦窗外有個聲音,或者某位同學說了句什么話,注意力便會轉移,很難再回到課堂上。此外,還有很多學生,人雖然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但是心思壓根兒沒放在學習上,這些學生不聽課,對學習滿不在乎。
鑒于這種情況,先賢孔子早就給出了答案:寓教于樂。現(xiàn)在的課堂不同于幾十年前的課堂,教師的授課形式也應當與時俱進,做到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豐富授課形式,以知識的趣味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全員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四、多鼓勵少斥責,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每屆學生里都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愿意舉手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經(jīng)過詢問得知,有些問題他們確實不會做,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而還有一種情況則是學生怕自己答錯問題,丟了面子。這些學生不僅在課堂上不肯主動回答問題,課后遇到難題同樣不肯請教同學或者老師,生怕被人取笑。
面對這類內向學生,筆者建議教師日常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贊美。教導學生,在學習中要擺正心態(tài),平時多給學生講一些名人故事,比如,許多偉大的科學家、發(fā)明家就是在不斷的詢問中獲得巨大成就的。學習最忌諱的是不懂裝懂,最值得大家稱贊的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寄宿制小學的教師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使命,他們除了要督促學生學習外,還要關心照顧學生的心理。希望教師能夠對學生不良學習習慣多加幫助改正,把學生培養(yǎng)成學習上自主自覺,生活上樂觀豁達,遇到困難敢于去戰(zhàn)勝,遇到挫折勇于去挑戰(zhàn)的人。
參考文獻:
[1]葉世明.淺談寄宿制農村中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正[J].新課程(中旬刊),2015(1):195.
[2]許麗.農村寄宿制小學“問題學生”成因與對策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5.
課題項目:本文屬于2018年南寧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C類課題“農村寄宿制小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研究”(2018C665)階段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韋慶仁(1979—),男,壯族,廣西馬山人,一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