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紅 王雯杰 楊田
【摘要】師幼互動是學前教育領域的熱門研究課題。師幼言語互動是指以語言為交往工具發(fā)生的師幼互動。本研究選取近十年關于師幼言語互動的國內外熱點研究文獻,從師幼言語互動的特征及分類,師幼言語互動質量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師幼言語互動質量的現(xiàn)狀、提升和評估研究等方面,梳理國內外師幼言語互動的研究熱點,并展望未來研究方向。
【關鍵詞】師幼互動;師幼言語互動;研究熱點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9)05-0029-05
師幼互動是學前教育領域的熱門研究課題。〔1,2〕師幼互動是指教師和幼兒之間發(fā)生的人際互動,這種人際互動包括教師和幼兒之間“發(fā)生的各種形式、性質和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響”。〔3〕師幼互動包括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言語互動和非言語互動。師幼言語互動是指以語言為交往工具發(fā)生的師幼互動。相對于非言語互動,言語互動更加直接明了,易于觀察。師幼言語互動質量對幼兒的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本研究選取近十年關于師幼言語互動的國內外熱點研究文獻,即發(fā)表于影響因子較高的國內外學術期刊上,有較高被引量,獲得學術界廣泛認同的研究文獻,梳理國內外師幼言語互動的研究熱點,并展望未來研究方向。
一、師幼言語互動的特征及分類
目前專門針對師幼言語互動的理論研究相對較少。鑒于師幼言語互動是師幼互動的一部分,故本研究以師幼互動理論考量師幼言語互動,具有一定的適恰性。
1.師幼互動的特征
從互動的形成和對成員的影響角度出發(fā),研究者認為師幼互動往往具有網絡性、擴散性和在場效應等特征。師幼雙方對現(xiàn)場互動的感知、體驗以及對互動存在意義的把握,會輻射在場的每一個個體及其與其他個體的互動?!?〕具體而言,教師與某個幼兒的互動,會影響班級其他幼兒對該幼兒的認知、情感及互動方式,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其他幼兒對該教師的認知、情感及互動方式。例如,有研究證明,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會影響其他幼兒對該幼兒的認知?!?〕同理,幼兒與其他教師的互動也會影響班級教師和該幼兒的互動方式。
從師幼互動雙方的關系看,師幼互動具有不平等性。因為幼兒在認知、社會性、情緒情感等方面相對處于弱勢,在體型、年齡、心智等方面與教師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在師幼互動中教師往往處于優(yōu)勢地位,幼兒處于劣勢地位。
2.師幼互動的分類
根據(jù)師幼互動發(fā)生的情境,研究者將師幼互動主要分為發(fā)生在有組織的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和非正式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由于教學活動是教師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傳統(tǒng)重要途徑,且有組織、易觀察,因此,相比于非正式教學活動中的師幼言語互動,研究者對教學活動中的師幼言語互動問題的研究更多一些。例如,楊田對集體教學活動中高水平教師的言語反饋進行了個案研究,〔6〕王春燕、林靜峰對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現(xiàn)狀進行了相關研究?!?〕
從師幼互動的主導類型進行劃分,研究者將師幼互動分為“以教促學”和“以學定教”。前者是指以教師的“教”為主導,幼兒緊密、能動地配合教師去“學”。后者是指幼兒的主動“學”在師幼互動中占據(jù)主導地位,教師主要扮演觀察、傾聽與激勵的角色,并在必要時介入指導,提供鷹架支持,以推動幼兒自主學習和發(fā)展。〔8〕從一定意義上說,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是在教師講解、示范、設問與引導的同時,幼兒傾聽、思考、觀察、模仿,并以自我的方式對知識進行積極建構,是“以教促學”的體現(xiàn);在幼兒園自主游戲、區(qū)角活動等低結構化活動中,更強調幼兒主體性、內容生成性、過程自發(fā)性等與幼兒自主探索相關的價值取向,體現(xiàn)了“以學定教”。
二、 師幼言語互動質量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
1.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影響
從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角度來看,高質量的師幼言語互動主要能提高幼兒的詞匯量和詞匯豐富度。達羅的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的詞匯水平與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水平顯著相關,教師運用的詞語總量、詞匯豐富性與幼兒平均語句長度具有極大的相關性,教師的言語表達還可以預測幼兒表達性詞匯的發(fā)展等?!?〕坎貝爾等人通過觀察44組幼兒園班級的師幼對話及對幼兒的語言發(fā)展評估發(fā)現(xiàn),教師的啟發(fā)性話語、豐富性話語、多輪對話等話語特征與幼兒的詞匯獲得量呈正相關?!?0〕狄克森和波琪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師幼互動中教師對幼兒語言予以糾錯和正確性示范,或與幼兒一同對圖書內容進行分析討論,能夠顯著提升幼兒的詞匯豐富度。〔11〕厄爾利等人考察師幼言語互動對幼兒語言水平的影響發(fā)現(xiàn),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經常使用僅有唯一答案的封閉式提問,會阻礙幼兒口頭表達詞匯的多樣性及語言領域經驗的發(fā)展。〔12〕
2.對幼兒入學準備狀態(tài)的影響
有研究跟蹤了2751名幼兒的入學準備狀態(tài),發(fā)現(xiàn)師幼言語互動質量較高的幼兒,他們的入學準備狀態(tài)較好?!?3〕師幼言語互動對幼兒入學準備狀態(tài)的影響研究還有很多。例如,卡梅倫、康納和莫里森的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的言語支持水平影響幼兒的語音意識、詞匯水平和閱讀能力的發(fā)展?!?4〕塞博等人考察了美國71所學前教育機構的質量和2000余名幼兒早期讀寫能力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師幼言語互動質量越高,幼兒的讀寫能力發(fā)展越好。〔15〕帕卡里寧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以言語互動質量為主的教學支持質量越高,幼兒的數(shù)學能力發(fā)展越好,幼兒任務回避行為越少?!?6〕巴勒莫等人的研究認為,高質量師幼言語互動是建構良好的師幼關系的關鍵。良好的師幼關系能夠預測良好的入學準備狀態(tài),同時能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提升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7〕
3.對處境不利幼兒發(fā)展的影響
幼兒階段高質量的師幼言語互動對處境不利幼兒的發(fā)展具有補償效應,能夠為處境不利幼兒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例如,狄克森和波琪跟蹤了貧困家庭幼兒從幼兒園至小學的語言發(fā)展水平,發(fā)現(xiàn)幼兒園教師的高質量言語支持可以預測低收入家庭幼兒在就讀四年級時的語言和認知方面的發(fā)展水平。〔18〕王玉瓊(2013)探討教師漢語語言運用對少數(shù)民族幼兒語言習得的重要性,發(fā)現(xiàn)教師在詞頻詞型、句法運用、語用交流等維度的語言輸出會直接影響少數(shù)民族幼兒的漢語發(fā)展?!?9〕錢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質量師幼言語互動的支持下,處境不利幼兒即使只接受一年的學前教育,他們的入學準備狀態(tài)也能得到顯著提升,且比普通幼兒的提升幅度更大?!?0〕
4.對幼兒發(fā)展產生影響的機制
高質量的師幼言語互動質量對幼兒語言發(fā)展和入學準備狀態(tài)等產生影響,關鍵在于教師能給予幼兒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敏感而又熱情的互動,豐富的語言刺激和積極的反饋等。相關的幼兒語言學習理論為師幼言語互動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機制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第一類幼兒語言學習理論可以解決“在幼兒的語言發(fā)展中,外界語言輸入如何產生作用”的問題。研究者基于構式語言學習理論和斯金納的幼兒語言學習理論,認為幼兒能夠借助外界語言的頻率、形式和功能一致性,提高內部認知能力,并逐步增強語言使用的豐富性。因此,在師幼言語互動中,教師作為外在環(huán)境的主要參與者,其語言輸入與幼兒語言發(fā)展之間存在緊密的關系(楊華,2100)。
第二類幼兒語言學習理論可以解決“什么是優(yōu)質的語言輸入”的問題。研究者主要運用語言復雜性理論來解釋。瑞思格提出的語言復雜性理論認為,語言輸入的復雜性能夠有效推動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具體而言,向幼兒呈現(xiàn)高度序列化的復雜語言時,次級結構的知識也納入相應的學習范疇;相反,一味簡單的語言輸入有可能會阻礙幼兒信息組織、邏輯推論、目標語言結構運用等方面的發(fā)展。這就需要教師注重優(yōu)化和加強語言輸入的復雜程度,以激發(fā)幼兒高級思維表征和高水平語言能力的發(fā)展(王娟,2010)。
三、師幼言語互動質量的現(xiàn)狀、提升和評估研究
1.問題導向:師幼言語互動質量的現(xiàn)狀研究
關于師幼言語互動質量的現(xiàn)狀研究,根據(jù)不同的研究角度,發(fā)現(xiàn)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師幼言語互動質量不高。研究者利用課堂互動評估系統(tǒng)(The 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簡稱CLASS)評估了一些國家的師幼言語互動質量,發(fā)現(xiàn)師幼言語互動質量普遍不高,以致對幼兒認知、技能、語言發(fā)展的支持作用有限?!?1〕二是師幼言語互動中積極性言語較少。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往往傾向于使用事務性、講授性和客觀性的語言,而使用充滿情感色彩的積極性言語較少。這與教育實踐中教師大多在互動中仍然扮演指導者的角色有關,教師的言語互動內容也主要圍繞制度化的幼兒園預定事宜展開?!?2〕三是教師言語失范現(xiàn)象較為普遍。對幼兒園教師一日活動的語料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教師往往習慣性地采用具有“指導性影響”的消極言語表達,對于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缺乏警覺意識?!?3〕四是師幼言語互動存在明顯的教師話語霸權,以教師為主導發(fā)起的互動次數(shù)和言語數(shù)量明顯多于幼兒,師幼雙方多為“事務型言語交往”,缺少浸潤心靈的深入對話。〔24〕
總體來看,師幼言語互動質量令人擔憂,在師幼言語互動中教師擁有絕對的主動權和權威性,但同時其語言示范質量較低,且言語行為失范現(xiàn)象普遍存在。
2.策略導向:師幼言語互動質量的提升研究
基于師幼言語互動中存在的問題,國內外均有大量研究聚焦于提升師幼言語互動質量的策略。一方面是為幼兒園教師提供相關的培訓,提升師幼言語互動質量。例如,研究者為幼兒園教師提供增強師幼對話意識和能力提升的培訓,發(fā)現(xiàn)參與培訓的教師比控制組的教師更注重與幼兒開展多輪對話,能注重使用教學支持性策略等。〔25〕斯考特等人為幼兒園教師提供師幼互動、兒童的語言和讀寫發(fā)展知識培訓,發(fā)現(xiàn)參與培訓的教師的師幼言語互動質量顯著提高。〔26〕漢姆等人開展了為期14周的師幼互動培訓,發(fā)現(xiàn)教師以言語互動為主的教學支持質量得到顯著提高?!?7〕另一方面是基于促進幼兒認知發(fā)展的立場,從教師教學策略的角度提出大量改善建議,包括指導、提問、回應與反饋的方式等。根據(jù)教師指導行為特征,研究者強調教師在師幼言語互動中需要注重語言指導的層次性,為幼兒創(chuàng)設開放、民主、平等的交往氛圍,以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8〕在提問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彰顯幼兒在師幼言語互動中的主體地位,為其提供充足而自由的思考時間、發(fā)言交流和同伴討論機會,同時珍視幼兒所提問題的啟發(fā)性、適時性、漸進性和多樣性?!?9〕在回應與反饋方面,教師應多采取生成式、拓展式的積極回應策略,注意對幼兒試誤回答的回應處理,以激發(fā)幼兒的反思探究意識?!?0〕
3.工具導向:師幼言語互動質量的評估研究
師幼言語互動質量的測評主要依賴于師幼互動的測評。當前的師幼互動質量測評以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tǒng)(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簡稱 FIAS)和 課堂互動評估系統(tǒng)(CLASS)為主。
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tǒng)是一套典型的教學活動觀察編碼體系,通過對師幼言語互動的編碼和量化解讀,為教師提供教學過程信息反饋并進行教學質量評估。它將師幼互動行為分為教師語言、幼兒語言、安靜或混亂三個類別,共包含10項互動行為。研究者可以通過對觀察結果進行矩陣分析、折線分析和比率計算,比較客觀地獲取師幼互動的數(shù)據(jù),用以還原和評估教學活動及師幼互動質量?!?1〕
課堂互動評估系統(tǒng)分為嬰兒版、學步兒版、學前版、低年級小學版、高年級小學版和初高中版等六個版本。CLASS建立了領域-維度-指標的評估框架,根據(jù)活動室環(huán)境中的互動情況,從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班級組織(Classroom Organization)、教學支持(Instructional Support)三個領域進行評估,每個領域由3~4個評估維度組成,共計10個評估維度。不同的版本因學生年齡特點和教育目標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學前版的情感支持領域由積極氛圍、消極氛圍、教師敏感性和尊重幼兒四個維度組成,班級組織領域由行為管理、課堂效率和教學安排三個維度組成,教學支持領域由概念發(fā)展、反饋質量和語言示范三個維度組成。每個維度設4~5個可觀察的、具體的評估指標?!?2〕
FIAS更多關注的是師幼互動中言語行為的發(fā)生頻率和互動行為的類別,以3秒為一個時間單位,通過對時間單位內的10項互動行為的性質判斷,來還原師幼互動行為的全貌,并通過各項互動行為所占的比例、互動行為的矩陣分析等來分析師幼互動的質量。CLASS則是以20分鐘為一個師幼互動片段,通過由行為標記-行為指標-互動維度-質量領域四級框架組成的詳細的評估系統(tǒng),對片段中的師幼互動質量進行評估。FIAS和CLASS均重視對師幼言語互動質量的評估。特別是FIAS,在10項互動行為中,有9項涉及教師言語和幼兒言語。而在CLASS(學前版)中,教學支持領域中的兩大維度,即反饋質量和語言示范,是直接反映師幼言語互動質量的,其他領域和維度中也有部分會涉及師幼言語互動質量。
四、未來研究展望
綜上所述,師幼言語互動的相關研究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成果,為未來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仍有不少問題值得進一步探索。
一是關注一日活動所有環(huán)節(jié)中的師幼言語互動質量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作用。已有研究更多關注的是集體教學活動中的師幼言語互動質量。在幼兒園階段,除了少量的集體教學活動外,師幼間還在大量的非集體教學活動時間發(fā)生著互動。研究者應當重視非集體教學活動時間中的師幼言語互動質量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作用,引導教師關注一日活動所有環(huán)節(jié)中與幼兒的互動,從而確保學前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二是關注師幼言語互動中的多重雙向互動。雖然已有研究關注了教師語言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影響,但是缺乏對師幼間多重、雙向的言語互動的研究,既沒有揭示師幼言語互動中的網絡性、擴散性等特點,也不易于解釋師幼言語互動質量對幼兒語言發(fā)展、認知發(fā)展和社會性發(fā)展等方面的整體影響。因此,有必要真實呈現(xiàn)師幼間多重雙向言語互動的全貌。
三是選用科學的、適合的研究工具,考察師幼言語互動質量。當前國內對師幼言語互動現(xiàn)狀的研究多采用自制觀察記錄表現(xiàn)場觀察記錄的方式。為了提升研究的科學性,增強國際交流,可以考慮采用國際通用的、信效度較高的研究工具,如FIAS、CLASS等,來研究師幼言語互動質量。
四是全面考察師幼言語互動質量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影響。已有研究雖然已經開始考察師幼言語互動質量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影響,但是這種考察還不夠全面,亟需考察師幼言語互動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全面影響。
五是更新研究技術,對師幼言語互動的內容和特征進行更充分的描述和揭示。可以考慮采用國際幼兒語料庫研究方法(簡稱CHILDS),〔33〕通過人類語言分析編碼系統(tǒng)(簡稱CHAT)和計算機語言分析軟件(簡稱CLAN),對師幼言語互動中的語料進行多角度分析等。
參考文獻:
〔1〕蘭國帥,程晉寬,虞永平.21世紀以來國際學前教育研究:發(fā)展與趨勢——學前教育領域四種SCI和SSCI期刊的知識圖譜分析〔J〕.教育研究,2017,(4):125-135.
〔2〕韓春紅.國際學前教育質量研究新動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9):92-99.
〔3〕龐麗娟.教師與兒童發(fā)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57.
〔4〕葉子,龐麗娟.試論師生互動模式形成的基本過程〔J〕.教育研究,2009,(2):78-82.
〔5〕韓春紅.教師評價行為影響幼兒自我概念的形成〔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7,361(3):46-48.
〔6〕楊田.高水平學前教師言語反饋特點個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
〔7〕王春燕,林靜峰.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現(xiàn)狀及其改進〔J〕.學前教育研究,2011,(2):12-18.
〔8〕高巍.教師行為與學生行為的關系解析〔J〕.教育研究,2012,(3):100-106.
〔9〕DARROW C L.Patterns of teacher-child conversations in head start classrooms:Implications for an empirically grounded approach to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08,19(3):396-429.
〔10〕〔25〕CABELL S? Q,JUSTICE L M,MCGINTY A S,et al.Teacher-child conversations in preschool classrooms:Contributions to childrens vocabulary development〔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5,(30):80-92.
〔11〕〔18〕DICKINSON D K,PORCHE M V.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experiences in preschool classrooms and childrens kindergarten and fourth-grade language and reading abilities〔J〕.Child Development,2011,82(3):870.
〔12〕EARLY? D? M,IRUKA? I? U,RITCHIE? ?S,et? ?al.How do pre-kindergarteners spend their time:Gender,ethnicity,and income as predictors of experiences in pre-kindergarten classrooms〔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0,(25):177-193.
〔13〕〔20〕CHIEN N C,HOWES C,BURCHINAL M,et al.Childrens classroom engagement and school readiness gains in prekindergarten〔J〕.Child Development,2010,81(5):1534-1549.
〔14〕CAMERON? C? E,CONNOR? ?C? ?M,MORRISON F J,et al.Effects of classroom organization on letter-word reading in first grade〔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008,(46):17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