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令人心潮澎湃的國慶慶典讓無數中華兒女從心底發(fā)出“我愛你中國”。而這場盛大儀式的圓滿成功則離不開參與到其中的每個人,是他們懷著對祖國滿腔的熱愛投入到辛苦的工作和艱苦的訓練中,才能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國的富強、民主、文明與和諧。
相信這次慶典會有很多不為我們所知的,專屬于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平凡英雄的故事。這些故事也一定會在每個參與其中的人心中熠熠閃光,留下難忘的記憶。
天安門廣場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準備檢閱部隊。閱兵總指揮向習近平敬了一個軍禮,大聲報告:“主席同志,受閱部隊列隊完畢,請您檢閱!”
這個總指揮,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zhàn)區(qū)司令員乙曉光上將。
據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歷次大閱兵的總指揮,基本都是閱兵地所在軍事單位的軍事首長。而這次是首次由空軍上將擔任國慶閱兵總指揮,體現了本次軍改聚焦聯合作戰(zhàn)的導向。在15個徒步方隊中,領導指揮方隊的兩位領隊分別是北部戰(zhàn)區(qū)副司令員姜國平海軍少將,以及來自軍委政治工作部的陳作松空軍少將,同樣具有鮮明的聯合特質。
公開資料顯示,乙曉光出生于1958年6月,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人,他出身軍人世家,祖父、叔父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
乙曉光16歲入伍,進入空軍保定學校學習,后在原沈陽、成都、廣州三大軍區(qū)及空軍總部服役,曾任空軍司令部軍訓部部長、成都軍區(qū)空軍副參謀長、空軍武漢基地司令員、廣州軍區(qū)空軍副參謀長、空軍指揮學院院長等職,2001年晉升少將軍銜。
2008年,乙曉光出任空軍副參謀長,2010年轉任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兼空軍司令員,躋身副大軍區(qū)級將領行列。
軍旅生涯中,有很多細節(jié)可以看出,乙曉光的業(yè)務素質卓越。據人民網報道,1979年因工作業(yè)績突出,乙曉光被破格提拔為某軍區(qū)空軍飛行大隊長。
乙曉光還多次刷新軍內“最年輕”紀錄。2012年7月,乙曉光晉升中將軍銜,成為當時解放軍最年輕的現役中將。11月,他在黨的十八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次月進入軍委總部,出任總參謀長助理。2014年7月,乙曉光升任副總參謀長,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正大軍區(qū)級將領。2016年8月,他晉升上將軍銜,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現役上將,時年58歲。
閱兵總指揮乙曉光上將。
程曉健和唐冰率女兵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上,乙曉光當選為中央委員。2018年2月,他正式以中部戰(zhàn)區(qū)司令員的身份參加公開活動。
梳理公開報道,記者發(fā)現,作為特級飛行員,乙曉光飛過多種先進機型。據其家鄉(xiāng)宿遷市雙擁協會官網介紹,他系統地飛過米格15、殲5、殲6、殲7、蘇27、蘇30等飛機,1997年在美國飛過F15飛機,2000年在希臘飛過幻影2000、F1模擬機,參加過“和平使命——2005”演習。
乙曉光同時還是全天候飛行教員、飛行指揮員。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擔任空軍某師師長期間,曾利用業(yè)余時間編寫了一本長達十萬字的《飛行員英漢辭典》,在全國出版發(fā)行。
9月25日晚上,人民日報在微博上傳了一段女民兵方陣進行閱兵演練的視頻,還配文提醒網友們,“這不是特效,這是閱兵式”。
視頻中,正在彩排的女民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變換隊形。其中有一部分女民兵持槍站立不動,另一部分女兵則在邁步向前行進。乍一看還真像是特效做的。
事實上,今年參加國慶閱兵的女兵方隊集合了多個首次,女將軍首次徒步受閱、女隊員首次掛槍、武警女兵首次亮相閱兵場,方隊編成和受閱形式均屬首次。
程曉健和唐冰正是這兩位首次在徒步方陣作為領隊受閱的女將軍。
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fā)現,程曉健曾是中國空軍首位女師長,參與過98抗洪,汶川地震搶險救災。
程曉健出生于1963年11月,現年56歲。職業(yè)生涯中不乏榮譽:新中國首位女飛行師長、二等功1次、三等功數次。29歲時,程曉健便成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并連任四屆。
說起當初走上飛行之路,就是程曉健“想去外面闖闖”。1981年部隊到濟南第一中學招收飛行員,這是改革開放后國家首次招錄女飛行員。當時18歲的她便瞞著父母報了名。
進入飛行學院后鍛煉強度很大,單雙杠、做弦梯、滾輪、熄燈前加班練……程曉健憑借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全優(yōu)成績,被飛行學院評為全優(yōu)學員。
據報道,程曉健先后飛過伊爾-76等六種機型,安全飛行3240多小時。
1984年,21歲的程曉健畢業(yè)后志愿到鄂西北偏遠山區(qū)某應急機動作戰(zhàn)部隊,歷任航空兵團副團長、航空兵師副參謀長、指揮所副參謀長、航空兵師副師長等職。
直到2001年底,程曉健晉升為特級飛行員;2005年在中俄聯合軍演中作為中方空軍代表參加演習。
程曉健還曾多次參與搶險救災。1998年,湖北公安縣數萬名群眾被洪水圍困,程曉健指揮運輸機飛赴抗洪一線。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時任中國空軍航空兵某部副師長的程曉健,作為空軍抗震救災指揮中心的協調員出色完成任務。
2009年4月,46歲程曉健被任命為駐蓉運輸航空兵某師師長,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空軍第一位女師長。
兒時的夢想是開殲擊機,但長大后卻當上了運輸機部隊的師長,程曉健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能飛上天,去完成艱巨的任務,就很光榮,跟飛機的大小無關,跟殲擊機和運輸機機型也無關,飛行是一種任務、責任和使命?!?/p>
在程曉健看來,空軍遠程投送能力是中國空軍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就目前來說,運輸機在和平時期也好,在未來的戰(zhàn)爭中也好,遠程投送或戰(zhàn)略投送能力是一種需求,是必須達到的一種能力,它在戰(zhàn)爭中的優(yōu)點會慢慢凸顯”。
2015年6月,程曉健升任西部戰(zhàn)區(qū)空軍副參謀長,躋身副軍級。2016年5月,晉升空軍少將軍銜,成為人民空軍歷史上第四位女少將。
談到此次作為女兵方陣的領隊,程曉健強調道:“我們是將軍領隊,但同時也是一個兵。現在走在隊列的前面,一旦打起仗來,我們仍然要站在隊伍的前頭!”
而另一位女將軍唐冰則是某新型作戰(zhàn)力量主官。
據了解,唐冰少將是上饒市德興市人,父親在銀山礦工作。在高中老師的印象中,學生時代的唐冰長相美麗端莊,身材好,身體健康,性格開朗大方,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她書法、樂器樣樣在行,書法作品曾在江西省獲獎,是一個熱情洋溢的陽光少女。
1987年,她從德興一中高中畢業(yè),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某軍事院校,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她還是博士研究生,堪稱“軍中儒將”。
受閱前,在訓練場上,唐冰表示:“面對這么神圣的使命,這么如山的責任,我們必須要用最高的標準、最嚴的要求、最佳的效果,苦練、精訓,爭取要以四個一流,迎接習主席的檢閱,迎接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此次閱兵,共有15個徒步方隊,其中領導指揮方隊、院校科研方隊、文職人員方隊、維和部隊方隊是首次亮相。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方隊中,不乏兄弟、父子等這些特殊戰(zhàn)友同場訓練——
在維和部隊方隊,同為24歲的王國立和王梓立是一對雙胞胎兄弟。除了此次國慶70周年閱兵,四年前,兄弟倆就曾一起參加過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閱兵。
巧合的是,當年,他倆行進在百團大戰(zhàn)白刃格斗英雄連英模部隊方隊,位置分別是第五排和第六排的排面。而這次,兄弟倆站在維和部隊方隊,位置依舊是第五排和第六排排面。
國慶70 周年大閱兵,標兵就位。
群眾游行中的中華文化方陣。
一起入伍,一同受閱。兄弟倆刻苦訓練,精益求精。兩次閱兵為兄弟倆的軍旅生涯添加了新的“注解”。用哥哥的話說,“之前是比拼,現在是配合”;用弟弟的話說,“什么都想多干,把以前的感覺找回來了”。
除了這對雙胞胎,武振宇和武振洲也是一對“00后”雙胞胎,他們是此次國慶閱兵儀仗方隊的國旗護旗兵。“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儀仗方隊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守護國旗。
據了解,今年7月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的盛大閱兵式中,兄弟倆同樣擔任了國旗護旗兵,還被網友評選為心中的“最帥天團”!
另一邊,在火箭軍受閱方隊中則有一對“父子兵”。父親袁德華是火箭軍某方隊將軍領隊,兒子袁峰是火箭軍某方隊乘載員。
在國慶當天,父子二人同時駕馭“大國長劍”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雖然同時參閱、同場受訓,但集中訓練以來,父子單獨見面的機會卻并不多。
兩人雖然同在火箭軍部隊工作,但父子二人同樣聚少離多。袁德華在火箭軍機關任職,而袁峰大學畢業(yè)后就一頭扎進基層部隊很少回家,一家人又像袁峰兒時那樣分隔兩地。
接到閱兵任務選拔的通知后,袁峰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他覺得證明自己的機遇來了。袁峰一直沒告訴戰(zhàn)友們,他父親也來到了閱兵集訓點。
一直以來,父親將軍的光環(huán)帶給自己的始終是壓力,此刻卻變成了挑戰(zhàn)困難、超越自我的動力。
據悉,本次國慶慶典有10萬群眾參與到了游行中去。排練過程或許很辛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當外賣小哥和廣場舞大媽的身影出現在游行隊伍里時,相信電視機前的觀眾一定充滿了親切感,以及感受到了時代感。
尤其是一群“中國大媽”們,雖然大多是年過半百的阿姨、奶奶們,但她們個個精神抖擻,容光煥發(fā),向全世界展示她們獨特的風采。
據報道,老年模特隊的阿姨們排練期間,每天按時簽到,接受專業(yè)老師的指導,學習如何露出八顆牙,如何向觀眾優(yōu)雅地揮手。通過排練,阿姨們不僅愛美了,還知道如何更好地展示美,“走在街上特別自信,人家說這奶奶真好看,挺高興的”。模特隊會縫紉的姐妹也經常給隊員改服裝。
而另一群“大媽”則是來自廣場舞方陣的阿姨們。這個方陣是群眾游行中27方陣“體育強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參加廣場舞方陣的大媽基本上都是東城區(qū)健身操舞協會的骨干力量,家住北京市各個區(qū)縣,平均年齡56歲。大媽們的廣場舞基本功非常扎實,很多人都是經常參加比賽,獲獎無數。
其中56歲的李秀花,已經跳了6年廣場舞。她說:“作為全國廣場舞愛好者之一,我能代表他們參加這次慶典,內心無比的自豪和光榮?!?/p>
自信、美麗、健康,這是廣場舞大媽們希望展示給外界的風采。李秀花說,20年前自己就參加過50周年國慶慶典,20年后,自己再次加入了國慶群眾游行隊伍。
“我跳的是彩帶舞,我一定要跳出我們中國大媽的風采,展示給世界!” 面對鏡頭,李秀花激動地表示。
閱兵儀式結束后,香港警察光頭劉Sir亦通過其個人微博賬號“香港光頭警長”發(fā)了張在現場觀禮的照片,并寫道:“閱兵!不只是國力的表現!也是國民教育!也是令青年人明白中國今天成就如何努力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