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人民醫(yī)院(450003)李苗苗 翁芳 常娟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RICU收治的82例重癥肺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A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69.15±4.63)歲,B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齡62~86歲,平均年齡(69.03±4.49)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該研究已獲得院倫理委員會許可。
1.2 護理方法 A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jiān)測,遵醫(yī)囑用藥等。B組患者接受基于目標策略的針對性護理干預:①患者入院后結合患者病情、治療方案、生活習慣等因素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并將其打印后貼于患者病床前,每完成一項護理操作后對其進行標記,避免遺漏;②患者意識清醒時向患者講解重癥肺炎相關知識,以及進入RICU治療的必要性,打消患者疑慮;③密切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并多與患者溝通,向患者展示經有效治療后順利出院的患者病例,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自信心;④訓練患者正確的排痰、呼吸方式,如腹式呼吸、深刻排痰等;⑤飲食干預:食物以清淡為主,注意營養(yǎng)均衡,少食油膩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⑥氧療護理:根據(jù)SpO2監(jiān)測結果為患者選擇合適的給氧方式,氧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及意識狀態(tài)。根據(jù)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氧濃度和流速。
附表 兩組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入住RlCU時間對比(±s,d)
附表 兩組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入住RlCU時間對比(±s,d)
組別 例數(shù) 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入住RICU時間A組 40 6.14±1.68 10.64±2.41 20.17±2.95 B組 42 4.43±1.27 7.73±2.58 15.48±3.06 t 5.215 5.272 7.06 P 0 0 0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入住RICU時間;統(tǒng)計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使用我院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該問卷共100分,評分與患者護理滿意度呈正比,評分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處理相關數(shù)據(jù),定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入住RICU時間對比 B組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入住RICU時間均短于A組(P<0.05),見附表。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B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4.29%)低于A組(4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A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79.02±6.43)分]低于對照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分[(92.68±5.9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967,P=0.000)。
制定合理的個性化護理方案可有效避免護理干預對患者正常治療和休息的影響,且能避免護理措施遺漏[1]。通過健康知識教育和心理干預可使患者對自身病情及治療方案有所了解,并能緩解患者負性情緒。訓練患者正確的排痰、呼吸則又有助于減少吸痰器對患者氣道造成的損傷及痰液堆積引發(fā)的繼發(fā)性感染[2]。通過有效的飲食干預可保證患者營養(yǎng)攝入均衡并能避免飲食不當對患者預后的影響。
此次研究對比了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與采用基于目標策略的針對性護理干預的重癥肺炎患者預后情況,研究結果顯示B組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入住RICU時間均短于A組(P<0.05),且B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P<0.05),這表明基于目標策略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加快重癥肺炎患者康復,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B組顯著高于A組(P<0.05),這表明B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更高,這可能與基于目標策略的針對性護理干預也更多考慮了患者心理需求有關。
綜上所述,基于目標策略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加快重癥肺炎患者康復,且能有效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