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中醫(yī)醫(yī)院(457000)孫梅
1.1 研究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12月~2018年1月接收的78例不孕不育癥患者為觀察對象,將其分為甲、乙兩組,每組39例。甲組:年齡26~36歲,平均(30.2±3.4)歲;病程1~5年,平均(3.2±1.3)年;原發(fā)性不孕23例,繼發(fā)性不孕16例;乙組:年齡27~38歲,平均(30.5±3.4)歲;病程1~6年,平均(3.6±1.2)年;原發(fā)性不孕25例,繼發(fā)性不孕14例。所有患者都已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且對研究內容知情。
1.2 方法 甲組采用克羅米芬(上海衡山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107)治療,每次口服50mg,1次/d。乙組采用克羅米芬、阿司匹林聯(lián)合HCG治療,克羅米芬用量與用法同甲組,阿司匹林(國藥準字H36020722,江西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每次口服50mg,1次/d;HCG(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3361)采用肌肉注射治療,10000U/次,1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5天。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宮頸黏液評分對比(n,±s)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宮頸黏液評分對比(n,±s)
組別(n=39)宮頸黏液評分(分)子宮內膜厚度(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甲組 7.7±1.2 8.9±0.7 8.3±0.9 9.7±1.4乙組 7.6±1.1 10.9±1.8 8.2±0.9 11.8±1.7 t 0.38 6.47 0.49 5.95 P 0.70 0.00 0.63 0.00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宮頸黏液評分變化狀況、排卵率、妊娠率、治療總有效率。子宮內膜厚度采用陰道超聲檢測,在矢狀切面距宮底2cm處測量子宮前后肌層與內膜交界面的最大距離。宮頸黏液評分內容包括宮頸黏液量、宮頸口張開程度、黏液顏色等內容,滿分15分,宮頸黏液評分得分越高,越利于受孕。療效評定標準: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任何改善;有效:癥狀、體征及輸卵管病變有所改善;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輸卵管通暢,但1年內未受孕;治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輸卵管通暢,且1年內受孕并分娩。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各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計量資料用例數(shù)(%)和(±s)表示,差異用X2和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宮頸黏液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子宮內膜厚度、宮頸黏液評分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乙組治療后子宮內膜厚度、宮頸黏液評分明顯高于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
2.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對比 乙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4%、排卵率87.2%及妊娠率51.3%均明顯高于甲組的84.6%、76.5%、2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不孕不育癥治療方式為手術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雖然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目前并無統(tǒng)一的治療方案。因此,尋求合理有效的治療方式,對提高患者的妊娠率,促進患者受孕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不孕不育癥患者采用克羅米芬、阿司匹林聯(lián)合HCG治療,能有效增加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促進宮頸黏液分泌,改善宮頸口張開程度,有助于患者排卵,受孕。阿司匹林可抗血小板凝聚,能促進子宮內膜血液循環(huán),增加子宮內膜血流量,促使子宮內膜增厚。克羅米芬屬于抗性激素藥物,對雌激素的激動力較弱,能有效拮抗強雌性激素。將其用于不孕不育治療時,可刺激人體下丘腦激素受體,導致人體內源性雌激素正常負反饋受到干擾,促使卵泡分泌更多激素,增加黃體激素分泌量,刺激卵泡生長[1]。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是胎盤滋養(yǎng)層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對黃體有刺激作用,有助于黃體酮與雌激素持續(xù)性分泌,能促進胎盤發(fā)育[2]。因此,阿司匹林、克羅米芬、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三者聯(lián)合用于不孕不孕癥治療,能有效促進卵泡生長發(fā)育,增加子宮內膜厚度,從而達到促排卵,提升患者妊娠受孕率的效果。
綜合上述內容可知,不孕不育癥采用阿司匹林、克羅米芬結合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能有效促排卵,增加患者妊娠受孕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