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淮陽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淮陽 466700)
中風后肢體痙攣將造成運動能力不協調,其中肢體的痙攣性癱瘓最為常見,對患者日常生活和行走能力造成嚴重影響,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肢痙攣狀況,恢復其運動功能,對提高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1]?,F代康復治療、推拿治療、物理治療、針刺、神經促通等是目前治療該病的常用方法,其中針刺治療可激發(fā)經氣,促進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血液的流變學性質改善,有效修復受損組織[2]。舒經理筋推拿法可直接作用于肌肉,對肌群張力產生抑制拮抗的作用,有效改善痙攣情況[3]。2017年1月—2018年6月,筆者采用舒經理筋推拿法結合針刺治療中風后痙攣性癱瘓45例,總結報道如下。
選取90例淮陽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中風治療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齡35~65歲,平均(57.69±4.47)歲;病程2周~6個月,平均(3.31±1.24)月;腦出血18例,腦梗死27例。后痙攣性癱瘓患者,按1∶1的比例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齡35~64歲,平均(57.67±4.45)歲;病程2周~5個月,平均(3.28±1.23)月;腦出血17例,腦梗死2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按照《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4]相關標準。①發(fā)病后一般意識清楚或輕度意識障礙,有頸內動脈系統和(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的癥狀和體征;②無嚴重臨床表現,較常見的為純感覺性卒中、共濟失調性輕偏癱、純運動性偏癱,構音不全-手笨拙綜合征或感覺運動性卒中等;③少數可伴腦神經損傷及輕度偏癱等局灶體征。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關于肝腎虧虛證的標準: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斜,舌強言蹇或不語,眩暈耳鳴,煩躁失眠,手足心熱,舌質紅或苔膩,脈弦細數或弦滑。
①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②病程2周~6個月;③中風伴下肢痙攣(肌張力高),且Brunnstrom分級為2~4級。
①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者;②神志異常,無法配合檢查和治療者;③嚴重智力障礙缺陷者;④合并危重疾病者。
兩組均給予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營養(yǎng)神經、改善腦循環(huán)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針刺治療,取穴:昆侖、懸鐘、糾內翻、足三里、陽陵泉、血海、伏兔、髀關、氣海、關元。操作方法:使用蘇州醫(yī)療用品廠生產的2.0寸一次性無菌毫針,經平補平瀉手法針刺得氣后留針30 min,針刺期間每10 min行針1次,1 d 1次。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舒經理筋推拿法治,操作方法:治療囑患者取俯臥位,重點部位為足少陰腎經之經筋與足厥陰肝經至經筋循行路線;施術者一手扶患者腰部,另一只手將患者足跟部握住,雙手同時用力對足少陰腎經之經筋和足厥陰肝經之經筋進行反向牽拉5 min;采用拔伸法,并由肌肉松軟為度對病側內收肌群進行牽拉,配合點按陰陵泉、三陰交及太溪,以穴位酸脹透熱為度;最后采用髖關節(jié)搖法,屈髖屈膝5 min。每次治療30 min,1 d 1次。兩組均以治療15 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
①下肢功能:采用下肢Fugl-Meyer評分[6]評定,得分越高表示下肢功能越好。②生活質量:采用SF-36評分[7]評定,以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精力、生理機能及一般健康狀況為主要內容,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見表1。
表1 兩組中風后痙攣性癱瘓患者治療前后下肢Fugl-Meyer評分對比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見表2。
表2 兩組中風后痙攣性癱瘓患者治療前后SF-36評分對比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中風后痙攣性癱瘓是軟癱期后的痙攣期,以肌協調異常、肌張力增高為主要特點,造成患者肌肉或肌群斷續(xù)或持續(xù)的不隨意收縮,對患者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采取有效治療措施改善痙攣性癱瘓患者肢體痙攣狀態(tài),重建正常運動模式尤為重要。
中醫(yī)學認為:中風后痙攣性癱瘓發(fā)生與肝腎虧虛有著密切關系。肝藏血,主筋,屬木;腎屬水,水生木。肝腎虧虛,將造成肝藏血功能失調,血不養(yǎng)筋,造成筋脈失養(yǎng),拘急攣縮,以肝腎經筋,肝腎經筋失養(yǎng)為主要表現[8]。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痙攣狀況,恢復肢體功能尤為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下肢Fugl-Meyer評分及各項SF-36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表明舒經理筋推拿法結合針刺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針刺治療有溫通經脈、舒經活絡、消瘀散結、行氣止痛之效,可直接激發(fā)經氣,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局部炎癥吸收,促進受損組織修復,改善關節(jié)功能,但其單獨時間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9]。足少陰腎經至經筋與足厥陰肝經的經筋循行特點均從足趾端行至足內側達內踝,沿大腿內側、小腿后側、內側上行結聚于陰器,基本吻合現代康復醫(yī)學中內收肌群位置。而舒經理筋推拿法以足少陰腎經之經筋和足厥陰肝經之經筋循行路線為重點部位,并通過揉、拿等方法促進肌肉痙攣狀況改善,點按陰陵泉、三陰交及太溪可使宗筋氣血濡養(yǎng)充盛,促進患者肌肉營養(yǎng)狀況進一步改善,增強氣血供應,促進局部血流循環(huán)增加;同時舒經理筋推拿法可放松患肢關節(jié)周圍的組織,促進關節(jié)周圍組織新陳代謝,增強伸肌群的力量,實現生物力學平衡,將肌肉強直、痙攣而產生的疼痛解除,進而有效改善機體運動功能障礙情況,使患者獲得生活自理能力[10]。與針刺治療結合使用,可實現技術相結,互補互用,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痙攣狀況,促進下肢功能及生活質量改善。
綜上所述,舒經理筋推拿法聯合針刺治療中風后痙攣性癱瘓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