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一文寫老支部書記在生死關頭,不徇私情、舍己為人的英雄壯舉。這扣人心弦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三個“妙”。
一妙——情節(jié)新穎
課文先寫洪水暴發(fā),老漢指揮人們撤離,在撤離的人群之中老漢把一位小伙子揪出來,讓他排到隊伍最后;隨后寫老漢與小伙子互讓先走之時,橋塌了,兩人被洪水吞噬了,最后寫洪水退了以后,老太太來祭奠兩個人:一個是她的丈夫,一個是她的兒子。故事到此戛然而止。這雖然讓人感到意料之外,可聯(lián)系前文仔細一想,又覺得在情理之中。這樣的情節(jié)結構既新穎別致,又首尾呼應,同時也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二妙——語言洗練
整篇文章多處運用了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語言相當精練。如,課文開頭寫雨突然大了,用了“像潑,像倒”這短短的四個字,不僅描寫出雨的大,也寫出了雨水的來勢非常兇猛,同時為下文山洪暴發(fā)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還有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雖然只有兩句話,卻加強了故事的悲壯色彩,讓人感動不已。
三妙——修辭得當
課文多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如,“他像一座山。”“老漢兇得像一只豹子。”這些比喻句不僅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也把人物描寫得更加生動形象,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文章還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jīng)在路面上跳舞了?!薄八疂u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边@一擬人化手法把洪水瘋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