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軍
摘 要:連帶責任是民商法中一種廣泛適用的制度,對于切實保護債權人的合法利益、解決權益糾紛有積極幫助。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經(jīng)常會因為民商法中相關法律條款描述模糊,導致連帶責任的判斷不準確,難以做到讓債權人和侵權人同時滿意。因此,基于當前民商法中連帶責任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分別從確定適用法律優(yōu)先級、細化連帶責任劃分機制等方面,提出了準確區(qū)分連帶責任的幾種建議。
關鍵詞:民商法;連帶責任;債權人;優(yōu)先級
中圖分類號:D92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0-0199-01
一、連帶責任的必要條件
首先責任人是2人或以上,這是連帶責任的本質特征,因為需要共同承擔,因此各責任人之間存在連帶關系。換句話說,如果其中任何一個責任人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那么其他責任人也就同樣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1]。同樣的,如果共同侵權人中,有一名侵權人承擔了所有責任,或是償還了所有債務,那么其他連帶責任人的債務也會同時消除,連帶責任終結。
二、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相關問題
(一)民商法與程序法沖突
民商法作為一種實體法,在運用過程中會不斷地做出補充和調(diào)整,如果法律條款中涉及到連帶責任的規(guī)則發(fā)生了變化,就會對連帶責任的判定產(chǎn)生相應的影響。這樣一來,實體法和程序法之間就會產(chǎn)生法律條款不同步的情況,對于同一侵權事實,按照實體法的判定結果與按照程序法的判定結果不一致,就會引發(fā)沖突和矛盾,不利于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對于連帶責任的判定,在實體法和程序法中選擇哪一種法律,或者是說哪一種法律的適用優(yōu)先級更高,就成為影響最終判定結果的重要因素。
(二)債務人之間責任劃分不明
雖然連帶責任中要求多名債務人共同承擔責任,但是在實際活動中,每一名債務人所犯的過失是存在差異的,理論上來說要按照債務人所犯過失的大小確定應當承擔責任的輕重,這也符合法律中“罪罰相當”的原則。法院在進行連帶責任判決中,沒有對責任進行細分,而是采用了“均等分擔”的判定原則,不能體現(xiàn)出連帶責任的差異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部分債務人的權益。
三、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確定思路
(一)確定連帶責任適用法律的優(yōu)先級
如果將民商法作為判定連帶責任的唯一法律依據(jù),就很有可能因為對侵權責任判斷的局限性而導致最終判定結果有失公允。在這種情況下,程序法的優(yōu)勢就得以體現(xiàn),它能夠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對侵權行為的始末緣由進行全面分析,同時維護了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利益。因此,對于連帶責任的判定,要求將程序法和實體法同時引入是必要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也要確定兩種法的適用優(yōu)先級,以民商法為主,以程序法作為保障,做到優(yōu)勢互補,增強了法律適用的全面性[2]。
(二)判定共同侵權人的責任輕重
要通過進一步細化法律條款的形式,將共同侵權人中每一名侵權人應當具體承擔的責任進行認定,侵權行為越嚴重的,相應當在連帶責任中也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民商法中要對連帶責任的劃分提供細化的標準,維護債務人的合法權益。其中,共同訴訟作為一類特殊的情況,由于牽扯到的侵權人往往在幾名甚至是十幾名,要求所有責任人必須共同訴訟,法院才能按照責任認定標準對每一名責任人的侵權行為和連帶責任進行判定,否則法院有權拒絕受理此類訴訟。
綜上,法律法規(guī)體系的建立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補充完善的過程,當前民商法中關于連帶責任的判定還存在邊界模糊、責任劃分不明等問題,這就需要通過細化條款和持續(xù)優(yōu)化,更加準確、合法地判定連帶責任,切實維護債權人和債務人雙方的權益。
參考文獻:
[1]? 徐增鵬,林恩偉.勞務派遣連帶責任制度反思——評修改后的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條[C]//首屆江浙滬勞動法論壇論文集,2014.
[2]? 李邦紅.淺析當前我國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確定以及處理思路[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7,(1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