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華
小學是學生學寫漢字的起始階段,只有在起始階段打好基礎,掌握漢字書寫的方法,才能寫出一手規(guī)范而又美觀的漢字。為了幫助學生寫好漢字,各種書法(寫字)教材(字帖)層出不窮,各類書法培訓班也如雨后春筍般比比皆是。這些教材或培訓班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了寫字水平,但是很多教材或培訓純粹為了教寫字而教寫字,與語文教學結合不緊密,缺乏系統(tǒng)性和科學的規(guī)劃。
縱觀整個小學階段,學生在語文學習上寫字的時間花得最多。由此可見,語文課堂理應成為寫字訓練的主陣地?;貧w語文課堂,依托語文課程研發(fā)寫字校本課程,才能讓寫字訓練成為學生的“家常便飯”,讓寫字校本課程煥發(fā)出蓬勃的生命力。
一、從“姿”入手,研發(fā)校本書法課程
“提筆即是練字時,姿勢不對不寫字?!边@是語文教師在教學生寫字時會提醒學生的一句話。然而,即使是小學中高年級,寫字姿勢標準的學生也為數甚少,他們或是握筆姿勢不對,或是坐姿不夠端正。究其原因,他們是在低年級時沒有重視和堅持寫字姿勢的訓練。一年級學生很多都是第一次正式提筆寫字,而且他們的骨骼比較稚嫩,手腕部發(fā)育尚未完全,要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很費力,如果不重視正確的寫字姿勢的訓練,一旦不良的寫字姿勢形成,日后再糾正就困難多了。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開篇就是識字與寫字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學寫“一、二、三、上”四個字;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部分安排的則是漢語拼音的教學,讓學生先從“ɑ、o、e”的描紅開始練習書寫。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而言,漢字的書寫要比拼音的描紅難度稍高,這就對寫字姿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研發(fā)校本寫字課程時,一定要把正確的握筆方法和姿勢、規(guī)范的寫字坐姿(身正、肩平、臂開、足安)訓練作為首要內容,以利于后期寫字課程扎實有效地實施。
二、適“時”調控,研發(fā)校本書法課程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安排了兩個識字單元,第一個識字單元每篇課文安排三至四個要求書寫的漢字;第二個識字單元每篇課文安排四至五個要求書寫的漢字。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能發(fā)現學生為了把字寫漂亮,哪怕是最簡單的“一”字,為了寫出粗細的變化和合適的長短,也要寫上好長時間。再如寫《識字3:口耳目》中的“耳”字時,由于這個字的筆畫較多,在田字格中的布局也較前面所學的字難一些,學生花的時間就更多了。而為了保證字的質量,教師往往要求學生每個字要寫兩到三遍,這樣,學生寫完字所花的時間也就更長了。如果一下子學寫四個字,由于學生手腕部發(fā)育尚未完全,他們很難長時間堅持書寫。所以,教師特別需要對學生書寫的時間進行調控,要讓學生按時休息。不過,休息不等于什么都不做,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做一套與寫字(書法訓練)相配套的“手指操”,幫助緩解書寫疲勞,提高書寫的質量。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中要求書寫的漢字數量較上冊有明顯提高,每課至少安排了7個字的書寫訓練。雖說有了一學期的寫字訓練基礎,學生寫字的能力有所提升,但教師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控,讓學生在手指放松時體會到寫字的快樂。
三、以“簡”為基,研發(fā)校本書法課程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寫好漢字,寫好簡單的筆畫是基礎。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中安排了基本筆畫的教學。如在學寫“一”“二”“三”之前,安排了“橫”筆畫的教學;在學寫“上”字時,安排了“豎”筆畫的教學。另外,比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中,對生字“沒”中橫折彎這一筆畫進行了著重提示。語文課堂寫字教學不能忽視基本筆畫的教學,教師在寫字校本課程研發(fā)過程中更應該關注基本筆畫的學習,要引導學生把基本筆畫的學習作為寫好漢字的根基。比如,傳授給學生“永字八法”,因為能寫好“永”字,寫其他的字也就不難了。
四、循“類”漸進,研發(fā)校本書法課程
研究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不難發(fā)現,練習寫字是從寫獨體字開始的,特別是一年級《語文》上冊的寫字教學內容以獨體字居多;一年級《語文》下冊中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等結構的字漸漸增多。因此,在研發(fā)寫字校本課程時,要結合語文教學的實際進行,比如可將相同結構的字進行歸類,如“日”“田”“山”等獨體字可以歸一類,“明”“伙”“伴”等左右結構的字可以歸一類……也可對含有需要重點訓練的相同筆畫的字進行歸類,如將包含“丿”這一筆畫的“人”“月”“兒”“幾”等歸為一類。通過歸類,讓學生在反復練習相同結構的字或含有共同筆畫的字的過程中掌握正確書寫的竅門。
總而言之,小學寫字校本課程的研發(fā)應該從語文教材入手,回歸語文課堂,讓書法校本課程成為學生寫一手好字的“拐杖”,成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幫手”。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育才小學)
責任編輯: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