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煥文,賀海洲,秦 波,陳建宏,王碧濤,張 鵬,李化斌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廠,寧夏銀川 750006)
特低滲五里灣A 油藏屬典型的均質型“三低”油藏,低含水期堅持以水動力受效單元為核心的精細注采調控技術,油井見效程度達到95.0%,見效幅度110%,單井產量保持在4.0 t 以上,采油速度保持在1.1 %,實現了11 年低含水高效開發(fā),期末地質儲量采出程度10.8 %,可采儲量采出程度超過51.2 %;中含水期堅持精細注采調控,強化剖面治理,期末地質儲量采出程度17.0 %;但進入高含水期后平面水驅波及半徑增大,剩余油零散分布,剖面上主力小層動用程度高,剩余油呈米~厘米級規(guī)模相間分布,常規(guī)手段動用難度大,穩(wěn)油控水難度加大,進入開發(fā)調整的關鍵時期,通過細化小層認識,更加注重注采對應關系的調整,突出向層內要油、在層內控水的主攻方向,開展以精細單砂體剩余油動用技術、不穩(wěn)定注水技術、微球驅技術和空氣泡沫驅為主的技術實踐,實現了剩余油的精準動用。形成的技術系列對同類油藏高含水期開發(fā)調整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1-5]。
五里灣A 油藏基礎井網井排距為330 m×330 m的正方形反九點井網,開發(fā)特征表現為平面注水均勻推進,隨著采出程度增加,水驅波及半徑逐步增大,從歷年檢查井取心及試油試采效果看,目前水驅半徑已突破300 m,平面剩余油分布愈加復雜,常規(guī)手段挖潛難度增大。
受儲層物性影響,縱向上物性好、注采連通性較好的小層水洗程度最高,物性較差、層理發(fā)育的小層水洗程度較弱或未水洗。總體水洗程度已達到70%,以中水洗為主,中強水洗達到50 %左右,弱水洗20 %~40 %,未水洗20 %左右。縱向上單砂體剩余油分米~厘米級規(guī)模相間分布,常規(guī)手段動用難度大。
針對目前存在的開發(fā)矛盾,通過細化小層認識,更加注重注采對應關系的調整,突出向層內要油、在層內控水的主攻方向,開展以精細單砂體剩余油動用技術、不穩(wěn)定注水技術和空氣泡沫驅為主的技術實踐,不斷擴大注水波及體積,提高剩余油的精準動用和最終采收率。
深化儲層再認識,進一步細分單砂體連通狀況,充分結合剩余油分布、隔夾層厚度及儲層有效動用程度,尋找潛力層,實現向層內要油、在層內控水。
基于精細單砂體刻畫基礎上,以滲透率級差和隔夾層為主參數,通過數值模擬成果表明,層內儲層滲透率級差越小,水驅波及體積越大,當級差等于3 時,波及體積77.8 %,當級差等于8 時,波及體積74.2 %,當級差等于10 時,波及體積70.2 %,同時從降含水效果看,分注井含水明顯低于未分注井。
根據數值模擬效果,2018 年采取精細層內分注措施16 口,5 口可對比井吸水厚度增加2 m~3 m,低滲層段開始吸水,高滲層段注入突進得到減緩,井組油井遞減率由分注前的3.56 %下降到1.08 %。有效提高了平面上水驅控制程度和剖面上水驅動用程度,達到挖潛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針對特低滲油藏進入高含水期儲層非均質性增強的特征,通過改變注水方式,按一定規(guī)律改變注水方向和注水量,在油層內產生連續(xù)不穩(wěn)定壓力分布,使高、低滲區(qū)域發(fā)生油水交滲流動,提高低滲層水驅動用程度。
針對油藏局部高壓井組含水上升加快問題,采用交互增減方式開展周期注水試驗,提高水驅波及體積。2018 年開始陸續(xù)開展34 井組,從實施效果看,月度遞減率和含水上升率得到明顯控制(見圖1),達到了穩(wěn)油控水的目的。
聚合物微球在油層中具有封堵、變形、運移、再封堵的特性,有效改善地層的非均質性,阻止或減緩注水單向突進,降低已見水油井含水的上升速度,具有深部調剖和驅油的雙重作用,最大限度提高注入水的波及體積,最終達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圖1 五里灣A 油藏不同批次不穩(wěn)定注水井組效果生產曲線
2014-2018 年累計實施微球驅221 井次,措施后含水上升率得到明顯控制,由注入前的9.3 %下降到5.8 %,S 型曲線向右偏移,預測提高采收率3.4 %。
空氣泡沫驅綜合了氣驅與泡沫驅的優(yōu)點,可實現調剖與驅油作用,可有效提高波及體積和驅油效率,五里灣A 油藏巖心驅油試驗表明,空氣泡沫驅油體系在水驅后轉入空氣泡沫驅可提高驅油效率20 %以上,提高最終采收率效果顯著。
五里灣A 油藏空氣泡沫驅經歷了先導試驗、擴大試驗和工業(yè)性試驗階段,通過十年的礦場試驗表明,空氣泡沫驅在改善水驅、穩(wěn)油控水和提高采收率效果顯著??v向上高滲層段得到封堵,低滲層段開始動用,8口可對比井吸水厚度由注入前的9.9 m 上升到11.9 m,水驅動用程度由53.4 %上升到67.1 %;平面上原水驅優(yōu)勢方向油井含水上升得到抑制,弱水驅方向油井逐步見效,見效率64.8 %,累計增油6.7×104t,遞減由整體注入前的24.5 %下降至最低-0.74 %,提高采收率發(fā)展趨勢良好,預測提高采收率10.21 %。
通過不斷深化地質認識,突出向層內要油、在層內控水的主攻方向,開展以精細單砂體剩余油動用技術、不穩(wěn)定注水技術、微球驅技術和空氣泡沫驅為主的技術實踐,五里灣A 油藏開發(fā)形勢穩(wěn)定,水驅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提高采收率發(fā)展趨勢良好,預測最終采收率有望由標定的24.0 %上升到35.0 %。
(1)不同開發(fā)階段面臨的開發(fā)矛盾和采取的穩(wěn)產技術手段不同,特低滲均質型油藏初期堅持水動力受效單元為核心的精細注采調控技術能夠確保油藏高起點高效開發(fā),但進入高含水期后,油水兩項滲流發(fā)生變化,依靠常規(guī)手段穩(wěn)油控水難度大,需進一步精細細分油砂體,穩(wěn)油控水技術必須突出向層內要油、在層內控水轉變,進一步擴大波及體積,提高最終采收率。
(2)五里灣A 油藏高含水期通過開展以精細單砂體動用技術、不穩(wěn)定注水技術、微球驅技術和空氣泡沫驅為核心綜合穩(wěn)油控水技術,油藏開發(fā)形勢得到明顯改善。
(3)五里灣A 油藏空氣泡沫驅技術通過近十年的礦場試驗表明,在改善水驅、提高采收率方面效果顯著,該技術應用前景廣泛,將是下步五里灣油藏提高最終采收率的核心技術,同時對其他油藏的穩(wěn)產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