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昌岑 羅小燕
摘 ?要: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教育的本質是精神的塑造。奮戰(zhàn)老一輩雖然大多已經(jīng)逝去,但她們留下了無數(shù)經(jīng)典激昂的紅色故事,在后輩之中永遠流傳著他們的精神,他們鮮活的身影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雷鋒精神、井岡山精神和長征精神這些紅色精神去滋養(yǎng)小學生的心靈,培育新時代下傳承紅色基因的未來接班人。紅色革命教育、紅色文化、紅色精神他們一脈相承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相銜接。打造“新、活、趣、實”的紅色教育進校園,所以本文使我們開展遵義長征精神進校園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標。
關鍵詞:遵義;長征精神;校園德育
德育教育中要做到“請進來”和“走出去”,講一個德育好故事,請專家為學生梳理講解知識,邀請事件相關人員現(xiàn)身說法為我們分享他們的故事。再有創(chuàng)設德育教學情境,讓學生有移情體驗,角色換位促進自身道德情感。
一、挖掘紅色資源,豐富課程精神內(nèi)涵
我們學校地處紅色圣地“婁山關”腳下,能夠結合紅色歷史背景優(yōu)勢,憑借地域特點以及周圍可利用和開發(fā)的紅色文化資源,調動當?shù)亟萄胁块T、社區(qū)和家長的力量,在引入學生“主體地位”作用”形成合力共同進行課程開發(fā)與設計,語文在德育方面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創(chuàng)新開設“遵義小紅軍”綜合實踐活動系列課程,將紅色文化主任語文課程教學,進入校園德育,能夠潛移默化的熏陶小學生的身心,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追求,提升小學生的紅色精神。在語文課堂上和課外相結合的“遵義小紅軍”綜合實踐活動系列課程,在現(xiàn)代教育中賦予紅色文化新的內(nèi)涵,為語文課堂注入了“活水”并豐富了語文學科的課程精神內(nèi)涵,以新的教育視角解決德育教育刻板說教的局面,不僅加強了師生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和傳承弘揚了遵義長征精神,為其他學校和教育機構提供了有益借鑒。
例如:語文老師課下與學校一起積極開展紅色文體體驗等各類活動,將“小紅軍講解員”“紅色話劇團”等列為語文德育中的社團活動課程內(nèi)容,在學習《金色的魚鉤》時,小學生可能理解不了的課文中的感情或情節(jié),于是教師將課堂搬到紅色教育基地去講解,重點組織學生“重走長征路”,或是請“老紅軍現(xiàn)身說法”講故事,然后教師課堂即興“我為英雄畫肖像”活動,寬慰老紅軍,同時也增加小學生對紅軍、軍人以及軍隊的親切感和自豪感。組織《金色的魚鉤》的紅色舞臺劇或是深情朗誦比賽在語文課堂或是學校平臺演出,拓展渠道還可以到一些紅色教育基地或演出。
二、老紅軍講故事,現(xiàn)身說法傳承長征精神
學校自開展“遵義長征精神進校園”德育活動以來,學校積極組織并且邀請家長利用好親子時間來共同參與“紅色之旅”,秉持著“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教學方針,不過這次我們將語文課堂講授與歷史文化現(xiàn)場教學相結合,這樣的德育“情”與“境”交融中包含著“理”,真實環(huán)境學習下更加入腦入心,使得德育潤物細無聲。當然,參觀結束之后,孩子們都說,紅軍叔叔、阿姨就是我們心中的英雄。于是,我們開展了“請進來”的紅色教育,邀請參與過的遵義長征的老紅軍親自講述不朽的長征故事,現(xiàn)身說法來到學校給孩子們說說長征路上的真實歷史和感人故事,讓孩子們親切的感受到我們的紅軍的長征精神——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老紅軍的親身分享,讓小學生的心理牢記紅城遵義名字,學習和傳承了長征精神,看到先人艱辛的奮斗,激起小學生作為后人對先輩的致敬?!袄霞t軍現(xiàn)身說法”作為一種有效方式很好的為下一代進行了思想教育,歷史就在這些細節(jié)的傳承中,讓這里的小學生永不忘記紅軍和自己的祖輩,記得那些曾經(jīng)灑下熱血、播下理想的先人,使小學生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和發(fā)奮圖強。
三、學生重走長征路,培養(yǎng)“紅色宣講員”
遵義長征精神進校園德育工作還開設了“紅色宣講員”和“重走長征路”兩個主要板塊。開展宣講選拔的趣味活動,人人講好長征故事,讓小學生人人成為“宣講員”,打造我們遵義紅色旅游文化城市,就像游客來到西安后當?shù)厝藢ψ陨須v史能夠如數(shù)家珍。讓長征精神和“紅色”基因給予每一個遵義的孩子心底的力量?!爸刈唛L征路”讓學生用腳步丈量,體驗行走、回顧歷史、繼承傳統(tǒng)、凝聚力量,親身感受紅軍長征堅韌不拔、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革命精神。例如:學校請語文老師組織好“重走長征路”紅色圣地打卡活動,走進歷史發(fā)生地去接觸感受,遵義會議會址、茍壩會議會址、婁山關、紅軍山、四渡赤水紀念館等。紅色基地里播放著革命斗爭的場景,學生看著這些淚盈余框,兩個時代相觸摸,“神思”中歷史脈搏相交?!凹t色宣講員”活動,學校利用清明節(jié)祭掃活動、國旗下講話、晨會、隊會契機,組織學生廣泛了解與家鄉(xiāng)有關的紅色故事,讓小學生成為“紅色宣講員”和“愛國小衛(wèi)士”,志愿守護家鄉(xiāng)和講解遵義的歷史給往來游客。在全校氛圍內(nèi)挑選并培養(yǎng)校級“紅色宣講員”作為代表“走出去”進行校際紅色文化交流。
總之,我們小學的師生們堅信,在遵義市教育局的統(tǒng)籌和學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把紅色文化特色課程開發(fā)建設、紅色校園文化打造等方面進行深度挖掘,努力把學校建設成遵義市有特色、有內(nèi)涵、有品質的優(yōu)質學校。
參考文獻:
[1]黃庭尚. 用長征精神做好學校德育工作[J]. 開心,2017(4):15-15.
[2]陳沖. 滲透紅色文化教育 提升學校德育實效性[J]. 基礎教育參考,2017(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