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韻
由于我國一直都是以各類考試成績作為選拔各類人才的主要標準之一,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錯誤地對學生提出了“一刀切”要求,枉顧了小學生的個性差異與承受能力,認為所有的小學生都應該按照教學安排內化語文知識,根據(jù)標準答案完成解題任務。這就導致認知發(fā)育水平無法保持一致的小學生承受了過重的學習壓力,讓越來越重的書包、越來越厚的試卷也壓彎了小學生的脊梁,導致小學生的童年生活變成了毫無光亮的灰色,難以享受成長的樂趣。所以,為了保護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積極落實減負提效任務,將小學生從無窮無盡的作業(yè)練習中解救出來,全面保護小學生的積極學習心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在有效學習中循序漸進地獲得學習進步。
一、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讓小學生自主根據(jù)個人學習需求展開自主探索,使其養(yǎng)成邊學邊思的好習慣,便于小學生從被動接受語文知識的狀態(tài)中掙脫出來,使其根據(jù)個人認知需求合理分配精力與時間,由此降低學習壓力。另外,通過自主學習,小學生可以快速跟隨語文教師的教學進度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完善自身的語文思維,保證自己學得有章法、有規(guī)律。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小學生的主動學習完成減負任務。
就如在《翠鳥》一課教學中,我就布置了明確的自學任務,全面豐富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經驗。首先,小學生要通讀課文,從課文中摘抄本課的生字詞,如翠鳥、葦稈、腹部、襯衫、清脆等等。然后,小學生要借助漢語字典查找這些新漢字的發(fā)音、詞意等,保證朗讀的通暢性,概括課文內容。接下來,小學生就需借助自己的閱讀經驗劃分文本段落,概述段落主旨,從細節(jié)處把握本文內容。最后,小學生需自主完成預習檢測,根據(jù)漢字拼音、選詞填空、組詞練習,以及一些關于課文內容的閱讀題目檢驗自己的預習效果。如果小學生在解答檢測題目時產生了力不從心之感,那么則要反思自己的自學效果,根據(jù)時間安排展開第二輪自學。進而,小學生則可匯總自學疑問,由此確定課堂學習重點。
二、設計差異性的課堂探究任務
如果說讓小學生倍感苦惱與壓力的事情,那么不外乎是小學語文教師所設計的學習任務遠遠超出了自身的認知水平,導致自己與他人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從而在無形中加重了小學生的心理負擔。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則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據(jù)此設計層次化課堂探究任務,讓小學生們明確自己的現(xiàn)有認知水平與語文發(fā)展?jié)撃埽纱思ぐl(fā)小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利用小學生的好勝心實現(xiàn)減負提效任務,全面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就如在《桂林山水》一課教學中,我就針對本文內容設計了幾個層次不一的學習任務:通讀全文,掌握本課生字詞與課文內容,簡單復述文本,背誦課文;分析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下了桂林山水之美,找出對應段落;分析本文的重點語句與段落,匯總作者是如何創(chuàng)設文本意境的;分析作者所使用的景物描寫手法,分析這些表達方法所產生的文學效果,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這幾個閱讀探究任務對本班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逐漸遞高,所以小學生可自主選擇符合自身認知水平的學習任務,且可根據(jù)學習進度靈活調整。比如,本班有一個小學生對自己的閱讀能力很有自信,認為自己可以完成所有的學習任務。但是,這個小學生閱讀寫景作文的經歷很少,且人生經驗不足導致他難以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所以這個小學生無法準確提煉出本文的景物描寫與本文主旨。于是,我就讓這個小學生重點探究了課文內容、段落劃分等學習任務,且及時補充了寫景作文的閱讀技巧,再次引導學生分析了本文的景物描寫手法,希望可以幫助小學生及時突破學習難題。由此,小學生便能明確感受到自己的學習進步,產生了積極的學習心理。
三、組織梯級式的課后作業(yè)練習
小學語文教師之所以會設計重復的、大量的語文作業(yè),是因為他們認為只有反復鞏固小學生的知識記憶程度才能真正完成知識內化,且大量的語文練習可以涵蓋各類題型,豐富小學生的解題經驗。但是,如果一味增大練習任務,便會加重小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其逐漸變得疲憊不堪。當然,必要的語文練習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為了實現(xiàn)減負提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組織梯級式的課后作業(yè)練習,鼓勵各層小學生選擇針對性的練習任務,針對性地鞏固個人語文能力,促使小學生實現(xiàn)學習進步。
就比方說針對寫作練習,我便針對各個小學生的書面表達問題設計了梯級式課后作業(yè)練習任務。我們班有幾個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很弱,不懂謀篇布局的特征與方法。因此,在設計課后作業(yè)練習時,我重點組織這幾個小學生參與了寫作練習,通過記敘文、寫景文、散文等多種文體的體裁特征與結構特點豐富了小學生的寫作認知,希望他們可以反復閱讀這些經典例文,根據(jù)例文結構展開仿寫練習。當然,還有一部分學生基本能夠根據(jù)個人寫作需求構建完整的篇章結構,只是存在用詞不精準、語言不優(yōu)美的問題,習慣平鋪直敘,導致作文內容變得乏味、無趣。對此,我會著重引導這幾個小學生使用修辭手法與描寫手法,借助一定的語言引導發(fā)揮小學生的想象能力,由此優(yōu)化小學生遣詞造句的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減負提效是為了保護小學生身心健康,使其將語文學習行為延續(xù)一生而展開的一項改革任務。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與發(fā)展可能,從學生個體入手,設計差異性的教學輔導計劃,循序漸進地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切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否則必將損傷小學生的學習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