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朱虹 王力
關鍵詞:課堂教學;設計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講授式,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座位上被動接受。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而重新認識課堂教學的主體,在課堂設計時,把學生作為主體,采用互動式、啟發(fā)式式教學,可以激發(fā)教學雙方的主動性,拓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目的。
通過這種主體轉變,可以帶來的好處有:
1、這種教學模式強調了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與“學生交互”發(fā)展的過程。它既強調學生認知主體的自我學習和潛能的發(fā)揮,同樣強調老師應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導、幫助和點撥的作用。尤其重視構建新知過程,教師側重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學習,把教學過程變成是師生與生生思維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學習過程。
2、傳統(tǒng)教學只講教師影響學生,忽視學生的作用。而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雙方進行民主平等協(xié)調探討,教師尊重學生的心理需要,傾聽學生對問題的想法,發(fā)現其閃光點,共同參與,共同思考,共同協(xié)作,共同解決問題,真正產生心理共鳴,觀點共振,思維共享。
不過,這種教學模式,也對教師提出了一定的挑戰(zhàn)。
1、教師需要轉變觀念,從根本上變革教學方法。教學觀念是教師進行一切教學行為的指導。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觀念,打破“傳授知識一接受知識”舊模式,始終關注學科教研動態(tài),吸取最新的相關教學理論與經驗,拋棄陳舊的教學設計方案。關注實踐現狀,搜集實例材料,總結新經驗,發(fā)現新問題,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及時把新的教學理念反映到自己的教學中去。
2、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人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教學方法。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相對固定的適用范圍和優(yōu)缺點。教師要開展創(chuàng)造性教學活動,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應用時,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任務、學生年齡與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性質,有選擇性地采用最合適的教學方法。
3、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課前要細心思考課堂要講解的內容組成和安排,細心準備,不僅對所講內容融會貫通,而且要通過一些典型案例討論,增強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感性認識。教師對本課程專業(yè)素材平時就必須有一定的積累,及時整理和更新教學案例,以便用時能得心應手。如對于前沿類課程,形勢發(fā)展瞬息萬變,書本上的知識必須及時補充、更新講稿。
4、教師要尊重學生。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教師要善于發(fā)現、誘導、激勵、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給學生提供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條件和空間。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期待著學生的進步和提高,因為這是對教師教學成果的肯定;學生期待著教師的關注和指導,這種關注和指導將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師生雙方都在期待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創(chuàng)造了和諧課堂氣氛,從而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多種方法,探索教學模式。
1、問題的引導?!皢栴}”是教學互動得以開展的條件和基礎。確?;邮浇虒W的實施,教師課前必須依據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標準,立足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互動問題。一是“動”在教學重點上。教學重難點關乎學生素質能力的生成。教師必須吃透大綱和教材,把握重點難點,使選擇的互動問題具有價值。二是“動”在教學熱點上。選擇大部分學生熟悉的,關注度比較高的熱點問題進行互動。三是“動”在教學疑點上?!耙墒撬贾迹瑢W之端?!比缭凇渡唐穼W》中講授商品屬性時,討論“毒品是不是商品?”供大家討論或辯論,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氣氛的調節(jié)。課堂上,應時刻注意課堂氣氛的調節(jié)。集中講授時,通過巧設疑問以調動學生主動思考,或適時講些與課程相關的軼聞趣事,以便調動學生情緒。講解過程中,還可以適當運用小品等表演手法,如用滑稽的動作,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的眼球,抓住學生的心理,使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了知識,而又不感到枯燥。
3、關注學生的反饋。教學過程中,如果沒有反饋就無法把握課堂節(jié)奏,而最敏感的反饋點是眼神和表情。講課時必須時刻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中獲取反饋信息,并適時調整講課節(jié)奏,使學生從內心與你互動起來,跟著你的思路走。
4、巧用多媒體設備。互動式教學要達到預期效果還需借助必要的教學媒介。多媒體設備的聲、光、電一體化優(yōu)勢,不僅減少了教師課堂書寫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課堂環(huán)境的變化,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課堂討論或者案例分析便于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