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寶,范偉贈,陳紅丹,趙梅勤,楊明君
(浙江天豐生物科學有限公司,浙江 金華 321025)
近年來,由于連年使用磺酰脲類、合成激素類、酰胺類除草劑,致使田間雜草產生嚴重抗性[1-3],隨之而來的移栽田雜草防除問題變得越發(fā)緊迫,且抗性雜草種類、數(shù)量、分布范圍方面均呈明顯增加趨勢。黑龍江省和吉林省水稻種植區(qū)近幾年來水稻移栽田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病蟲草害對水稻產量和品質產生了一部分影響,特別是草害對水稻產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雜草的選擇 供試作物為水稻,移栽水稻,黑龍江試驗點于2017年6月6日移栽。試驗田間優(yōu)勢種雜草有稗草、野慈姑、日本藨草、螢藺、千金子等,其中日本藨草和螢藺密度較高,田間草相分布均勻。
示范試驗點設在黑龍江水稻移栽田進行。設在建三江管局,七星農場,供試水稻品種為農粳20。試驗點在本次施藥前后均未施用過其他除草劑。
試驗藥劑為25%丙草胺·硝磺草酮(稻戀)細粒劑(浙江天豐生物科學有限公司),對照藥劑為5%丙草胺·硝磺草酮(達將特)顆粒劑(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另設人工除草和空白對照。按照《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試驗共設置6個處理,每小區(qū)面積30m2,重復4次,隨機區(qū)組排列,各試驗小區(qū)的管理獨立控制。小區(qū)面積的設計。
表1 供試藥劑及用藥劑量一覽表
表2 試驗點試驗平面圖
黑龍江試驗點于2017年7月4日下午施藥,試驗點施藥次數(shù)均為1次,人工除草均在用藥的當天進行,次數(shù)為1次。
試驗當天天氣天氣晴朗,平均溫度為27.5℃,最高溫度為33℃,最低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0,施藥后10d內平均氣溫為28.25℃。
1.6.1 調查時間 用藥前調查雜草基數(shù),藥后10d、20d、40d調查殘留雜草株數(shù),并計算株防效。同時觀察用藥后水稻是否有藥害癥狀出現(xiàn)。
1.6.2 調查方法 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調查法,每點0.25m2,調查每點雜草株數(shù)。
1.6.3 計算統(tǒng)計分析
株防效(%)=[(處理區(qū)雜草減退率-對照區(qū)雜草減退率)/(100-對照區(qū)雜草減退率)]×100;
處理區(qū)雜草減退率(%)=[(處理區(qū)雜草基數(shù)-處理區(qū)殘存草數(shù))/處理區(qū)雜草基數(shù)] ×100;
各處理區(qū)藥效采用DPS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進行顯著性差異分析,按p=0.05和0.01進行顯著性差異驗證。
試驗結果表明,通過對用藥后10d和20d靶標防效調查,稻戀在同等用藥劑量下同達將特相比,對稗草、野慈姑、日本藨草、螢藺的速效性要好。藥后10d試驗點稻戀對80/100/120g/hm23個用藥劑量下總草防效分別為68.51%、75.77%、81.64%(見表3)。藥后20d稻戀3個用藥劑量下總草防效分別為83.77%、89.59%、90.10%(見表4)。試驗隨用藥劑量的增加防效而提高,同對照藥劑達將特比較同等劑量下防效相當,此時與人工除草防效也相當。
從試驗調查最終防效差異性分析來看,稻戀和達將特推薦用藥劑量下的試驗結果表明,對稗草、野慈姑和日本藨草的防效均無顯著性差異,對螢藺的最終防效試驗稻對防效優(yōu)于達將特。試驗點對總草最終防效各劑量下均無顯著性差異且優(yōu)于人工除草(見表5)。
表3 用藥后10d 25%丙草胺·硝磺草酮細粒劑對水稻移栽田雜草防效
表4 用藥后20d 25%丙草胺·硝磺草酮細粒劑對水稻移栽田雜草防效
表5 試驗點用藥后40d 25%丙草胺·硝磺草酮(稻戀)細粒劑對水稻移栽田雜草防效及不同處理間差異性分析
兩地試驗結果均表明,25%丙草胺·硝磺草酮(稻戀)細粒劑對稗草、野慈姑、日本藨草、螢藺防效顯著。在水稻移栽后10~25d施藥,水稻活棵后用藥,用藥劑量為80~120g/667m2,且對水稻安全,而使用達將特根據(jù)推薦用量,藥用效果確實也不差,但對水稻的安全性跟稻戀相比,按推薦用量使用田塊,水稻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藥害,后期會逐漸得到恢復,從整體藥效和安全性上考量,25%丙草胺·硝磺草酮(稻戀)細粒劑是防除水稻移栽田惡性雜草的更佳選擇[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