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泳誼(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任)
前不久商務部發(fā)布的《消費升級背景下零食行業(yè)發(fā)展報告》顯示,零食作為正餐的補充,已慢慢升級為一日中的“第四餐”。年輕人自己或許沒有那么多顧慮,但是老年人的零食選擇越來越需要重視。
相信很多人家里都會備著各式各樣的零食,對于老年人和孩子來說,哪些零食才是解饞又健康的有益選擇呢?
近幾年,擁有“天然”“無添加”“原產(chǎn)地”等特質(zhì)的零食在市場銷量上成長得更快。對于老年人群來說,這類食物更是成為了首選。一看到這些字眼,他們就趨之若鶩地趕去購買,覺得吃這些零食對身體沒壞處,往往不知不覺就會吃下很多。
以前,零食并不屬于必需消費品,但近年來隨著各種零食品牌發(fā)展壯大,市面上的零食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堅果炒貨、蜜餞果干、肉干肉鋪、糖果巧克力等可謂應有盡有。
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人們會選擇購買各式各樣的零食。在過去,人們購買零食需要自己搬回家,或許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吃零食的數(shù)量。然而現(xiàn)在借助于網(wǎng)絡和物流的發(fā)展,網(wǎng)購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第一選擇,家庭也成了網(wǎng)購的主力軍,他們在買零食的時候不僅有更多的種類可以隨意挑選,而且還不用花力氣將它們搬回家,有時候一買就是一大箱。
雖然有些零食確實有一定營養(yǎng),也沒有或者只有少量的添加劑,但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項需要注意。比如堅果炒貨,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蛋白質(zhì),有益健康,但熱量頗高,不能多吃;水果干,保留了水果的風味和營養(yǎng),不過大多數(shù)硬度較高或者韌性較大,吃的時候需要多嚼一嚼;黑巧克力,相比于普通的巧克力可可含量更高,也沒那么容易長胖,可是富含的糖會造成老人血糖升高,吃的時候需要注意攝入量。
需要提示,有些零食本身雖然屬于健康零食的范疇,但是一旦再加工后,就變成了老年人不宜食用的零食。以下幾類食物在選購時要注意挑選,盡可能不買或少買。
像蟹黃瓜子、怪味胡豆、蟹黃蠶豆、蒜香豌豆、麻辣花生等均屬此列。為了讓口感更好,它們都先經(jīng)過了油炸和加工,是高鈉、高糖、高脂、高熱量的代表食品。相比之下,原味堅果更健康,但要注意的是,膳食指南推薦老年人每周最多攝入50克,老年人吃堅果一定要適量。
水果干應該不加糖、不加鹽、不加油,沒有添加劑,完全是水果干燥濃縮之后的天然狀態(tài)。而市面一些果脯和蜜餞卻加了很多糖、油、鹽,使營養(yǎng)健康價值大打折扣,老年人吃下去不僅得不到應有的營養(yǎng)補充,反而會造成糖、鹽、油過度攝入,損害身體健康。
餅干要想更酥脆,最常見的方法就是使用動物油、棕櫚油、氫化植物油等飽和脂肪酸比例高的脂肪,導致熱量多、糖多、油多、鹽多。為了保證口感,一部分全谷物餅干在油多的問題上更加嚴重。建議老年人在購買餅干的時候挑選少糖、少油的高纖維餅干,吃的時候還可以搭配牛奶、酸奶等,促進腸道蠕動,加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