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 銳
棗是人們十分喜愛的水果。棗樹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其花香清新,果實可口,木質(zhì)堅硬,廣為文人墨客歌詠,歷代詠棗的詩詞歌賦比比皆是。
關(guān)于棗的詩歌,最早可追溯到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中便有吟詠:“八月剝棗,十月獲稻?!陛^早作詠棗詩文的是西晉文學(xué)家傅玄,其作《棗賦》贊美:“既乃繁枝四合,豐茂蓊郁,斐斐素華,離離朱實。脆若離雪,甘如含蜜。”透過這些詩文,棗樹的形、狀、色、味宛在眼前。
當(dāng)然最好吃的要數(shù)那紅艷艷的棗兒了,能吃上香甜可口的紅棗,連文壇大家們都贊不絕口。李白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詩中表達(dá)了對棗的驚奇:“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倍鸥υ凇栋賾n集行》 詩中表達(dá)了對棗的嗜愛:“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為了吃棗,一天可上樹千回,足見棗對人的吸引力了。
到了收獲季節(jié),大人孩子一塊兒打棗,盡享豐收帶來的喜悅。清代慶云名士崔旭在《鬲津竹枝詞》中寫道:“河上秋林八月天,紅珠顆顆壓枝園;長腰健婦提筐去,打棗竿長二十拳?!鼻宕娙死铘斔鳌稐棃@橋畔》一詩則寫出了棗林美景:“添得棗林路欲歧,行人道是舊西溪?!甭綏棃@中,抑或走進(jìn)棗林深處,人們感受更多的就是它曲徑通幽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