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又
[摘 ? ? ? ? ? 要]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jié)摿Φ闹匾獦酥?。”黨和政府致力于抓緊提升國家教育質量督促,業(yè)界各類人士對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yè)教育的研究和探討已初見雛形。在前人的研究結果下,結合自身的教育經(jīng)驗,為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yè)教育落于實處的實踐探索進行總結。
[關 ? ?鍵 ? 詞] ?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yè)教育;落實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8-0174-02
新時代的中國特色職業(yè)教育應該是具備以人為本的課堂指導、工學結合的實踐應用以及根植正能量的思政建設三方面內(nèi)涵的人才教育。讓學生走進課堂接受知識的同時,也能參與實踐鍛煉,在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最終能夠懷抱一顆感恩的心走向社會。
落實以上三方面的新時代高職教育建設需要完成以下五方面工作:第一,了解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打造適合高職學生的教學模式;第二,遵循適用于腦的有效教學設計原理,合理設計課堂內(nèi)容結構;第三,塑造學習習慣,提升學習成果,樹立學習信心;第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思想主導,樹立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第五,重視評價體制,促進反饋激勵,讓學生努力做到的點滴都能獲得正視和肯定。立體化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讓新時代下的高職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了挑戰(zhàn),同時,對高職講臺上的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崗位要求。
作為課堂的設計者,結合學生真正的需求和特點選擇更合理適宜的教學模式是首要任務?,F(xiàn)代高職學生具備更活躍的思維,不輕易盲從,學習上也更加追求目的性和利益性。因此教師在選擇課程教學模式的時候也更應該因地制宜,做到總則不變的情況下,從細節(jié)處著手讓教學策略、實施步驟更加貼近學生特點和喜好。以商科(文科)課程個人理財實務為例,上課時教學模式可以選擇巴特勒學習模式,比如以學生管理生活費,在有限的時間中讓限定的額度發(fā)揮更多的價值為引,激發(fā)學生興趣,利用各類理財工具進行分析,從而尋求辦法,再以小組模式進行比對宣講,最后再由教師帶入更為高效規(guī)范的現(xiàn)金規(guī)劃方法,讓知識直接貫穿在實踐應用中。
其次,遵循適用于腦的有效教學設計原理,結合課堂新科技合理設計課堂內(nèi)容結構。例如,重視課程伊始的重點回顧作用;把握好四十分鐘的課程時間,突出重點,分解難點;課件作為課程內(nèi)容的主要載體,建議排除純文字的效果,穿插多種信息輸出手段,比如使用思維導圖、形象圖片、表格、視頻、音頻等,創(chuàng)造信息傳遞的多維環(huán)境,這樣可以充分提升大腦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課下時間,完成次要內(nèi)容的補充學習和拓展。注重營造課堂氛圍,民主、愉悅的情緒氛圍助力動機提升、記憶保存和學習意義的提煉,新聞視頻、幽默元素、自由討論、游戲問答、聯(lián)想互動都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手段策略,保持學生的趣味性、積極性,注重勞逸結合,讓大腦在不同頻率節(jié)奏的課程安排中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參與學習,從而提升整體效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多鼓勵學生表達和參與,積極構筑師生間的情感溝通的橋梁,了解彼此、喜歡彼此也是能提升學習效率的催化劑。
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指出:“習慣是在生活過程和教育過程中形成與培養(yǎng)起來的。習慣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簡單的重復和有意識的練習?!惫鄫虢淌谝苍谄渌摹独碚撍季S教學法簡論》中習慣論一節(jié)詳細論述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對提升教學效率是有莫大效益的。由此可知,想要從根本上做好高職教育,設計具有吸引力的課堂教學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兩方面教育工作缺一不可。教師作為引導者要推出適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和方法,并結合信息化教學手段輔助記錄,監(jiān)督檢查推出方法的適用性和有效性。21天以上的重復才有可能形成習慣。因此,老師和學生必須充分利用在校學習的近20周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節(jié)奏,讓它們成為受益終身的學習習慣。
高職學生要注重知識教育,更要注重價值觀引導。從傳播學意義上說,我國已經(jīng)由高度集中、秩序化、強調服從的傳統(tǒng)社會轉型過度進入高度參與、自由化、強調個性與創(chuàng)新的社會,現(xiàn)代新青年的人生觀、價值觀也較之過往的人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根據(jù)美國著名傳播學者P·J·蒂奇諾提出了著名的“知溝”理論假設和近期類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大眾傳媒的發(fā)展和普及,“知溝”現(xiàn)象的存在與擴大,對那些信息貧窮的20歲左右的新青年來說,道德認知特別是“道德文字”“道德圖像”“道德聲音”的缺乏,將直接影響年輕人的價值判斷和道德素養(yǎng)的獲得,進而影響他們的道德感。目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能夠直接作為高職學生價值觀引導工作的指導思想的,簡明易懂,層次豐富。需要強調的是,這里的指導并非是喊口號式的重復和背誦,而是能夠聯(lián)系實際,將這十二字箴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比如,在列舉中外國情歷史時,教師就可以藉由索引的例子為學生解讀愛國、富強的重要性;在解釋“工匠精神”的時候,就能夠滲透敬業(yè)愛崗的匠人精神;在引用P2P平臺貸款負責人跑路的頭條新聞的時候就可以告誡學生做人誠信、社會和諧的重要性。總而言之,做價值觀的引導的前提是擺好心態(tài),開展所有這方面的工作之前都應認識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作為高職教育的承載者,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是教師應該具備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的表現(xiàn),引導孩子能夠獨立思考,辨別社會現(xiàn)象中的善與惡,未來他們能面對生活、面對逆境就是學習中收獲的無盡財富。
最后,優(yōu)化教育評價,讓學生努力做到的點滴都能獲得肯定。這部分實踐建議是高職教育中的關鍵收尾部分,如果教育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圓,那最后的反饋評價工作就是落下圓滿封口的那一筆,這部分的工作將會對以上所有的教育成效形成體系的、切實可循的成果反饋,而且這個反饋也是雙方面的,針對學生,也針對老師。
對學生而言,自己付出的每一份辛勞都希望得到肯定。心理學表明,激勵和需求、動機有密切關系,人的需求具有無限性,一種需求被滿足了,又會產(chǎn)生新的需求和刺激,于是又引起新的行為和激勵過程,周而復始,延續(xù)不斷。因此,在實施教育評價的時候就應該把評價分階細化,設置一個學習任務就應該匹配一個反饋系統(tǒng)(績效+獎勵),換句話說,讓學習這件事變成像打游戲通關一樣,在每經(jīng)歷一次挑戰(zhàn)并且成功以后都有一份精神獎勵,并在此基礎上拋出一個更具難度的任務,同時加大獎勵的籌碼,最終,學生在期末這個終點能夠收獲到除了專業(yè)知識和能力,還有成長中可遷移的興奮感和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而應用在未來就職生活的方方面面。
對老師而言,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傾注了大量心血的,希望看到有所回報是人之常情。好的回報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激勵,會給教師未來的教學添加動力;不理想的反饋也是一種收獲,可以讓教師總結反思,調整未來的教學方案,這個過程也符合上述的心理學過程。總之,設置一個有效、公平、細化的評價體系是高職教育工作中需要重視的部分。
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yè)教育新局面應該是能切實完善職業(yè)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chǎn)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好繼續(xù)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的偉大局面。作為高職教育領域的從業(yè)人員,就應該把握黨和國家的指導要求,開動思想,落實辦法,切實完成國家和人民交付給高職教育的各項任務,嚴格要求自身,以身作則,在新時代背景下勇于承擔和接受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yè)教育帶來的新責任、新挑戰(zhàn)、新任務,將新時代的高職教育做好、做強,做出符合國情的特色職業(yè)教育。
參考文獻:
[1]李軍靠,李延.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課堂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9(2):54-55.
[2]張肇豐.關注信息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變革:第十二屆有效教學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8(2).
[3]丁未.西方“知溝假設”理論評析[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4(2):107-112.
[4]王秀清,馬俊哲.強化產(chǎn)學研結合 突出高職教育特色[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7(8):11-12.
[5]俞仲文.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突出高職教育特色[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0(1):70-72.
[6]張冠文.創(chuàng)建產(chǎn)學研平臺打造高職教育特色:山東濱州職業(yè)學院產(chǎn)學研結合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5(10):62-64.
[7]馬喬林.加拿大高職教育特色及對我國高職教育發(fā)展的啟示[J].成人教育,2007(11):93-94.
[8]朱超.突出高職特色 興旺高職教育若干問題思考[J].職教論壇,2003(3):45-46.
[9]劉俊心.結合高職教育特色構建產(chǎn)教結合的辦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yè),2005(36):12-14.
[10]王學風.新加坡高職教育的特色[J].職教論壇,2001(8):61-63.
[11]姬興華.高職教育辦學“特色”與“質量”辨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9(1):86-87.
[12]王懷玉.班級管理中的評價激勵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11(5):50-53.
[13]薛煒華,孫波.試論人才培養(yǎng)中的評價激勵機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6(24):324-325.
[14]于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6):70-72.
[15]郭超,汪一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探究[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5(6):49-54.
[16]賈麗.啟發(fā)式教學和體驗式教學融入高職思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6(9):103-106.
[17]彭曉華.改進教學方法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chuàng)新能力[J].大學數(shù)學,2004,20(3):23-25.
[18]張啟偉,王桂仙.調動大學生的自控意識 克服不良學習習慣:不良學習習慣的調查與糾正試驗[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09,22(2):243-244.
[19]游家水.重視學習習慣培養(yǎng) 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J].教育導刊,2005(10):35-36.
[20]王玲.預習策略與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7(2):71-73.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