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鳳 吳鍵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貫徹《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精神,依據(jù)中國青少年體質測試要求和標準,加強學生柔韌素質,提高體質測試成績,減少運動損傷。在日常體育教學前和教學后做好熱身和放松訓練。經過一節(jié)課的訓練,肌肉產生大量乳酸堆積,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靈活度訓練和自主拉伸,使運動所需的肌肉和肌筋膜得到恢復再生,培養(yǎng)學生主動拉伸的運動習慣,增強學生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活度。
二、教材分析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各個關節(jié)的活動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我國中小學生體質測試當中就有柔韌素質測試項目,但目前我國大部分學生坐位體前屈都處于中良階段,尤其男孩相對女生較弱一些。因此,鍛煉柔韌素質主要有以下作用:發(fā)展學生的柔韌素質,減少肌肉乳酸堆積產生的疲勞性損傷,提高韌帶彈性,為更好地完成動作奠定基礎。
本課為新授課,主要以提高學生柔韌素質、培養(yǎng)良好熱身和放松習慣為主。練習內容包括:以闖關形式進行的熊爬、僵尸行走、行進間踢腿、動態(tài)轉髖和慢跑繞肩;通過團隊游戲形式進行雙人配合的穿越“隧道”和“螞蚱爬”。通過不同練習內容,提高肌肉柔韌性和關節(jié)靈活度,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達到鍛煉柔韌素質的目的,分別在游戲過程中針對人體后鏈肌群柔韌性、髖關節(jié)靈活度、背部以及上肢肌群柔韌性和靈活度、小腿肌群柔韌性和前鏈肌群柔韌性進行充分伸展。
三、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小學四年級學生,男生18人,女生14人,該階段的學生關節(jié)彈性和肌肉韌性較大,性格活潑好動,但自我保護和放松意識較弱,并在日常體育運動中很少主動進行拉伸放松。
針對學生身體特點,教師首先使學生建立一個主動放松拉伸的意識,能夠認識到拉伸放松的重要性,并通過游戲形式,發(fā)展學生肌肉柔韌性和關節(jié)靈活度,培養(yǎng)學生勇于挑戰(zhàn)、堅持不懈的堅強意志品質。
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處理教材,柔韌訓練相對枯燥、無趣,并且會因拉伸帶來的肌肉疼痛和不適而抗拒柔韌訓練。因此在教學時,提高學生對于柔韌素質訓練的重要性意識,并通過游戲闖關和2人配合拉伸的游戲提高學生對柔韌素質練習的興趣,并希望通過柔韌訓練,培養(yǎng)學生主動進行拉伸放松的運動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