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武
今年剛接手一個班,我發(fā)現(xiàn)班上的學生不愛朗讀,他們還沒有養(yǎng)成朗讀的良好習慣。對此我深感憂慮,文章不讀是不能與文本直接警醒對話和深入理解的。而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墒窃谖覀兂R?guī)教學中,注重朗讀現(xiàn)象并不多,大多還是偏重于寫的訓練,須知,語文課的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漢語言文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沉淀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的結晶,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而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因而教學必須重視朗讀的訓練,加強對朗讀的指導與訓練。
如此重視朗讀又有什么好處與作用呢?健康學家們認為:朗誦有如歌唱,有增強肺功能之效;朗誦注重集體配合,因而活躍了社交生活,對心理健康自然有益處;朗誦可幫助朗誦者,特別是老年人回憶美好時光,帶來的精神愉悅,不言而喻;就學生來說更是獲益匪淺。
1 朗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添減文字,不讀破詞句,就是說要讀通句子。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字詞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反復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書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對方言區(qū)的學生使用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2 有助于使學生在朗讀時領悟到語言之美
讓學生課堂上朗讀并予以指導,可以延長學生們注意力持續(xù)的時間,擴大他們的詞匯量,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促進他們的情感發(fā)展。每篇作品都是寫作者的感悟與靈感用筆傾注出來的。讀者可以通過各種讀的形式去閱讀,朗讀者調足了全身的精力去讀,通過朗讀技巧的運用和語言的多種變化,把文章中的人、事、趣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繪聲繪色地表達出來,易于理解。當然朗讀需要先會意,再表情,要引導反復讀,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去理解文章內容,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領悟其語言之美。
3 朗讀是學習運用語言文字和培養(yǎng)學生表達思想、發(fā)表見解的重要途徑。
出聲的讀,方能讀準字音,大聲朗讀,方能有抑揚頓挫。讀出語感,體會詞語的妙用,悟出篇章結構的章法與機巧,鍛煉當眾發(fā)言的膽量,都會在朗讀中得以解決,而且還會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在不經(jīng)意中提高了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寫文章都會受益匪淺。同時一邊緩緩朗讀,一邊慢慢思考,將“讀”與“思”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更好地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4 朗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古人讀書,強調“口誦心惟”?!罢b”決不僅僅是“口”的發(fā)音活動,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朗讀能使學生豐富知識、發(fā)展智力。葉圣陶先生說:“朗讀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讀的東西,從而得到啟發(fā),受到教育,獲得間接經(jīng)驗,從而提高覺悟,豐富見識。朗讀能使學生更深刻感受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感情共鳴,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在學習《天凈沙 秋》這首詞時,就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讀,才能體會其思想感情。
任何一篇課文里都融入了作者真摯的感情,要想真正朗讀好一篇課文,必須深入地理解課文,掌握整篇課文的感情基調。因而教師可以通過聽學生朗讀來衡量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檢驗學生朗讀水平。那么怎么樣去朗讀才能更好地去深入理解文本呢?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朗讀在教學在的重要作用。積極采用各種方法,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4.1 范讀引路,點撥先行
朗讀訓練是師生參與的雙邊活動。教師的示范朗讀,可以融情于聲,把書面語言變?yōu)榭陬^語言,并生情并茂地感染學生,創(chuàng)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與聽錄音不同,教師可根據(jù)教材的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在讀時給學生以提示、暗示。當范讀到要求學生掌握的字詞時,在這些詞前稍為停頓一下,或讀重一點,以引起學生注意,強化記憶。當范讀到新詞及難理解的詞、句、段,教師可以用平緩稍低的語調給予適當提示、簡釋,幫助學生揣摩教師是怎樣讀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
4.2 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朗讀教學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逐步提高要求。各個年級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教師在指導時要根據(jù)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規(guī)律,考慮到學生在各個年齡層上表達能力的差別,給予適當指導。另外,在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時,也不能以成人化標準來衡量。在注意兒童的理解能力與成人的差異,就每次訓練來說,也要逐步提高要求
4.3 授之以“漁”,舉一反三
在朗讀訓練中,學生的練習須“多”,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目的。同時學生朗讀完后,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拔,給予鼓勵,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舉一反三在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guī)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要讓學生了解,朗讀的好壞不是單純的語言技巧問題,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課文的。
在教學中,由于學生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差異,各年級的訓練要求不大相同,其側重點也不同。但從訓練手段上來說,小學階段不管哪個年級,都應當突出讀的訓練,其中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從中受感染,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朗讀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朗讀始終貫穿與課堂,通過讀實現(xiàn)心靈與文本的共鳴,從而能準確的領悟文本,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單位:湖北省潛江市后湖管理區(qū)天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