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瑜晴
摘 要:美術教育是幼兒園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剪紙作為幼兒美術教學內(nèi)容之一,是幼兒獲得知行合一的前提條件。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逐步提高幼兒剪紙藝術,從而實現(xiàn)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目的。本文圍繞如何引導幼兒剪紙進行闡述,旨在促進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知行合一。
關鍵詞:幼兒美術; 剪紙藝術; 動手; 認知; 美感;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6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2-105-001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思想是調(diào)整認識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學說,具有深厚的中國哲學淵源,也具有當代的現(xiàn)實認識意義。剪紙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塊瑰寶,蘊含了古代燦爛的文明成果。因此,在幼兒美術教學中開設剪紙課程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要指導孩子們掌握基本的剪紙技巧,在學習剪紙的過程中促進綜合能力的提高。
一、遵循認知規(guī)律,激發(fā)幼兒的剪紙興趣
現(xiàn)代教育學理論認為,作為教學對象,只有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對幼兒開展剪紙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避免強制性的灌輸和對孩子想象思維的約束。應該在充分了解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采取有趣的方式來激發(fā)孩子們對剪紙的學習欲望。例如在教學“剪花瓶”這一活動中,我們就通過展示豐富多彩的各種花瓶實物,讓幼兒們?nèi)ビ^察,直觀感受它們的異同。這樣,就使幼兒產(chǎn)生學習剪花瓶的沖動,從而激發(fā)其參與到剪紙教學活動中來。所以,在剪紙教學中應注重于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范例教學,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范例教學是幼兒教學中見效很快的方法,能夠立竿見影地在幼兒身上產(chǎn)生預期效果,特別是對于剪紙課程來說,范例的存在使得幼兒有一個最直接的觀察對象,供他們仔細觀察各種剪紙作品的不同特點,增長自己的觀察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不同剪紙作品的不同特點向學生一一講述,仔細講解制作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再示范制作的步驟,要求學生按照示范的方法進行裁剪,完成后再對照范例進行點評。有了范例的存在,為學生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提供了良好條件,在制作剪紙的過程中萌發(fā)了可貴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在剪雙喜字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教授幾種不同的方法。第一種是:找來一張正方形的紙,將其對折兩次,就能剪出對稱的雙喜字。第二種是:找來一張正方形的紙,沿對角折上三四次,以圖案折剪的方式剪出一個喜字,然后再將其展開至原來的正方形,得到了圓盤喜字。這些方法都屬于基礎方法,教師在教授完畢后,不妨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原有的基礎方法上發(fā)明新的裁剪方式,從而制造出更多的新意來。
三、優(yōu)化教學方式,感受剪紙藝術的美感
布魯姆的教學觀認為,有效教學是在學生獲得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美感。然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大多為“填鴨式”教學。這種模式下教師缺乏和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并且在方法套路上過于單一,沒有太多的創(chuàng)新,這就造成了教學效率的低下,同時也磨滅了學生學習剪紙的熱情。例如有的教師在課程結束后,向學生問道:孩子們,哪位同學的剪紙最好看啊?這樣的提問會降低那些未被肯定的孩子的自信心,在心中滋長消極情緒,也就會逐漸打消學好剪紙的想法。因此,教師必須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模式,從多個角度來增強學生對剪紙的興趣。例如在選擇剪紙作品時,教師不妨挑選那些生活中常見的素材,讓學生對剪紙作品產(chǎn)生熟悉感,促使他們主動地去學會裁剪的技巧。
四、剪紙?zhí)找鼻椴?,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美術藝術是陶冶人的情操的有效手段,是提升幼兒道德品質(zhì)的途徑之一。剪紙藝術承載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教師可以利用剪紙課程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藝術情操,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個人品質(zhì)。充分發(fā)掘剪紙藝術的文化內(nèi)涵,讓幼兒在裁剪的過程中汲取文化養(yǎng)分,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這是幼兒美術教學所應承擔的教學使命。在教學過程中,剪紙的內(nèi)容和對象都要經(jīng)過精心篩選,因為這些都會對學生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陽光健康的內(nèi)容能夠讓學生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而消極頹喪的內(nèi)容則會在幼兒內(nèi)心滋生陰暗悲觀的情緒。由此可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精心的引導,讓他們在積極的氛圍中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水準。例如在開展《小青蛙》的剪紙教學時,教師向學生介紹了青蛙對人類的益處,讓學生了解到青蛙是專吃害蟲、保護莊稼的益蟲,是農(nóng)民伯伯的親密伙伴,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保護青蛙的情緒。
五、展示手工作品,自評互評中逐步提高
知行合一思想的精髓是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tǒng)一,是把道理感知和實踐行為合二為一的思想。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把學生的手工作品有序地收集起來,然后展示給全班學生品鑒,互相評一評各自的優(yōu)劣短長。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想出一些富有新意的展示方法,讓學生的手工作品得到更好的展示,讓他們對自己的手工作品有更全面的認識,為他們的互相評價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例如教師布置了一次以蝴蝶為對象的剪紙作業(yè),待學生完成任務后,讓學生把自己裁剪出的紅、藍、綠、紫等五彩繽紛的各色蝴蝶貼在衣服上,讓學生感受到無比的快樂和愉悅,陷入了一種無限歡快的氛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然會互相評價誰裁剪的蝴蝶更漂亮、更好看,教師就要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引導,讓他們對各自的手工作品形成系統(tǒng)性的評價,深入地認識到自己的剪紙水平有哪些優(yōu)秀的地方,以及存在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使他們的剪紙水平不斷進步。
總而言之,剪紙藝術深受廣大藝術愛好者的推崇,譜寫了我國手工藝術中的燦爛一頁,蘊含了璀璨的文化內(nèi)涵,需要在下一代中得到廣泛的傳承。基于此,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把剪紙課程作為幼兒美術教學的重要部分,與幼兒的活潑天性相結合,在剪紙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智力水平的發(fā)育,不斷增強他們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單媛媛.幼兒美術教育現(xiàn)狀分析及指導策略探究[J]美術大觀,2017(06)
[2]楊萬娟.如何讓剪紙教學活動在幼兒園有效開展[J]文教資料,2017(08)
[3]凌偉國.淺談小學美術剪紙教學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新課程學習,2016(04)
[4]夏在希.淺談少兒美術教育中想象力的培養(yǎng)[J]美術教育研究,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