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惠英
摘 要:本文則以“趣味”為切入口,立足課堂,從導入、閱讀、拓展及結尾等幾個方面入手,探究用趣味教學提升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趣味教學; 提升; 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3-039-001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三方面: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文化的傳承與理解。經(jīng)過多年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開展趣味教學能有效提升初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趣味導入——突出“奇”字
一節(jié)成功的課,往往少不了一個新奇的導入。
1.趣聞逸事導入
在中學語文課本中,選編了中外大量的名家名篇。這些名家有不少膾炙人口的逸聞趣事,或令人捧腹,或讓人深思,若以此作為課文的導入,則不失為一種趣味,同時,可以拉近學生與名家的距離,使學生盡快走進課文。
學習法布爾的《松鼠金龜子》,可用“法布爾在家養(yǎng)蜜蜂”的趣事導入,讓學生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進而去觀察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2.打油詩導入
打油詩又叫順口溜,常以詼諧幽默見長,以打油詩導入課文,常能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
在學習文言文《治水必躬親》時,先結合當時正在熱播的電視連續(xù)劇《于成龍》,引用了這樣一首打油詩:“一代廉吏于成龍,兩袖清風為大眾,三次卓異留美名,四海九州齊稱頌。”用此詩導入課文,頓時讓學生對課文、對海瑞海青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接著自然而然過渡到正文,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除此之外還有懸念導入,音樂導入,畫面導入等,老師可以根據(jù)需要,適時、適度、適量運用,既起到提綱挈領之效,又挑動起學生興奮的神經(jīng)。
二、趣味閱讀——講究“境”字
在學習中可以嘗試運用以下幾種趣味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邊讀邊進入課文情境之中,感到有事半功倍之效。
1.舍棄旁白,自由發(fā)揮閱讀
筆者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一般都完全舍棄旁白,使對話更緊湊,更連貫,如行云流水。筆者在教學《變色龍》《威尼斯商人》等課文時,都采用了這種舍棄旁白的分角色朗讀法,充滿情趣,氣氛熱烈。
2.運用肢體語言閱讀
肢體語言,特別適合對詩詞的閱讀。一首詩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口語及肢體語言,邊背誦,邊做出相應的動作,別有一番趣味。比如在背誦杜甫的《望岳》時,根據(jù)詩歌所表達的情境,讓學生分別做出“蕩胸”、“飛鳥”、“決眥”等各種動作,學生對此興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既加深了對詩歌意境的理解,也進一步體會到作者“會登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偉大抱負。
3.教師下水閱讀
一節(jié)新課,老師一般讓學生自讀,或是放一段錄音范讀,這當然亦無不可,但筆者認為如果老師能親自下水閱讀,則更有示范性,更有趣味性,更具感染力,更有親和力。因此,筆者身體力行,上新課時,都要范讀一遍課文,然后,再指導學生閱讀。比如在教魯迅先生的散文《雪》一文時,筆者結合課文描寫的南北方雪的不同特點,分別以柔和高亢的語氣閱讀,讓學生體會到了江南雪的美艷和北方風雪的凌厲,并形成互動(這是錄音范讀無法取代的),給學生以較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學生再讀時,也韻味十足。
三、趣味拓展——強調“廣”字
趣味拓展,主要是由課內拓展到課外。相關的拓展可使學生開闊視野,拓寬認知,發(fā)散思維。同時,有趣的拓展,還可以使學生愉悅感官,愉悅心情,從而使學生更加喜愛語文這門母語課。
比如在講《水滸傳》選段《智取生辰綱》時,我引導大家分析楊志的形象,同時擴展到武松、魯智深等英雄好漢形象的分析,加大了課堂輔射,同學們感到耳目一新,同時對課文充滿了興趣,激起了閱讀原著的強烈欲望。
在講諧音時,筆者擴展清代大學問家紀昀運用諧音嬉笑怒罵尚書、御史的故事:尚書御史牽了一條狗問官至侍郎的紀昀:“這是狼(侍郎)是狗?”紀昀答:“尾巴上樹(尚書)是狗,下垂是狼;狼只吃肉,狗則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睂W生聽后莞爾,領略到了諧音的奇妙。
在講楹聯(lián)時,筆者擴展到對聯(lián)中的回環(huán)聯(lián)、復字聯(lián)、嵌字聯(lián),特別是折字聯(lián)、合字聯(lián),引起學生極大興趣,對對聯(lián)充滿了好奇,不僅得到藝術陶冶,還加深了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四、趣味結尾——升華“意”字
有趣的結尾,令人意猶未盡,回味無窮,如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給學生留下美好記憶。我們常說一篇作文應該是鳳頭,豬肚,豹尾。一堂課也理應如此。在教學設計中,應將結尾當作重頭戲,予以精心設計,結尾既要體現(xiàn)對整節(jié)課的畫龍點睛作用,更要對學生有所啟示,有所鼓動,有所激勵。
1.視頻結尾。一節(jié)課行將結束時,用與課文內容銜接的視頻來結尾,往往能營造一種濃厚的藝術氛圍,使整節(jié)課的氣氛達到一個高潮。筆者在執(zhí)教《都市精靈》結尾時,先以莊重的口吻總結“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成員,我們應與動物和諧相處”,緊接著播放視頻:砰,槍聲響起,一只雪白的鴿子從蔚藍的天空中緩緩墜落,鮮血淋漓。學生見了這觸目驚心的一幕,神情嚴肅,教師順勢引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殘害動物的現(xiàn)象仍在不斷發(fā)生,從而將保護動物,愛護自然的觀念深入到學生的心中。
2.想象和聯(lián)想結尾。賞析文章時,用想象和聯(lián)想來結尾,讓學生的思維插上想象和聯(lián)想的雙翼,遐思暢想,奇思妙想,均可以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效。如教《窗》結尾時,教師讓學生想象不靠窗病人在把床位挪到窗邊后發(fā)現(xiàn)窗外竟是一堵光禿禿的墻之后心理活動的劇烈變化,進一步引發(fā)學生對嫉恨自私使人內心陰暗,善良無私眼前一片明媚這一道理的深刻認識,起到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的作用。
3.廣告詞結尾。好的廣告能讓人心動,我們不妨將其移植于課堂,也能收到激勵的功效。比如筆者在上好一節(jié)關于修辭的課后,用了這樣一段話作為結尾:同學們,你想妙筆生花嗎?你想你的語言一鳴驚人嗎?那么,請你引入修辭這一源頭活水吧!
除此之外,還可以用一段激情澎湃、發(fā)聾振聵的演說作為結尾,它可以像軍號聲聲,似鼙鼓陣陣,如旌旗獵獵,使人振奮,促人向前。
總之,趣味教學是一種充滿生機的教學活動。語文教學能貫穿“趣味”二字,學生覺得“好玩”,教學就達到了藝術的境界,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就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