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華
摘 要:“好奇、愛探究”是幼兒的天性,在中班年齡段實施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幼兒對主題活動背景下的科學區(qū)探究游戲活動興趣濃厚。在主題活動背景下,從幼兒的興趣著手,貼近其生活經驗,充分挖掘主題背景下的適合中班幼兒探究的科學區(qū)游戲材料和內容,在其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汲取適宜的科學區(qū)探究性游戲材料,以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和熱情。
關鍵詞:主題活動背景; 科學區(qū)探究性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1-113-001
一、從中班幼兒的特征出發(fā),在主題背景下選擇適合科學區(qū)探究的游戲內容
科學區(qū)活動屬于一種自主探究性活動,相對自由和自主。我們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從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求知和探究興趣出發(fā),選擇適合幼兒科學探究的游戲內容。那么主題背景下哪些游戲內容適合在進行科學區(qū)探究呢?
1.科學主題活動中衍生的游戲內容
在和主題相關的科學活動中,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察覺他們的興趣點和需要,把幼兒在活動中未能盡興的游戲材料投放至科學區(qū),鼓勵他們繼續(xù)大膽探究,滿足其學習探究的欲望。
2.主題背景下一日活動的游戲內容
一日活動皆課程。在我們主題活動中,園所的花草樹木、公共游戲區(qū)域的小玩具小物件等都是幼兒容易找尋和探究的游戲內容,如在主題《彎彎繞繞》活動中,幼兒在散步時發(fā)現班級自然角、園所種植地很多植物是彎彎繞繞的,他們會主動去觀察葡萄藤、豇豆、黃瓜、紅薯葉子等彎繞攀爬的樣子,并記錄在自己的觀察繪畫本里。幼兒對常見的植物有了直觀感性的認識,也通過自己的親身感知和操作,加強了與生活實踐互動的聯系。
3.主題環(huán)境下的游戲內容
環(huán)境為科學區(qū)活動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我們科學區(qū)環(huán)境有主題游戲推薦、主題科學認知板塊、主題科學繪本推薦以及和主題緊密契合的科學小專題版塊、做做玩玩記錄版塊等等,豐富幼兒的科學體驗。在主題《大樹和小花》中,我們的主題游戲推薦有“豆豆發(fā)芽啦”,幼兒自帶常見豆豆,如綠豆、紅豆、黑豆、花生、蕓豆等,用透明袋裝上些許水,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定期換水,觀察不同豆類的發(fā)芽生長情況。主題科學認識版塊根據幼兒的認識、觀察,我們設計了植物生長需要的條件、如何照顧好豆寶寶等內容,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在板塊上,讓幼兒對植物的生長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從幼兒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汲取科學區(qū)探究性游戲材料,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和熱情。
二、從生活中取材,在主題背景下選擇適合幼兒在科學區(qū)探究的游戲材料
材料是幼兒活動中的“無形教師”。幼兒的知識、經驗的獲得更多的源自于周圍世界、生活環(huán)境以及各種材料的不斷相互作用過程中逐漸建構的。從幼兒的興趣著手,貼近其生活經驗,從幼兒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汲取科學區(qū)探究性游戲材料,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因此中班科學區(qū)材料投放和提供要凸顯“三性”:
1.生活性。有趣、好玩、貼近生活的材料便于師幼收集投放,能誘發(fā)幼兒自主學習和建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紙張膠帶、裝飾小物件、書本、水、塑料一次性碗、滴管、紙芯桶等等都可以找到并用于科學區(qū)游戲材料。
2.適宜性。每種材料都有自己的功能和特點,材料的多少與優(yōu)劣直接影響幼兒的學習效果。材料既不能單調無趣,也不能花樣品太多或過分新奇精巧。適時、適度、適宜地投放材料才能更好地引發(fā)幼兒與材料互動。如在主題活動《我有多愛你》中,我們在科學區(qū)的探究材料投放了《愛的傳聲筒》《分不開的書朋友》等科學材料,原本平常的書本,賦予了“朋友”的內涵,幼兒就非常愿意在區(qū)域活動和自由活動時間和同伴去玩一玩,在游戲的過程中了解摩擦力的作用。
3.差異性。中班幼兒在科學區(qū)探索中已體現出能力差異,材料投放既要向經驗水平較高的幼兒提供豐富的、有擴充其經驗的材料,又要為其他層次的幼兒提供符合其經驗能力或啟迪作用的材料,以滿足幼兒探究的需要。如在科學活動《它能吹出泡泡嗎》活動中,我們結合主題內容,投放了多種吹泡泡的工具,引導幼兒試一試,從中探索能吹出泡泡的多種方法。幼兒在自由探索游戲中發(fā)現了多種吹出泡泡的方法來,還發(fā)現了泡泡的大小也和泡泡液濃度、出口一端的大小有關聯等新的認知經驗。
三、以主題活動為背景,開展豐富多彩的幼兒探究性游戲活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出要“支持幼兒在接觸自然、生活事物和現象中積累有益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苯處煈钣變褐鲃印⒎e極的探究行為。對幼兒在探究中的問題給予及時有效的回應和互動,而非直接給予答案和結果。結合主題活動開展,我們進行了豐富多彩的主題科學區(qū)探究游戲活動,激發(fā)了幼兒探究的興趣。如主題《小鬼顯身手》中,幼兒自己動手動腦連接電線,安裝燈珠,讓它變亮;用滴管取水探索不同硬幣的儲水量,感知水的表面張力;用不同彩紙折疊紙船,觀察哪種材質的紙船不容易下沉。
在每一個主題的實施開展中,我們都緊密聯系主題進行相關的科學活動,有常識性的,也有探索操作類的,如主題《香香的蔬菜》中,我們的科學活動有《蔬菜一家子》《好吃的芹菜》《大蒜哥哥、蔥弟弟和韭菜妹妹》《保存蔬果小秘方》,通過親身體驗感知,實際探索操作,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蔬菜的異同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認識。這樣接地氣的貼合幼兒生活的科學活動更易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幼兒持續(xù)探究、參與積極性很高。
“科學小博士”站的創(chuàng)設是我們主題背景下科學區(qū)活動的一大特色,在這里,我們給幼兒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分享交流、提高自信心的平臺。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很多的實驗內容,如磁鐵好朋友、土豆發(fā)電、磁懸浮等等,深受幼兒的喜歡。我們也鼓勵幼兒和同伴結伴一起探索,或自由探索,大大拓寬了科學區(qū)主題游戲的經驗。
在未來主題活動開展中,我們將更細致挖掘更多符合年齡段特點、適合放在科學區(qū)探究的游戲材料和內容,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結合主題課程,鼓勵幼兒參與“科學小博士”實驗展示,使之常態(tài)化,吸引更多的幼兒參與到科學實驗中來。加強每次科學區(qū)活動后的討論講評,了解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需求,及時靈活地調整下階段的指導策略和活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