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成
作為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長春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卻鮮有作品問世,這或許是個假會員、偽作家吧。這不僅辜負了自己,也給作家抹黑,真是不劃算。這里說的人就是我,或許在作家的隊伍里只不過是濫竽充數罷了。好在十六年前的援藏經歷充實了我的人生,也得到了鍛煉,于是我心生感動,就拿起筆來記錄了一些經歷,關注了生活過往的零星碎片。我忙里偷閑把這些撿拾起來,并加以鏈接,就成了所謂的詩集《高原情》??梢哉f,這是我人生旅途中十分難忘的一段高原情結。
有一種記憶,永遠揮之不去,將永遠沉淀于我的心靈深處,也許會伴隨著我逝去的靈魂。作為吉林省暨長春市首批援藏干部,自二〇〇二年六月至二〇〇四年六月的整整兩年期間在西藏定結縣工作,至今已經十六個年頭。匆匆的高原之旅,艱苦的援藏工作和生活,無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藏著美好的回憶。援藏是對我心靈的洗禮和震撼。從心而論,我行走于天路,細數著西藏的故事,謳歌著西藏的美好:
一為自然之美。西藏的自然環(huán)境可謂奇絕而美麗,其風光也異常獨特。茫茫青藏高原,一望無際的雪山,晶瑩剔透的冰川,奔騰不息的河流,還有那一條條走也走不完的天路等等,這些美好的自然風光,裝點著高原的博大寬廣與豪放,孕育著無窮的力量,讓我領略了廣袤無垠、驚天動地的自然之美。我遙望珠峰,走過雅江,回望曾經在雪域高原留下的足跡,不禁會熱淚滿眼。西藏,有秀美的綠色田園,也有廣闊的高原牧場;有連綿起伏的雪山,也有晶瑩剔透的冰川;有藍藍的天空,有成群的牛羊,也有繁星滿天。都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在夢里,我想起了西藏的美好,想起了那里的美好景色,想起了那里的美好風光。有時我真的會情不自禁,潸然淚下。
二為人文之美。我走進西藏,就是走進這個民族,就是融入藏族人民的燦爛文化,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百花園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不僅要呵護她,歌頌她,而且要更好地保護她,并使其發(fā)揚光大。在西藏,每當我走進布達拉宮,走進扎什倫布寺,走進薩迦寺的時候,就感受到了佛堂的宏大與奇絕,感受到了藏傳佛教的神秘、神奇與神圣,感受到了我們對宗教文化的包容與尊重。尤其當知道這些文化瑰寶已經納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殿堂,我感到特別地欣慰和自豪。走進西藏,我就自然而然地融入藏族干部群眾之中。藏族兄弟姐妹的淳樸、善良和堅毅的性格,始終鼓舞著我,激勵著我,尤其是他們那種眷戀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迫切愿望和那些動人的故事,讓我記憶猶新,永遠難忘。“太陽和月亮是一個媽媽的女兒,她們的媽媽叫光明,藏族和漢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我們的媽媽叫中國”,每當我聽到德乾旺姆演唱的這首歌,一種溫暖和炙熱頓時蕩漾在心田,仿佛任何事物都無法阻隔我對這片土地的眷戀,對這個民族的牽掛。
三為境界之美。西藏的每條路都是天路,都是朝圣的路,也是藏族人民的一條心路。在大昭寺門前,在布達拉宮廣場,在扎什倫布寺的佛塔旁,在納木錯湖畔,我都會看到那些膜拜祈禱的人們。執(zhí)著的面容,帶有血印的膝蓋,已經磨破的手掌,腫脹的額頭,以及那種潛在的永遠前行的力量。這令人難忘的一幕幕,都是對我心靈的震撼和感動,也讓我的內心世界難以平抑。
《岡仁波齊》是著名導演張揚導演的一部電影,從表面上看,這是精心策劃過的一場旅游,實際上是一場“朝圣”。尤其看過電影《岡仁波齊》之后,又喚醒了我的西藏記憶。記得我從拉薩到納木錯的一次旅程,在臨近納木錯的時候,路邊朝圣的人就越來越多,那種五體投地磕長頭的隊伍一排排、一行行的,真的是一道風景。我看見所有的朝圣的人都朝著一個方向,有的在誦經疾走,有的列隊磕頭,有的在心中祈福。在我的印象里,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朝圣要花上一生的積蓄,就是通過一種簡單的磕長頭的方式,用自己的身軀丈量著去往神山圣湖的距離。我覺得跪拜朝圣是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的追求和信仰,是一種虔誠的民族精髓,是可以薪火相傳的文化遺產,這是應當得到保護和尊重的。而這種文化品質無疑蘊含著一種無上的境界之美。我感到那條朝圣之路,悠長而崎嶇,布滿了荊棘,也充滿了歡樂。
四為精神之美。 我們這些援藏干部是通過自愿報名,組織考核,強中選強,優(yōu)中選優(yōu)而組成的一支特殊干部隊伍。在西藏,這支隊伍是歷經嚴峻考驗的,是一座堅強的戰(zhàn)斗堡壘。多少援藏干部,作為兒女卻不能盡孝,作為丈夫卻不能盡愛,作為父親卻不能盡責,而毅然來到雪域高原。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為了完成黨組織賦予的任務和使命,我們也只能舍小家為大家,為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而默默地奉獻著。西藏定結縣的海拔高度在四千三百米以上,高原缺氧,困苦難耐,再加上每天都要熬過大長的夜,孤冷與寂寞襲來,真是凄苦難挨。好在我們沒有灰心,沒有退縮,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援藏工作之中。兩年期間完成了縣委辦公樓、硬化路等七個項目,完成投資一千五百萬元,并取得了在日喀則市項目建設速度和質量雙第一的可喜成果。家鄉(xiāng)的重托,黨組織的信任,親人的付出,無疑是我們完成援藏任務的重要保證。人們都說經歷是最好的老師,而援藏的經歷的確很艱苦,也很難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奉獻,這是幾代援藏人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鑄就的寶貴財富,即援藏精神。我堅信這種精神也將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鐵人精神、雷鋒精神一樣,將載入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史冊?!肮侍鞂⒔荡笕斡谒谷艘?,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弊鳛橐幻馗刹课冶陡凶院溃腋淤澷p這種援藏精神的高尚和美好。我堅信援藏精神永存。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不是為了名垂青史,而是要歷練人生。援藏的經歷留下的記憶是長遠的,是刻骨銘心的,因此我不得不用文字,以詩歌的形式把這段經歷表現(xiàn)出來。在我援藏之后的第二年父親就去世了,六年之后岳父也離開了我們。父親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師大附中的畢業(yè)生,是家鄉(xiāng)農村的文化人,很有聲望。岳父是省內著名的水文地質專家,在業(yè)內有一定的影響力,也很有學問。生前二老都希望我能把援藏這段經歷記載下來。岳父還幫助我修改過《援藏無悔》這篇散文,后來見于報刊。如今《高原情》即將面世,我想二老在九泉之下也會為之慶幸的。母親已是八十五歲高齡的老人,只念了不到三個月的私塾,不識幾個字,卻認識我的名字。因此,每次在我?guī)Щ丶依锏碾s志上看到我的名字,自己就悄悄地收藏起來,視為寶貝,恐怕被人拿走。岳母已經年近八十,是個老中專生,有時她會問我最近是否發(fā)了什么文章,好拿給她看看。于是,每逢有文字見于報刊,我就會特意給她送去,她就會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并把我近幾年刊發(fā)的作品都擺在床頭,有時還借閱給其他老同志看。我覺得《高原情》的立足點就是真實,因此在其文學性和藝術性上表現(xiàn)得還不夠充分,不夠形象,不夠完美。即使如此,這也是我的一種真情的表達,心靈的獨白。因為這畢竟是我的真實經歷,真實感受。
我已過天命之年,我沒有升官發(fā)財、享受高官厚祿的奢望。但是在工作中,黨組織的溫暖猶如陽光一樣普照,我已經分享到了這份幸福和快樂。那么,我要拿什么來奉獻呢?《高原情》就是我的一份答謝禮物,在此也請大家一起來分享。我把她獻給我的長輩,獻給我的妻子和兒子,因為他們已經付出得太多太多,正是一人援藏,全家奉獻;我要獻給所有的援藏干部,因為他們曾和我一樣風雨同舟,并肩戰(zhàn)斗過;我也要獻給他們的父母,即使我沒有與他們謀面,但是我依然愛著他們,因為他們和我的長輩們一樣有著一顆偉大而崇高的心靈。
我真誠地感謝已經年過古稀的國防大學教授、著名書法家洪寶才將軍為《高原情》題寫書名;非常感謝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張順富、原長春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孫恒笑、原長春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于笑然對我的鼓勵;非常感謝長春市文聯(lián)主席、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王長元為《高原情》作序;感謝我的援藏戰(zhàn)友,長春市科協(xié)黨組書記、科協(xié)主席孫彥鵬當年拍攝的珍貴照片;感謝《參花》雜志社主編徐文的熱情幫助;感謝我的中學校友、著名作家曹景常為《高原情》所作的校對和修改;同時也感謝一直關心和支持我工作和生活的各位同志、各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