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開頭尤為重要。本文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化學課堂的導入方法,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導入設計;方法
一、以舊引新法
在新課開始前,將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復習和鞏固,既能彌補學生在舊知識把握中的缺漏,又能使學生投入到學習新知識的最佳狀態(tài),為完成本節(jié)課教學作好預備。這種導入新知識的方法,會使學生掌握知識速度快、領會深、記得牢,便于教師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
二、故事導入法
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課堂上提到課本外的內容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對這些內容特別感興趣。教師可根據(jù)學生愛聽故事這一特點,用故事導入新課,可選擇和本節(jié)內容情節(jié)緊密相關的知識性及趣味性故事,講給學生聽,無疑會事半功倍。
比如,在學習“非金屬及其化合物”時,教師講述了玻爾的故事。玻爾是丹麥理學家,曾獲得諾貝爾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玻爾被迫離開將要被德國占領的祖國。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國的決心,他決定將諾貝爾金質獎章溶解在一種溶液里, 裝于玻璃瓶中,然后將它放在柜面上。后來,納粹分子闖進玻爾的住宅,那瓶溶有獎章的溶液就在他們眼皮底下,他們卻一無所知。這是一個多么聰明的辦法啊。戰(zhàn)爭結束后,玻爾又從溶液中還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鑄成獎章。新鑄成的獎章顯得更加燦爛奪目,因為它凝聚著玻爾對祖國無限的熱愛和無窮的智慧。那么,玻爾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質獎章溶解呢?原來他用的溶液叫王水。王水是濃硝酸和濃鹽酸按1:3的體積比配制成的混和溶液。這個導入采用短小、精致的歷史故事,在學生思維活躍的狀態(tài)下引出新課內容,既有效的落實重點,又突破難點且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開門見山法
新課一開始,就直接揭示了課題,將有關內容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導到了課堂教學中來。此時要求教師語言精練、簡短、生動、明確并富有鼓動性,能使學生產生一種需要感、緊迫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四、圖文導入法
新編高中化學教材圖文并茂,幾乎每一課題均配有與該材料有密切聯(lián)系的插圖,有的是為了提示教材難點,有的是為了印證教材觀點,有的是為教材重點服務。通過對插圖的描述、問答和教師言簡意賅、提綱挈領的導語,逐步引入本課的話題,能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的內容,同時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活躍課堂氣氛。
利用書本中的插圖導入新課,能激活學生的認知圖式,并使其產生閱讀課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為后面的教學鋪平道路。如在學習緒言時,充分利用課本上高分子薄膜的鳥籠和燒不壞的小貓兩幅圖,請學生展開想象,解釋神奇現(xiàn)象,來激發(fā)學生的求和欲,以達到教學目的。
五、懸念導入法
教師要善于在靜態(tài)的教材知識信息中設置矛盾,巧妙設疑,創(chuàng)設良好的思維情境,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從開始就進入最佳狀態(tài)。上課伊始,可根據(jù)所教內容的性質及教學目標,把所要講授的問題化為懸念,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教學目標上來。比如,在學習“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課時,教師可設置這樣一個懸念,某清潔工將潔廁靈和84消毒液一起使用,結果導致其死亡。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悲劇呢?這樣的導語,學生聽了后,急于想找到正確答案,探求知識的欲望被激起,積極性高漲,自然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六、電教導入法
運用現(xiàn)代化的電教設備輔助教學,既有聲又有像,形象直觀又新奇有趣,能迅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高一剛開學學習化學之際,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利用電腦給同學播放了《瘋狂化學》中的一些實驗,并現(xiàn)場做了兩個相關實驗,。學生看完視頻特別激動,而后又和老師一起參與做實驗,導致其學習化學的熱情高漲。從而帶著興趣主動參與學習,提高效率。
七、社會熱點導入法
《新課標》在課程理念部分提出:高中化學課程在內容上應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加強與學生生活、現(xiàn)代社會及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反映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學思想,關注化學的技術應用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tài)度。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發(fā)展。比如在“鋁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學中,教師利用摩納哥王妃全球矚目的夢幻婚禮上所佩戴的有三顆鴿血紅寶石的皇冠提問:你知道鴿血紅寶石的成分是什么嗎?三氧化二鋁,從而引出新課鋁的重要化合物。既讓學生掌握的知識,又增長了見識,真正做到化學原理源于生活的提煉,又應用于實際生活的理念。
八、實驗探究導入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對學生而言,實驗是很新奇的事物,因此在課堂的導入中,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模擬再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加深學生對知的理解。
例如,講解“鋁及其化合物”一課中探究鋁熱反應的原理時,教師可演示鋁熱反應,現(xiàn)場組裝儀器,添加藥品,讓學生記住添加藥品的順序,每種藥品的作用,和真實的實驗現(xiàn)象。學生親眼看到火光四射,并有熔融的物落于裝有沙子的蒸發(fā)皿中,此時可讓學生對熔融物的成分進行探究。這樣比單純的語言描述或死記硬背效果要好很多。還可加深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從而更好的掌握知識。
總之,高中化學課堂要做到有效的導入,首先要明確課堂導入的功能。運用正確的、靈活的、多種多樣的新課導入方法抓住學生心理,把學生真正帶入到化學學習情境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完成教學目標創(chuàng)造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王小石.高中化學導入教學創(chuàng)設策略研究[J].讀書文摘,2014(7)
【作者簡介】
唐冰,大學本科;二級教師;從教10年;研究方向:高中化學教學。
【重要榮譽】
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