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綿綿
【摘 要】小班化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已成為我國小學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小學數學小班化教學可讓學生充分分享各種教育資源,提高師生間的溝通程度,建構了民主、融洽、高效的教學課堂。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理解能力,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數學興趣。小班化的課堂環(huán)境下,通過實踐和研究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形成了一定的評價方式,初步形成了在小班化教學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學生數學閱讀興趣的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班化教學;數學閱讀;理解能力
一、小班化課堂學生數學閱讀的現狀與思考
1.學生數學閱讀興趣的社會背景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材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新教材不再專門設置解決問題單元,而是把它滲透在四個學習領域之中。《數學課程標準》對解決問題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2)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3)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從中可以看出,解決問題的教學對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極其重要。
2.學生閱讀興趣的自身需求
解決問題的首要關鍵便是讀懂題目即閱讀,人們習慣性認為,閱讀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學習任務,數學不需要閱讀,只要記住公式、定理、法則就行。很多學生教科書上的知識背的滾瓜爛熟,也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但是遇到題目,還是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這類學生很大部分原因是閱讀理解能力差導致的。學生不會審題,不能從題目中捕捉有用的信息,甚至根本無法理解題意。因此,在小班化的數學教學中,應該重視數學閱讀的教學,充分利用閱讀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言:“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而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閱讀,所以數學學習也不能離開閱讀。閱讀理解能力常常是解決數學問題,特別是數學文本問題的必要前提。
3.學生閱讀策略指導不到位
隨著數學周課時的日漸減少,無形之中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許多老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學生很少有根據自己的理解發(fā)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題目更是生齊讀一次帶過,使得我們的數學課和數學練習變得枯燥、乏味,讓學生喪失了數學學習的興趣。如何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已迫在眉睫。
二、小班化課堂提高學生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的實踐活動
我們借助小班化課堂教學這一載體,關注學生數學閱讀心理,結合年級段學生特點,以“轉化”為主,展開研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
1.指導數學閱讀方法
培養(yǎng)學生數學閱讀,不是放手讓學生自己隨意讀,教師要深刻鉆研教材,根據教材內容,確定哪些內容需要讀,在什么時間讀、讀什么、怎樣讀才能使學生愛讀、會讀、讀出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語言,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所以首先要引導學生認真讀題,抓住關鍵詞。真正讀懂題意是解答正確的先決條件。
2.培養(yǎng)數學閱讀習慣
數學閱讀理解有著自己的特殊性,重在理解領會,而實現領會目的的行為之一就是“內部語言轉化”,即把閱讀的內容轉化為易于接受的語言形式。數學中的語言非常簡潔,一些數學概念、數量關系通常是含蓄的。因此,有效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依靠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邊讀邊做、畫一畫、寫一寫,進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我們欣喜地發(fā)現,在我們的“信息轉化”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意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3.促進閱讀能力提升
腦中呈象階段,是用轉化法解決問題的最高階段。相信學生在閱讀能力—信息轉化能力的長期訓練后,看到題目能馬上抓住關鍵信息,在腦中轉化成自己簡單易懂的方式,然后根據腦中的信息解決問題,從而從真正意義上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實施的成效
通過長時間的實踐與研究,促使班里學生的數學閱讀狀況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1.從課堂閱讀能力看成效
受字面和感覺上的刺激,能記住課本的結論;意義接受水平,閱讀時注意尋找新知識與頭腦中適當的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記住結論并力求理解數學結論;獨立發(fā)現水平,閱讀時能獨立揭示問題中的隱蔽關系,尋找新的解決方法,發(fā)現新的結論或規(guī)律,能融會貫通地運用規(guī)律,尋找新的解決方法,發(fā)現新的結論或規(guī)律(這類同學在獨立的情況下與意義接受類的同學效果一樣)。
2.從成績看成效
將所任教班級的成績與平行班進行比較,成績有顯著差異。實驗班的成績明顯高于其他平行班級,這說明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確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3.從作業(yè)看成效
作業(yè)的評比內容為正確率和清楚程度,計分方式為等級制,為了簡單明了,將“優(yōu)+”和“優(yōu)”歸為優(yōu)秀類別,其余歸為一般類,經統計,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作業(yè)優(yōu)秀者增加了8人,而對照班作業(yè)優(yōu)秀者反而減少1人,經差異檢驗,實驗班與對照班的作業(yè)優(yōu)秀率存在著顯著差異。
四、反思與展望
如何圍繞在小班化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數學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自學有沒有區(qū)別?學生學習效果如何?以上這些,我們都是在將來的實踐中進一步完善的,這仍是一個在教學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岳乃紅著.班級讀書會ABC/兒童閱讀指導叢書[M].北京師大出版社,2007(3)
[2]余耀著.由圖畫書愛上閱讀/兒童閱讀指導叢書[M].北京師大出版社,2007(3)
[3]周益民著.上讀書課啦/兒童閱讀指導叢書[M].北京師大出版社,2007(3)
[4]蔣軍晶著.和孩子聊書吧——讓孩子愛上閱讀[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