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潔蘭
傳說中有一位哲學家?guī)е齻€學生去旅行,他們來到原野上,想找點水喝,再想找個地方歇歇,老師看著雜草叢生的曠野,略有所思,轉(zhuǎn)身問他的學生如何是好,有什么可行的辦法可以除掉這么多的雜草。學生甲說用鋤鏟,學生乙說用火燒,學生丙說灑上石灰也許會更好。看著自己的徒弟七嘴八舌,老師只是一個勁地搖頭,說:“既然這樣,你們再想一想,按自己想的方法去做,一年之后,我們再在這里相會吧?!币荒甑臅r光很快就過去了,這位哲學家的三個徒弟如約前來,可等了老半天,都沒看到他們的老師,卻看到了他們一年前爭論不休的地方,長出了一大片豐收在望的莊稼。三個徒弟一下子明白過來:要想除掉那些瘋長雜草的最好辦法,不是想方設(shè)法地除掉它們,只有種上莊稼!要想讓自己心靈得到潔凈,不讓它長生雜草,唯一的辦法也就應該用美德占領(lǐng)它!
人們都說:心靈就是一片沃土。這塊土地,不管怎樣,我們總不能讓它空閑著,更不能讓它荒草連天,應該讓它長出一些東西來。那該種上什么東西最好啊?俗話說得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心靈的這片土啊,是忠實的,它不會欺騙別人,只要你種上什么,辛勤耕耘,“一分汗水一分收獲”嘛,它就會饋贈給你什么。你若置之不理,那好,就真的全讓它長滿雜草,荊棘叢生了。
心靈這片土,它喜陽不喜陰,如果一味讓雜草盤踞著,就會盛產(chǎn)一些陰暗的負面東西,積極陽光的能量一點都擠不進來,一點小事就成了誘發(fā)大事故的導火索,就會讓人心起大波瀾,如亂麻一樣成繩打結(jié),讓人剪不斷,理還亂,生活就會狼狽不堪,一地雞毛。心靈的這片土就如一間久不打掃的房子,落滿了灰塵,看著的人心煩,住著的人難受,這樣的活著,沒有一點意思,人也跟著萎靡不進,家庭也必定不會興旺發(fā)達。君不見,有些心理障礙的人,什么事物都看不慣,什么人都不信,用敵對的眼神看待萬物,看世界都是灰色的。前段時間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這么一個故事:說是有一個人夜里做了個夢,他看到一位頭戴白帽、腳穿白鞋、腰佩黑劍的壯士,大聲斥責他,并向他的臉上吐口水,嚇得他立刻從夢中驚醒過來。次日,他悶悶不樂地對朋友說:“我自小到大從未受過別人的侮辱,但昨夜夢里卻被人辱罵并吐了口水,我心有不甘,一定要找出這個人來,否則我將一死了之?!庇谑牵刻煲辉缙饋?,便站在人潮熙攘的十字路口,尋找夢中的敵人。幾個星期過去了,他仍然找不到這個人。結(jié)果,他竟抑郁而死??吹竭@個故事,你也許會嘲笑這個人的愚蠢,做夢乃是一件極其平常不過的小事,做噩夢也是常有的事,怎么可能如此結(jié)局呢?可生活中就有許多人為小事而瘋狂,甚至和別人鬧翻臉而大打出手,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心靈這片土,如果我們適時把它種上了莊稼,平時辛勤管理,該除草時除草,該施肥時施肥,努力享受勞動的喜悅和體驗,我們的心靈就會豐潤、爽朗,在愉悅了自己的同時也愉悅了別人。這莊稼呀,就是我們常說的美德,是善良、厚道、寬容,慈愛。一個人所擁有了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一輩子最大的修行---美好的德行!
我的母親是樸實的農(nóng)村婦女。雖然她一輩子不會吟詠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貧病相扶”這樣的豪情語句,但在平常的日子里她卻用行動詮釋善良的美德。半年前,鄰居家搬來一家五口的人家,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母親,一對中年夫妻平日里靠賣菜生活,兩個兒女,一個讀高中,一個正上小學,日子過得并不寬裕。從此,母親每天都到他們攤前買菜,導致我們每天都要吃上那并不怎么喜歡吃的莧菜、不合時令的油菜、苦澀的老山筍,弟弟抗議幾次無果,母親總對我們說,能幫就幫些吧,因為他們從農(nóng)村出來,蔬菜品種不多,生意不是很好。母親還把家里一些比較好的衣服整理出來用布袋裝好,悄悄放到他們家的門前,第二天早上,我總能看見他們家的大女兒穿著我那件大半新的連衣裙去上學,蠻好看的。母親做飯時,也會多煮幾個雞蛋,特意在門口等老太太經(jīng)過,悄悄塞到她的手里。平日家里的水果、餅干之類總少不了給他們一份……
德行美好的人,他們無論做什么事都有寬廣的胸襟、超脫的境界、高遠的視野,有了這樣精美的養(yǎng)料,他們這片的土地怎能不種出郁郁蔥蔥的莊稼?怎會沒有春種秋收的快慰?怎會有雜草的容身之處?良好的德行,猶如大樹,只會給人帶來濃郁的綠蔭,帶來爽快的清涼,雜草猶如蚍蜉,要想撼動大樹,談何容易???德行善良的人,他們從來都是精致地生活的,都能在平淡的生活之中找到簡單的快樂。頭上的星光明月照路走,身邊的怡人景觀隨風來,“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樂這福,有德行的人很容易就能駕馭、獲取,低頭做事,低調(diào)做人,用德陪伴,他們的心靈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心靈這片土,一切都屬于我們,別人占不了,搶不去。如何開墾,如何播種,如何耕耘,都決取于你的價值取向。那請在心靈這片土地上,種上你的善良、厚道、寬容、慈愛吧,好好耕耘和滋養(yǎng)它,讓它永遠香飄四溢,綠蔭常駐、花開不滅!
(作者單位: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qū)北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