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琴
【摘 要】本文主要從人物的身份背景、主要性格、上場任務對月妹一角進行了分析,在演出中實踐,獲得了寶貴的心得與體會。隨著演出場次的增多,我對人物關系、表演方式、情感把握、情緒爆發(fā)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理解。
【關鍵詞】花燈劇;表演;月妹;心得體會;地方戲;貴州;月照楓林渡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5-0033-01
大型花燈劇《月照楓林渡》作為貴州省花燈劇院推出的原創(chuàng)作品,早已名聲在外、獲獎無數,已成為貴州花燈戲的經典代表劇目,常演不衰,去年還入選了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熱度進一步攀升。《月照楓林渡》講述了民國年間的貴州黔北地區(qū),一個名叫月妹的女子來到楓林渡尋找救母恩人,由此引發(fā)了劉荷荷與林玉儒一場十八年恩怨糾葛的感人故事。
2015年我第一次在該劇中扮演月妹一角,至今已演出十余場。隨著演出場次不斷增多,各位前輩老師也對我的表演提出了寶貴的建議,我也常常審視自己的表演,并在這一過程中總結出一些飾演月妹的心得與體會,下面與大家分享。
一、了解角色身份背景與主要性格
月妹的出場帶著很強的懸念感,我對她的了解是從劉荷荷與陳幺嬢的對話中得到的,可謂“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從兩人的談話中可得知,月妹今年十七八歲,從四川來到楓林渡,后做了楓林酒坊的酒師,與陳幺嬢的兒子大龍相好,馬上就要成親。之后,月妹與劉荷荷見面,展示了“雙指品酒”的絕藝。
在這些信息背后我看到一個并不簡單的月妹。首先,雖然那個年代的年輕人普遍早熟,早早就進入社會摸爬滾打,但一個才十七八歲的年輕女子,來自異鄉(xiāng),在本地又沒有親戚,單憑自己一個人,千里迢迢來到黔北,一路上飽經風風雨雨,可見月妹還是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這一點就區(qū)別于其他的大家閨秀。
其次,一般十七八歲的少女只會一些縫縫補補的家務,哪里會與釀酒沾邊,可見月妹的生活環(huán)境與酒有關。當劉荷荷問她師從何人時,月妹回答是“家母的朋友醉八仙!”醉八仙是釀酒業(yè)中的南方一絕,能夠拜這些的名師,說明月妹母親的關系絕不一般,而月妹本人也天資聰慧、勤奮好學,不然也不會得到醉八仙的真?zhèn)?。后來更是成為了楓林酒坊的酒師。試想,楓林酒坊的老板是唐二,他是劇中有名的“人精”,能說會道,左右逢源,他能夠看中的人不會是碌碌之輩,必然是人中之杰,月妹的實力可見一斑。
最后,是月妹的主要性格。月妹來到楓林渡的目的,是帶著金酒樽找到當年的救母恩人。結合劇本前后我們可以看出,月妹母親是被劉荷荷所救,而當時的月妹還未滿月。在長達十八年的時光中,月妹母親一直對報恩念念不忘,還把報恩的信念灌輸到了月妹身上。在母親去世后,月妹更是踏上了尋找恩人的道路,可見,月妹最大的性格特征就是知恩圖報,而一個懂得知恩圖報的人,必然會有善良無私、通情達理等美德。這些都在該劇中得到了印證。
通過以上分析,我了解了月妹的身份背景和主要性格,這些對人物的塑造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從而讓演員做到與劇中的人物行動、情感均保持一致,有利于表演的順利完成。
二、了解角色的上場任務
在戲劇作品中,任何一個人物都不能是無用的,但凡上場的角色必然帶著任務與使命。要塑造好月妹的形象,必須要了解她的上場任務是什么?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已經知道,月妹的行為動機是為了尋找救母恩人。不過,尋找恩人只是表面,必須進一步掌握表面之下更為關鍵的核心,那就是引發(fā)戲劇沖突,改變人物命運。
有人說過,故事就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而月妹就是這個“一石”。月妹來到楓林渡之前,劉荷荷與林玉儒都還只是保持著原有的關系,林玉儒對劉荷荷一直產生誤會,而劉荷荷也一直隱瞞著真相。當月妹出現后,一切都改變了。先是月妹說出尋找恩人的目的,后亮出了那只金酒樽,攪動了劉荷荷和林玉儒的心事。因此,林玉儒與劉荷荷產生了更大的矛盾,林玉儒還跑去四川再找梅香母女,劉荷荷也看透往事,讓李嫂說出真相??梢哉f,月妹這個角色,引發(fā)了戲中的核心沖突,改變了劉荷荷和林玉儒的人物命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因此,在塑造月妹時就應該深諳她的上場任務,將每一個細節(jié)都演繹到位,同時要強調人物關系,襯托人物前后命運的變化,這才是飾演好月妹的關鍵所在。
另外,《月照楓林渡》是以唱為主的,月妹也不例外,幾乎只要月妹出場就會有唱段。眾所周知,唱段是戲曲中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一段動聽的唱段對抒情和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認為在飾演月妹時,應該把精力主要放在唱段上,這樣會有角色添色不少。
綜上所述,我主要從人物的身份背景、主要性格、上場任務對月妹一角進行了分析,在演出中實踐,獲得了寶貴的心得與體會。不過我也很清楚,表演博大精深,這些心得與體會只是飾演人物的方法之一,更多的門道還需要自己不斷探索。自從飾演月妹以來,讓我收獲很多也得到很多。無論是巡演還是進校園,每一場演出我都認真對待。隨著演出場次的增多,我對人物關系、表演方式、情感把握、情緒爆發(fā)等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理解。特別是在演出前后,各位前輩老師們對我的指點和關心讓我受益匪淺,讓我不斷成長,為我今后的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