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盼
摘要:歌唱的連貫性對于音樂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現(xiàn)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連貫性也屬于歌唱技術的范疇。作為一名聲樂藝術的學習者,應當對歌唱中的連貫性有一個深入的認識,特別是要特別重視其在美聲演唱中的價值;其次就是從歌唱技術的角度探討如何更為有效地實現(xiàn)連貫性,因此本文著重從氣息、咬字吐字、音樂要素、演唱情感這四個方面進行了說明。
關鍵詞:連貫性;氣息;咬字吐字;音樂要素;演唱情感
聲樂是一種以人的身體器官作為發(fā)音體的聲音藝術,其最基本的特點為線性形態(tài),在歌唱中通過氣息的有效控制實現(xiàn)各個腔體的貫通,并以語言作為載體而傳達出藝術美感。作為聲音的線性表現(xiàn),如何實現(xiàn)聲音的連貫對于傳達音樂形象、表現(xiàn)音樂情感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由此從聲樂美學與聲樂技術的角度看,連貫性表現(xiàn)應當是兩者相結合的目的,也是進行聲樂教學與演唱實踐的目標。無論是何種風格聲樂作品,都需要做到以聲音和語言為基礎,通過演唱技術和情感因素的潤飾,最終體現(xiàn)出聲樂的藝術價值,因此基于上述要求,本文以女高音為例,探討如何在演唱中實現(xiàn)連貫性,并從多元演唱技術的角度進行論述,以期能夠對聲樂藝術有一個深入的認識。[2]
一、聲樂演唱中連貫性的意義
(一)對主題形象塑造的意義
任何一首聲樂作品都是通過對一定形象的刻畫來呈現(xiàn)主題,演唱者首先要通過對作品的分析來了解和熟悉主題形象,體驗和把握形象的特點才能夠進入到二度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演唱者需要積極地調動其歌唱器官和共鳴器官,結合作品的音樂特點來把握演唱技術,形成連貫性的聲音,這樣才能有效地表現(xiàn)主題形象。以影響連貫性表現(xiàn)的氣息因素看,如果在演唱過程中氣息不貫通,則就沒有很好的支撐點和控制力,則難以使形象表現(xiàn)的完美。[3]
(二)對音樂情感抒發(fā)的意義
抒情性是聲樂演唱最為根本的屬性,從歌曲創(chuàng)作本質上看,實際上經歷了三個情感凝合階段,一是詞作家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用文字將自己內心的感觸書寫下來,即詞作家心靈的訴說;二是作曲家根據(jù)歌詞的意境和情感進行譜曲,在創(chuàng)作中又加入了作曲家本人的情感,其特征是運用音符進行表達;三是演唱者根據(jù)詞情和曲情通過歌唱技術用聲音進行抒情。因此從以上歌曲抒情本質的角度看,應當從演唱連貫性的角度進行實現(xiàn)。在情感抒發(fā)上,語言表達的連貫性應當受到高度重視,因為語言表達可以將歌曲情感傳達給觀眾,這里的語言表達既表現(xiàn)在咬字和吐字上,又表現(xiàn)在對音樂語言的表現(xiàn)上。
二、美聲演唱中連貫性的技術運用
(一)正確的氣息
氣息是形成聲音連貫性的基礎,在歌唱中,正確的氣息運用應當具體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從呼吸生理機制的角度看,共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三種方法,從現(xiàn)在的聲樂演唱中呼吸方法的教學看,每一種呼吸方法都有著自己的優(yōu)勢和弱勢,因此具體到某一首歌曲演唱時,應當通過反復的練習體會不同呼吸方法的運用,這主要是由于歌曲中音樂特點所決定的。無論是采用何種呼吸方法,都應當從聲音連貫性的角度進行衡量。二要找準正確的換氣位置,換氣是為了氣息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得以自由的流通,以便為演唱提供淵源不斷的動力,找準換氣位置主要為了在歌唱中實現(xiàn)樂句之間做到有機的聯(lián)系,從而能夠完整地表現(xiàn)出來,如果換氣位置不對,必然會打破樂句進行的連貫性,造成歌詞語意表達不清、聲音斷斷續(xù)續(xù)的情況。如改編民歌《瑪依拉變奏曲》副歌部分中有兩處采用花腔表現(xiàn)的樂句,一般而言,花腔一般出現(xiàn)在高音區(qū),有著較長時值的拖腔,因此在演唱花腔樂句之前應當以飽滿的氣息做好預備,這首歌曲的特點在于速度較快、節(jié)奏有著較強的彈性特點,其花腔起句建立在后十六分音型的弱起節(jié)奏上,其前面八分音符的時值應當唱成十六分音符的時值,便可以采用快吸穩(wěn)呼的形式將花腔樂句流暢連貫地表現(xiàn)出來。三是要依靠巧妙的氣息控制,在很多長樂句或者速度較慢的樂句演唱上,為了能夠完善的表現(xiàn)出樂句的結構,則需要氣息的支撐,其次就是在很多情況下,在同一樂句中有著力度或者速度上的變化或者音區(qū)的轉換,此時就需要巧妙的氣息控制來實現(xiàn)樂句連貫性。
(二)準確的咬字、吐字
從語言連貫性的角度看,演唱者應當熟悉歌詞的結構特點、節(jié)奏特點和聲韻特點,通過聲、字、音三者的結合形成連貫性的歌唱。因此如何把握正確的吐字、咬字就顯得非常重要。無論是普通話歌曲還是各地方言歌曲,演唱者都應當從方言音韻的角度進行咬字和吐字。以蘇州彈詞歌曲《蝶戀花·答李淑一》為例,此曲若運用普通話的字音、字調演唱則凸顯不出彈詞的韻味,因此在咬字和吐字上應當根據(jù)蘇州話的發(fā)音特點,用吳儂軟語的風格演唱才能夠體現(xiàn)出作品的神韻,而且在演唱中由字音、字調與音樂結合所形成的潤腔效果則是實現(xiàn)歌唱連貫性的基礎。其次就是在咬字和吐字上注重對字音的分析,漢字的字音主要是由聲母和韻母構成,在咬字中注重對字頭的把握,實際上就是針對聲母而言,而韻母則關系到字腹和字尾的表現(xiàn),雖然字音是由三部分構成,但是在吐字上卻是一個連續(xù)的整體音節(jié),當每一個字按照字音關系進行咬字、吐字時便體現(xiàn)出了歌唱的連貫性。
(三)對音樂要素的把握
音樂要素是旋律的組成部分,也是形成音樂風格的基礎。在聲樂演唱中需要通過聲音將各種音樂要素進行表現(xiàn),從組成旋律的要素看,主要涉及音高、音強、音量、音色這四個方面。同時這四個方面與歌唱的連貫性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首先,從音高的角度看,不同的音高構成不同的旋律線條,無論是級進、跳進還是模進,都是在不同音區(qū)上進行或者轉換,在同一樂句,可能存在多處不同音區(qū)之間的轉換,這就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時應當以放松的心態(tài)、不同位置的發(fā)音和巧妙的氣息控制實現(xiàn)每一個音的音準和各音的銜接,由此而表現(xiàn)出連貫性;從音強的角度看,指的是在演唱過程中根據(jù)旋律的要求和情感發(fā)展的需要,在不同的力度上完成演唱,有個歌曲力度變化層次較大,對演唱者氣息的要求較高,如果氣息控制不到位,在演唱中必然會出現(xiàn)很多棱角,由此打破了歌唱的連貫性;從音量的角度看,有的歌曲氣勢磅礴,有的歌曲則偏重于抒情,即使在同一首歌曲中,為了能夠完善的表現(xiàn)音樂形象或者不同的情感層次,對音量的要求也是十分的嚴格,因此從宏觀的角度觀照歌曲的演唱,如何實現(xiàn)從整體上表現(xiàn)出連貫性,則需要通過不同的音量進行體現(xiàn)。
(四)演唱情感的正確分析
演唱情感指的是演唱者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的結合。演唱者的情感要以作品中的情感為基礎,然后將自己的情感體驗融入作品中,并通過聲音表現(xiàn)出來。從演唱情感表現(xiàn)的角度看,正確的演唱情感可以有效實現(xiàn)歌唱的連貫性,如果在演唱過程中情感運用的不恰當,表現(xiàn)為情緒不夠或者激情過渡,都很有可能破壞聲音,從而對歌唱的連貫性形成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在很多情感起伏較大的歌曲中,缺乏對情感正確的分析是造成歌唱不連貫一個重要的因素。以歌曲《我愛你中國》為例,演唱時在把握歌曲旋律特點的基礎上,還需要考慮到情感的特點,演唱者要從內心抒發(fā)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祖國的贊美之情,帶著贊美的情緒進行演唱可以使旋律表現(xiàn)得更加連貫和圓潤。這就需要演唱者通過對歌詞的反復誦讀和對歌曲的反復練習掌握歌曲情感的基調,然后才能夠從演唱技術上進行把握。
參考文獻:
[1]雷貞.論聲樂教學中的情感體驗[J].當代音樂,2019(03):8-9.
[2]張艷.信息化技術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音
樂,2019(06):62-63.
[3]肖璇.中國聲樂“字腔相協(xié)”的探索之路[J].中央音樂學院
學報,2019(03):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