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孝德
黃君璧(1898-1991),廣東南海人。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與張大千、溥心畬并稱“渡海三家”。幼承家學喜習書畫,早年畢業(yè)于廣東公學。1927年任廣州市立美術學校教授兼教務主任,1937年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后歷任國立藝專教授兼國畫科主任、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館教授、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主任等職。擅長山水,尤擅云水瀑布,創(chuàng)作中西兼取,注重寫生,師法自然,畫作筆墨渾厚,蒼茫深雄,自具特色。出版有《黃君璧畫集》《黃君璧國畫作品選集》《黃君璧書畫集》等。
黃君璧,祖籍廣東省南??h,1898年出生在廣州一個富裕家庭。其父黃仰荀,有文化,愛書畫,家里藏有不少古董,其中有不少書畫珍品。黃君璧從小受父親熏陶,喜歡寫寫畫畫,到了讀書的年齡,父親便請老師到家里來教他。17歲那年,他考入廣東公學,并拜李瑤屏為師,學習繪畫。
李瑤屏,又名耀屏,清末民初廣東著名畫家,擅山水、人物。20世紀初與趙浩公等畫家在廣州六榕寺成立了癸亥合作社,1925年擴充并定名為廣東國畫研究會。研究會以振興國畫為宗旨,反對在國畫中吸收外國畫法,主張復興古代國畫藝術精粹,鼎盛時達300多人。
黃仰荀原本打算送兒子赴美留學,但黃君璧堅信李瑤屏是良師,不愿意離去。盡管廣東國畫研究會的人都反對吸收外國畫法改良國畫,但黃君璧認為新派畫也有可取之處。在表兄民丘山的鼓動下,他來到楚庭畫院兼學西畫。
黃君璧有一段特別的經(jīng)歷,對他繪畫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父親喜歡收藏字畫,和廣州的裝裱行、古董店老板都有往來。經(jīng)一位老板介紹,黃君璧認識了廣州的幾位大鑒賞家、收藏家。大家待他很好,甚至允許他將古畫帶回家臨摹。數(shù)年下來,他臨摹的畫多達300余張。宋代以后的各位名家畫作他幾乎都臨摹過,各家的精華、妙處,他了然于胸。
與古畫朝夕相對,加之勤奮臨摹,使得黃君璧的臨仿之作達到了幾可亂真的程度,可謂“筆情幽邈,直可亂真”。有人說,黃君璧畫技的三分之一是李瑤屏教的,三分之一是自己臨摹得來的,還有三分之一是自己悟出來的。這話頗有見解,內(nèi)行人都可以從黃君璧的畫作中讀出深厚的傳統(tǒng)根基。
1921年,黃君璧從廣東公學畢業(yè),經(jīng)李瑤屏推薦,到廣州培正中學教美術,不久到廣州市立美術??茖W校任教務長。1922年,廣東省舉行第一屆美展,黃君璧首度參展,力壓群芳獲得了金獎。1934年,廣州市政府派黃君璧赴日本考察藝術教育。借此機會,他特別關注日本的畫作,用心揣摩。
1936年以后,黃君璧開始看重寫生,同年偕高燕如游北平十三陵,出居庸關至八達嶺長城寫生。他還到北平瀏覽故宮名畫,并選購了石濤、八大山人的作品。返回南京后,他舉辦了個人寫生畫展。
張大千曾專程到南京參觀。此時,他已接受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及徐悲鴻的邀請,同意出任中央大學藝術學系的兼職教授。由于張大千對黃君璧的畫藝青眼相看,推薦他去中央大學任教。
不久,中央大學教育學院的聘書來了,聘黃君璧為教授??邕M校園不久,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中央大學奉命西遷。學校師生一路逃難,凄苦不堪。但沿途的風土人情,開闊了黃君璧的眼界,積累了素材,豐富了他的創(chuàng)作。
◇《翠微丹崖》
中央大學師生向西南后方轉(zhuǎn)移,最后入駐重慶沙坪壩松林坡。由于房屋不夠,加之隨時要躲避日機空襲,低年級同學被分到柏溪分校上課。柏溪臨近嘉陵江,交通方便,江的兩岸有茂密的山林,便于隱藏。
學校安定下來之后,黃君璧有時在沙坪壩上課,有時到柏溪上課。據(jù)他的學生黃耘石回憶:戰(zhàn)時,中央大學校址建在重慶郊區(qū)沙坪壩嘉陵江畔。黃君璧先生經(jīng)常帶著我和同學們到嘉陵江邊寫生。為了迅速提高學生的寫生能力,深入理解技法與景物的關系,先生畫了近百幅嘉陵風景冊頁,每八頁裝訂一冊,供學生臨摹。
最令黃耘石難忘的是1942年春季的一天,天空下著毛毛細雨,他踏著泥濘的山路來到柏溪分校教師宿舍看望黃君璧。在一間木結(jié)構(gòu)的小屋里,畫桌由兩張小辦公桌拼成,黃君璧給他講解清初四僧的繪畫特點,又讓他看了幾張自己的近作,然后用貴州皮紙為他畫了一幅擬石濤畫法的山水畫,并在畫上題詞:“壬午四月廿九日,耘石仁棣冒雨過訪山中,暢談繪事,余略擬石濤畫法贈之。君璧并記于柏溪?!?/p>
黃君璧旅居重慶期間,究竟住在什么地方?筆者看到兩種說法,一說他在嘉陵山購置了房子居住,一說他住在嘉陵江畔。筆者查了許多書籍,也沒查到嘉陵山一名。估計這地方在柏溪附近,由中央大學的老師取名,主要在師生中使用??箲?zhàn)勝利后,中央大學遷走,“嘉陵山”也漸漸被人遺忘。
在重慶,黃君璧與徐悲鴻相處了八年。他們在同一所大學同一個系共事,雖然徐悲鴻是黃君璧的頂頭上司,但二人惺惺相惜,成了摯友。
1938年的一個夏日,徐悲鴻來到黃氏公寓聊天,聊著聊著頓起畫興,便為黃君璧畫起像來。當時黃君璧身穿襯衣,打著領帶,持手杖,坐在一張木椅上。作畫時,徐悲鴻卻把木椅換作石崖,背景配以古松云天。這是徐悲鴻為人畫像的一大特點:真人假景。
畫像過程中,有幾只老鼠出沒,徐悲鴻不由浮想聯(lián)翩,畫畢揮筆題詩道:
天下何人不識君,黃君到處留清名。
入川能使“耗子”化,親愛精誠來往頻。
倘以君璧比群山,應似黃山境界寬。
巉巉峰巒君之筆,溶溶云起性情閑。
劇感強權公理爭,自然烽火會消沉。
◇《策杖聞吟》
◇《秋山行客圖》
看他倭寇全軍沒,便下夔門下白門。
詩后還寫了一段跋語,語曰:“以浪漫主義之畫,為打油格調(diào)之詩,不免令天下才子絕倒, 以贈君翁,聊證吾人在渝之啼笑而已?!?/p>
隔了幾天,徐悲鴻又攜畫而來,贈給黃君璧道:“見先生家中耗子出沒,不勝感慨。可惜我在南京的獅子貓沒有帶來,無以為助。偶檢畫篋,發(fā)現(xiàn)去年底所寫獅子貓,今日以紙貓代真貓相贈,不知能否助君捕鼠否?”黃君璧得畫大喜,展開一看,確是一幅十分精妙生動的獅子貓,畫中還有一段題跋詩:“在寧曾蓄獅子貓,性溫良勇健,轉(zhuǎn)徒萬里,未能攜之偕行,殆不復存于世矣!圖紀其狀,并為詩哭之:剩有數(shù)行淚,臨風為汝揮。嘻憨曾無節(jié),貧病蓋相依。逐葉頻升木,捕蟲刮地皮。故國灰燼里,國難劇堪悲?!?/p>
1944年冬,徐悲鴻還以《雞鳴圖》贈黃君璧,款題:“雄雞一唱天下白,君璧道長教之?!弊阋姸饲檎x之深。
1942年秋,陳之佛擔任國立藝專校長后,把藝專從偏僻的璧山遷到交通方便、風光優(yōu)美的江北磐溪。陳之佛對黃君璧厚愛有加,他不僅讓黃君璧做了教授,還讓他擔任藝專國畫系的主任。黃君璧做事認真,為了不耽誤兩校的教學任務,他不辭辛苦,奔走于沙坪壩、磐溪、柏溪之間。
黃君璧對風景絕美的嘉陵江、柏溪十分喜愛,畫了不少以“嘉陵江”“柏溪”為題的畫。其中有一幅《嘉陵八景》,惜乎筆者無緣見識,不知是一幅畫,還是八幅畫。黃君璧一生都沒有放棄畫嘉陵江與柏溪。他曾在一幅叫《柏溪小隱》的畫中,寫下這么一段話:“民二十七年入蜀寄寓柏溪,今憶而畫此。時五十一年夏于臺灣白云堂。鈐?。狐S君璧印,君翁?!弊鞔水嫊r,已經(jīng)是1962年了。
1944年,陳之佛辭去國立藝專校長一職,潘天壽走馬上任。從此黃君璧又與潘天壽合作,對國立藝專的國畫教育與國畫教育體系的建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46年國立藝專遷往杭州,1948年黃君璧踏上了飛往臺灣的飛機。到臺灣后,任職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教授兼主任。
美術史研究專家認為,黃君璧入臺,首先糾正了臺灣人對國畫的概念。在1951年召開的藝術座談會上,黃君璧說:“在從前沒有真正的國畫家來到臺灣,是造成今天這種錯誤的最大原因,那么,現(xiàn)在真正的國畫家來了,而現(xiàn)實的藝術界卻未必能認同這個‘真正的國畫’。因此,社會的接納首先在于正本清源?!弊屌_灣人認識真正的國畫,是黃君璧師生的心愿。
黃君璧的雄心不止于此,他要向全世界宣傳中國畫。1951年以后,他陸續(xù)到不同的國家辦展覽、講授國畫、現(xiàn)場書畫表演,并獲得榮譽稱號與勛章。
黃君璧的一生,都在為國畫的發(fā)展而不竭探索。作為著名的國畫大師,其畫技高妙融西法,有人這么評價:他的繪畫作品以山水作品最為出色,結(jié)構(gòu)謹嚴,取山川云水之生意,所作大瀑布洶涌奔騰,氣勢撼人;“白云”和“飛瀑”是運用最多的題材,其“白云瀑布”之絕妙,有“一代宗師”美譽。也有人專論其寫瀑畫云:早期所畫瀑布以線條為主,作畫不特意打稿,但線條流暢,一氣呵成;中期的瀑布多呈涌動狀,聽似有聲;畫云則云隨風動。
黃君璧性格真樸自然,沖和恬淡,從不炒作自己。在臺灣,他曾是宋美齡的繪畫老師,但從不對人講,過了很多年,才被世人知道。他一生樂善好施,秉承能幫就幫的信念。1987年,九十大壽來臨之前,他拒絕弟子為其大辦壽筳,躲到香港。每日極其用功地寫字畫畫,每完成一幅作品,就裝進一個寫有“愛心”二字的大牛皮紙袋。一個半月后,他完成了100幅小品冊頁。后來,他藉臺灣省立博物館舉行義展。展出的第一天上午,所有作品被搶購一空,他用義賣款項500多萬元,購買了12部救護車,分贈給孤兒院及老人院使用。
1991年9月28日至11月5日,“黃君璧九五回顧展”在臺北歷史博物館展出。展覽展出了黃君璧各時期的畫作95幅,完整地展現(xiàn)了這位國畫大師的創(chuàng)作歷程。然而,畫展尚未閉幕,老先生卻于10月29日因病辭世,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