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楓 王 芳 [紹興文理學院, 浙江 紹興 312000]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作家索??死账箘?chuàng)作的劇本,約公元前431年演出。此前已有不少讀者針對其哲理內(nèi)涵、人物形象、藝術(shù)特色等進行了深入分析,并通過中西方相關(guān)文本的比較閱讀展開命運觀的探究。但相較于以上論爭點,“聰明”這一主題還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因此本文將從此入手,深入分析主人公俄狄浦斯的性格,進一步反思人的有限性與理想、命運的沖突。
不少研究者將俄狄浦斯看作一位“行動而受難的英雄”,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從城邦的君主淪為瞎眼的流放者?其實我們能巧妙地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俄狄浦斯到達權(quán)力和地位的巔峰,還是衰落至人生的谷底,都有兩雙手操控著他的生命軌跡,一雙看得見,一雙則隱藏在暗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前者恰恰是他引以為傲的聰明才智,俄狄浦斯也正是利用這一點管理城邦,解謎探案。因此于某種程度上,他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是造成悲劇的兇手之一。那么聰明究竟是如何害人的?另一雙手到底是什么?本文將針對這兩個問題做出解答。
解開斯芬克斯之謎是俄狄浦斯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點之一,也是他的聰明才智被發(fā)現(xiàn)和認可的契機?!皬那澳侵摹⒂谐岚虻呐平臅r候,我們看見過他的聰明,他經(jīng)得起考驗,他是城邦的朋友”。然而俄狄浦斯真的解開了謎題嗎?或者說他真的打敗了斯芬克斯嗎?問題的答案應(yīng)當從兩方面尋找:一是謎題的真正含義,二是斯芬克斯本身所象征的意義。
“什么東西早晨用四只腳走路,中午用兩只腳走路,傍晚用三只腳走路?”這即是斯芬克斯提出的問題。我們能發(fā)現(xiàn)這一謎題所展示的,是人在時間中的生理存在,是對于自我價值的追求,是“認識你自己”的勸告。其中“腳”作為反復出現(xiàn)的意象,是謎題的“謎眼”所在,而“俄狄浦斯”一詞的希臘文原意就是“腳腫的人”,除此之外還有“懂得關(guān)于腳的謎底的人”這層隱藏含義。因此斯芬克斯之謎的謎底表面是“人”,內(nèi)在指向卻是“俄狄浦斯”,是對其悲劇性命運的暗示。顯然我們的主人公落入圈套而不自知,仍為此沾沾自喜,這正是他不成熟“智慧”的表現(xiàn):只認識到生理層面卻沒有認識到心理精神層面。如張志揚所說:“‘斯芬克斯之謎’是一種把解密套到更大秘密即把有知套到更大無知的連環(huán)秘密, 才是秘密之為秘密的秘密本身?!倍淼移炙怪唤忾_了表層的“謎”,卻忽視了深層的“密”,因此他的“聰明”一開始就具有一種遮蔽性,成為無知的表現(xiàn),這也導致了他在查案過程中數(shù)次與真相失之交臂。他的眼睛被蒙上了一層布,只有當其刺瞎雙眼后,這層布才被揭開,他才不至于受到外界的干擾,從而獲得內(nèi)在的光明。
探究斯芬克斯本身的意義,我們應(yīng)該從其形象起源入手。斯芬克斯最初在古埃及神話中,以長有翅膀的雌性怪物這一面貌出現(xiàn)。而在西亞神話中,則變?yōu)殚L著人面、絡(luò)腮胡,頭頂皇冠且有翅膀的公牛。到了赫西俄德的《神譜》中,它又成為人面獅身、鷹翅蛇尾的怪物。我們能發(fā)現(xiàn)斯芬克斯實際上是由較低級的生命形態(tài)轉(zhuǎn)向高級的、進化完全的物種,而在這一過程中最先發(fā)生改變的是她的頭腦,這使她具有了思維活動的客觀條件。因此斯芬克斯實際上是人類進化史中某一階段的縮影,與之相對的即是進化完全的俄狄浦斯,他所具有的聰明實際上是一種人腦高度發(fā)達的具象化表現(xiàn)。然而斯芬克斯身上還同時存在淫欲的象征,一是其蛇形的尾巴,二則是其鮮明的女性特征,即美好的面龐,這在歐里庇得斯的《腓尼基婦女》中也曾有所體現(xiàn),詩人將其描繪為“帶著翅膀的少女”。因此斯芬克斯實際具有一種威嚇力和誘惑性,我們能從她的身上嗅到暴力和情欲的氣息,從這一角度看,顯然俄狄浦斯也并未幸免于難,不論是其弒父的舉動,還是亂倫的行為,都反映出一種野蠻的獸性。因此當他為打敗斯芬克斯洋洋自得時,我們所能看見的只是他的自作聰明。
索??死账乖f:“才智無疑是幸福的首要條件?!蹦敲炊淼移炙箲?yīng)當是幸福的,他既聰明勇敢,又有高貴的家世和卓越的能力,可為何最終卻只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審視文章后我們能發(fā)現(xiàn),俄狄浦斯實際已經(jīng)具備了僭主特征,他無限放大并反復強調(diào)自身的聰明才智,然而過分的威望打破了平衡的尺度。本節(jié)將通過描述其不加節(jié)制的智慧,反觀人的有限性。
文章最開始就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場激烈的爭吵,從俄狄浦斯的語言里我們能看到他的傲慢無禮和剛愎自用,“別人有力量,你卻沒有;你又瞎又聾又懵懂”(行371)?!霸撍赖臇|西,還不快退下去,離開我的家?”(行430—432)“喂,告訴我,你幾時證明過你是個先知?那只誦詩的狗在這里的時候,你為什么不說話,不拯救人民?它的謎語并不是任何過路人都破解得了的,正需要先知的法術(shù),可是你并沒有借鳥的幫助,神的啟示顯出這種才干來,直到我無知無識的俄狄浦斯來了,不懂得鳥語,只憑智慧就破了那謎語,征服了它……要不是看你上了年紀,早就叫你遭受苦刑,叫你知道你是多么狂妄無禮!”(行390—403)俄狄浦斯反復夸耀其功績,強調(diào)其才智,由此可見他充分肯定人的智慧和能力,并相信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控命運,因而在他面對憑借神示預言未來的忒瑞西阿斯時,看似恭敬實則卻是不屑的,尤其當忒瑞西阿斯含糊其辭卻隱隱約約將矛頭指向俄狄浦斯時,他感到威嚴被侵犯從而變得惱羞成怒,不屑就轉(zhuǎn)化成了惡言。而忒瑞西阿斯卻與之不同,他明白聰明的有限性,“聰明沒有用處的時候, 做一個聰明人真是可怕呀!”兩相對比下,我們能發(fā)現(xiàn)俄狄浦斯的聰明是一種個人化的,實用主義的聰明,而忒瑞西阿斯的聰明則是全知全能的。但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又存在共性,即他們的能力并非不容置疑,而是都需要一個結(jié)果的驗證,在忒瑞西阿斯身上表現(xiàn)為證實其宣揚的神啟,在俄狄浦斯身上則具體表現(xiàn)為解開斯芬克斯之謎和拯救城邦。但顯然人們對于經(jīng)驗和知識的信任遠遠超出虛無縹緲的預言,正如歌隊所說:“凡人的才智雖然各有高下,可是要說人間的先知比我精明,卻沒有確鑿的證據(jù)。在我沒有證實他的話是真的以前,我決不能同意譴責俄狄浦斯。”(行502—507)這段話實際上反映出當時人們的普遍態(tài)度,即相信人本身的力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俄狄浦斯“目中無人”的氣焰。
從積極方面來看,俄狄浦斯對于聰明的盲目信任和夸揚帶給了他渴望建立秩序的雄心壯志,他努力管理城邦,發(fā)布政令,反對近親血緣的結(jié)合,宣揚倫理道德,但從消極方面看,俄狄浦斯的智慧為他帶來狂妄和過分的勇氣,他漸漸顯現(xiàn)出某些“獨裁”的特征。“可憐的孩兒們,我不是不知道你們的來意:我了解你們大家的疾苦;不過你們雖然痛苦,我的痛苦卻遠遠超過你們所有人。你們每個人只為自己悲哀,不為旁人;我的悲痛卻同時是為城邦,為自己,也為你們”(行59—64)。俄狄浦斯并未將自己歸屬于城邦或邦民,而是定義為“第三者”,他意圖凌駕于眾民之上的野心充分暴露了。不僅如此,他還曾說道:“我為自己,為天神,為這塊天神所厭棄的荒蕪土地,把這些命令交給你們?nèi)?zhí)行?!保ㄐ?53—254)我們當注意到其話語中的先后順序,按照邏輯語序,尊者及長者應(yīng)在前,故而此句便顯得耐人尋味了。俄狄浦斯正是以這樣的姿態(tài)開啟“專制”統(tǒng)治,成為野蠻的“暴君”。最終過分的威望打破了平衡的尺度,俄狄浦斯的聰明帶領(lǐng)他走向“悲哀、毀滅、死亡、恥辱和一切有名稱的災難”(行1284-1285)。但值得注意的是,俄狄浦斯智慧的僭越并未導致其最終僭主的結(jié)局,恰恰相反,他在追求新式宗教立法國的過程中,逐漸達成了與傳統(tǒng)宗教立法方式的和解,而自戳雙目后流放的結(jié)局,則是其揭開“天眼”的證明。
在俄狄浦斯身上,我們能看到意愿與結(jié)果的沖突:他做著“明君”的事,卻逐漸顯露出僭主的野心;他渴望建立秩序,拯救城邦,但造成城邦荒涼現(xiàn)狀的正是他自己;他的智慧為眾人帶來福音,而智慧指引他探索的終點正是地獄。實際上俄狄浦斯正是被他的聰明蒙住了眼睛,在如此長的時間里竟沒有發(fā)現(xiàn)一絲一毫的不對勁,甚至在探案的過程中,他屢次接近真相卻又對悲劇的預感視而不見,這是過分夸大人的主體性的結(jié)果。他將經(jīng)驗形態(tài)的一切——智慧、力量、勇敢、對神的信仰、自由意志與世俗化的價值規(guī)定——正直、誠實、民主、信守諾言、愛護人民、有責任感等,看作世界的終極尺度,妄圖通過它們窮盡世界的奧秘,擺脫人悲劇性的處境,尋找到人的解放、自由與幸福。正是因為俄狄浦斯陷入了對人存在于世界的本質(zhì)屬性的認知盲區(qū),索??死账共乓罢J識你自己”,從而發(fā)現(xiàn)人的局限性。
如果說俄狄浦斯的聰明是導致其悲慘結(jié)局的一只看得見的手,那么另一只看不見的手又是什么?它與聰明之間有何關(guān)系?俄狄浦斯為清除城邦的污染而自毀雙眼,從某種角度講可以算是“自食惡果”,然而這一“惡果”又真是其“自種”的嗎?
如果我們嚴格按照審案的步驟進行,就可以發(fā)現(xiàn)俄狄浦斯實際上是一個看似無辜的人。他犯下了“弒父娶母”的罪行,卻并不存在明確的犯罪動機。但當我們將其遭遇串聯(lián)起來后,一處指向性的關(guān)鍵點——三岔路口殺人事件就清晰地顯現(xiàn)了,正是這一舉動,才引起了俄狄浦斯“多米諾骨牌”般的連環(huán)不幸。然而是什么使得俄狄浦斯來到這處外鄉(xiāng)的岔路口呢?答案是神示,福波斯預言他命中注定會殺死自己的親生父親,玷污自己的母親,并生出一些叫人不忍看的兒女(行790—793)。無獨有偶的是,俄狄浦斯出生時也因為神示被拋棄,成為“跛腳的人”。由此可見,神示是貫穿俄狄浦斯生命的暗線。在《俄狄浦斯王》里,阿波羅再三以此方式警示俄狄浦斯可能遭遇的不幸,這就導致讀者將阿波羅認作是悲劇的制造者。但深入分析后,我們能發(fā)現(xiàn)阿波羅承擔的不過是“預言傳遞者”的角色,而預言既不是這場悲劇發(fā)生的原因,也與犯罪動機毫無干系。因此神靈與神諭實際上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甚至后者所預言的對象也包括前者。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阿波羅提醒俄狄浦斯災難的發(fā)生卻不加以阻止,以及這場災難在十多年后才最終爆發(fā)的原因。而索??死账瓜胍ㄟ^這種神示展現(xiàn)的,是不可控的命運和理想之間的沖突。
俄狄浦斯在文中曾多次提到“命運”及其相關(guān)詞語。“那么就讓他去吧,盡管我命中注定要當場被殺,或者被放逐出境”(行668—670)?!芭錾线@樣的命運,我還能夠把話講給哪一個比你更應(yīng)該知道的人聽呢?”(行771—772)“羅克西阿斯曾說我命中注定要娶自己的母親,而且會親手殺死自己的父親”(行996—998)。由此可見俄狄浦斯實際是一個“傳統(tǒng)信仰的堅定信守者”,他相信命運的存在以及命運所具有的支配力。然而俄狄浦斯又弱化了這種支配能力,并以道德化的標準認識命運,以自身對于罪惡的評判規(guī)則考量命運,具體表現(xiàn)為他渴望依靠智慧和理性破解懸案、頑強斗爭的行為,以及實現(xiàn)建立秩序,成為城邦主人的理想。這也體現(xiàn)了俄狄浦斯自以為能掌控命運,卻沒想到走過的每一步都是朝向地獄,反過來說,俄狄浦斯如果不那么自作聰明,可能就不會自取滅亡。
事實上俄狄浦斯最終的結(jié)局實際上升到了一種悲壯的英雄自毀滅的行為,他本可以在中途結(jié)束調(diào)查,或直接選擇自殺,然而他并沒有聽任命運的捉弄,在不幸面前依舊展現(xiàn)出了獨立自主的意識、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澎湃的人性力量,索??死账箤嶋H上肯定了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斗爭精神。但俄狄浦斯最后順從了命運的安排,體現(xiàn)出他對于人的悲劇性的理性思索,即承認了命運的不可控性?!懊\是人性某種缺損的外化形式”,它意味著人的局限性,是一種強大的異己力量,而命運又往往以神靈的意志顯現(xiàn)。索??死账拐峭ㄟ^表現(xiàn)這種絕對的強制性,來劃分人神的界限,從而建立一個完善的神諭系統(tǒng)。
我們能夠在俄狄浦斯的“聰明”上看到索福克勒斯所要表達的三種觀點:智慧是預言自我實現(xiàn)的前提條件,即俄狄浦斯破解謎題和案件;智慧是不可或缺的幸福條件,即俄狄浦斯成為城邦的君主;智慧具有局限性,即俄狄浦斯自作聰明卻走向滅亡。因此我們要在認識人的限度與神靈、命運的絕對超越性的基礎(chǔ)上,充分發(fā)揮人的主體力量。
①⑤⑦傅守祥:《〈俄狄浦斯王〉命運主題與悲劇精神的現(xiàn)代性》,載于《世界文學評論》2006年第1期,第236頁,第235頁,第234頁。
② 〔古希臘〕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羅念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507—512行。本文所引文本均出自這個版本,為了行文簡潔,后文所引文本只隨文注出行碼,不再另行作注。
③ 張志揚:《偶在論譜系》,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前揭第85頁。
④ 劉淳:《斯芬克斯與俄狄浦斯王的“智慧”》,載于《外國文學研究》2014年第1期,第92頁。
⑥ 邱葉祥:《〈俄狄浦斯王〉:啟蒙浪潮下傳統(tǒng)信仰的更新》,載于《外國文學研究》2013年第2期,第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