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娟 陳 霞 陳巧芬 福建省立醫(yī)院急診觀察室,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
對患者進行全面、正確和快速地護理評估是急診科護士的基本要求,也是確保護理質(zhì)量的基礎[1]。但急診科工作量大,護士將大量精力用于患者搶救及護理,疏忽了提升自身護理評估能力。一般的“示教—模仿”培訓模式對低年資護士效果不理想。拋錨式教學模式已經(jīng)在醫(yī)學教育中得到較廣泛的應用,效果良好,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寫作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自身能力的方法[2]。本文探討拋錨式教學模式對低年資急診護士評估能力培養(yǎng)效果的影響,旨在改進急診護理評估教學模式。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參加急診護理評估能力培訓的84名低年資急診護士,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人。對照組中男2人,女40人,年齡21~26歲,平均年齡(23.42±1.02)歲;急診護理年限1~3年,平均(1.83±0.45)年;學歷:專科27人,本科15人;均為護士。觀察組中男3人,女39人,年齡21~26歲,平均年齡(23.51±1.09)歲;急診護理年限1~3年,平均(1.75±0.51)年;學歷:???9人,本科13人;均為護士。兩組護士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一對一”臨床帶教3個月,就急診護理中出現(xiàn)的案例進行分析,學員對不清楚或疑問之處向帶教老師請教。觀察組采用拋錨式教學模式:(1)設置課程:選擇急診科具有代表性且常見但較難評估的案例,設置若干臨床情境,要求涵蓋急診常見護理技術、與患者及家屬有效溝通、心理輔導等內(nèi)容;(2)教學實施:①創(chuàng)建情境:如“無明顯外傷昏迷”。②提出問題:培訓第1天選擇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問題作為學習內(nèi)容,即“拋錨”,如造成昏迷的可能性原因有哪些?急診遇到此類昏迷患者,首要的評估內(nèi)容是什么?如何評估?③自主學習:讓學員圍繞提出的問題(即“錨”)在臨床護理中進行自主學習、分析和討論,自己尋找答案。教師可建議學員查閱書籍、文獻及其他資料尋找和論證答案,為期1周。④協(xié)作學習:將學員隨機分組,組長講解、組內(nèi)討論,從而獲得答案。若不同組觀點不同,可通過自由辯論進行探討。教師隨時記錄學員表現(xiàn),適時引導學員進行深層次思考,最終獲得準確且深入的答案。⑤操作練習: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角色扮演練習,角色包括患者、家屬、醫(yī)生、責任護士和輔助護士,每次模擬練習時間30min左右,教師從旁指導和糾正錯誤。⑥培訓評價:情景模擬結束后,由帶教老師、護士長對模擬練習進行評價,并給出下一個情境和問題,循環(huán)以上培訓過程。
1.3 效果評價 采用自制護理評估能力自評問卷在培訓前和結束時對護士進行評估[3]:(1)患者一般情況評估:5分,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主管醫(yī)生、診斷等;(2)主要病情評估:15分,包括病因、既往史、臨床表現(xiàn)、相關檢查結果異常值掌握情況;(3)檢查及判讀能力評估:30分,包括呼吸、體溫、循環(huán)、癥狀、意識等狀態(tài)評估能力,體格檢查和判讀輔助檢查能力;(4)治療、護理及健康教育能力評估:25分,包括對患者治療目的、藥物不良反應等掌握情況,以及對患者飲食、鍛煉以健康指導的實施情況;(5)預見性評估及應對能力:25分,主要指對患者病情變化有預見性,并能提出有效、合理的解決方案??偡旨耙陨细黜椖糠种翟礁弑硎咀o士對護理評估能力越有信心。分別于培訓前和培訓后對參訓護士進行理論考核,2次考核題目難度相當,滿分為100分;采用模擬情景考核對參訓護士操作能力進行評價,由急診科醫(yī)師、護士長作為考官對學員急救儀器使用、急救技術操作以及綜合急救能力進行評價,每項滿分100分。采用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了解參訓學員對本次培訓效果的滿意程度,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士對本次培訓效果越滿意。
2.1 培訓前、后兩組護士護理評估能力自評評分比較 經(jīng)過培訓,兩組各項護理評估能力自評評分均顯著升高(P<0.05)。觀察組護士培訓結束時除“一般情況”評估以外的單項評分以及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培訓前、后兩組護士護理評估能力自評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同組培訓前比較,#P<0.05。
2.2 培訓前、后兩組護士考核成績比較 通過培訓兩組理論考核成績和操作技能中的急救儀器使用、急救技術操作、綜合急救能力考核成績均較培訓前顯著提升(P<0.05),且觀察組護士各項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培訓前、后兩組護士考核成績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同組培訓前比較,#P<0.05。
2.3 兩組護士培訓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士培訓結束時對培訓效果滿意度評分為(92.46±6.3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98±8.43)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傳統(tǒng)“一對一”帶教模式帶教過程隨意性強,計劃性較差,學員缺少主動參與的機會,學習主動性、興趣和信心不足,嚴重影響培訓效果。尤其是低年資護士,護理年限較短,缺乏經(jīng)驗,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低年資護士難以快速掌握護理評估技巧。拋錨式教學模式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使學員在真實情境中產(chǎn)生學習需求,通過自主學習和寫作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其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鍛煉學員評判思維。和傳統(tǒng)“一對一”帶教模式比較,拋錨式教學模式能夠極大豐富教學問題和手段,增強學員自主思考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但目前較少見到有關拋錨式教學在急診護士評估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報道。
本文以84名低年資急診護士作為觀察對象,比較了拋錨式教學模式與“一對一”帶教模式對護士急診評估能力的影響。結果表明,觀察組護士除“一般情況”評估以外的護理評估能力自評項目評分和總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且理論考核和情景模擬考核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何百蕙等[4]探討了婦產(chǎn)兒童醫(yī)院急診科護士規(guī)培中應用拋錨式教學法的效果,結果表明,拋錨式教學法組護士對培訓滿意度、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績均顯著高于傳統(tǒng)“一對一”教學組,與本文結果一致。在拋錨式教學中,參訓護士根據(jù)指導教師提出的問題,主動地去尋找、論證資料,充分獲取有效信息,在討論過程中積極主動交流,提高了護士參與培訓過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能夠增強護士對呼吸、體溫、循環(huán)、癥狀、意識等狀態(tài)評估的能力,增強對體格、判讀輔助檢查能力,同時還在培訓過程中加入了對心理、社會和預見性評估能力的培訓,使得培訓更為全面,學員主動性更強。情景模擬練習的演練更能使護士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對理論知識以及討論交流所學進行應用,避免了傳統(tǒng)培訓模式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此外,拋錨式教學預備了若干重要課題,而后在培訓過程中逐一學習,護士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就一個問題進行深入學習、討論;而傳統(tǒng)教學“一對一”帶教中缺乏教學計劃性,學員對于知識掌握較為分散,系統(tǒng)性較差,造成培訓效果不佳。
拋錨式教學模式能夠提高低年資急診護士護理評估理論和操作能力,提升其評估自信心,護士滿意度更高。提示拋錨式教學模式可作為急診科護士能力培訓的教學模式加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