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子恩
[摘 要]隨著教育科研的不斷“群眾化”,校本科研也逐漸形成星火燎原之勢。目前,朝鮮族學校正處于科研活動廣泛開展、科研體系逐步建立、科研影響逐步擴大的狀態(tài)之中。然而,朝鮮族學??蒲谢顒诱媾R科研作用難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科研意識弱、教師科研素質低等困境。在分析困境成因的基礎上,提出系統(tǒng)開展校本科研、積極開展校本科研培訓、建立校本科研協(xié)作體、強化朝鮮族學??蒲兄笇c服務、出臺系列激勵機制等對策。
[關鍵詞]朝鮮族;中小學校;個性化;校本科研;協(xié)作體
[中圖分類號]? G62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9)08-0102-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8.019
21世紀是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世紀,改革與創(chuàng)新更是學校發(fā)展的永恒主題,為了這一目標,中小學高度重視教育科研工作,并把教育科研當做解決教育教學實踐問題的重要途徑,以實現(xiàn)高速發(fā)展、特色發(fā)展的目標。然而,近些年來,許多學校尤其是朝鮮族中小學校在教育科研實踐中面臨著許多問題與困境,阻礙了學校改革與創(chuàng)新活動的開展。那么,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小學校在教育科研活動中究竟面臨了哪些困境,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應如何尋求突破,本文試對此問題做一探討。
一、朝鮮族中小學校教育科研活動的現(xiàn)狀
(一)成立專門管理機構,規(guī)范教育活動管理
朝鮮族中小學校均已意識到教育科研活動(以下簡稱科研活動)在解決教育教學問題、促進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中的重要作用,并予以高度重視。各校紛紛成立了主管科研活動的職能部門——教育科學研究處(室),代表學校全面負責科研活動的規(guī)劃與管理,組織與指導全校教師科學地開展科研活動。以延吉市為例,小學學段朝鮮族學校有9所,其中專設教科研辦公室3所、歸屬教導處3所、其他部門所屬3所,由一位副校長負責教科研工作;初中學段朝鮮族學校6所,專設科研辦公室2所、歸屬教導處2所、其他2所,由一位副校長負責教科研工作。教科處(室)針對學校的實際,負責科研規(guī)劃、課題管理、師資培訓、科研活動開展等,均制訂了較詳細的規(guī)章制度,并依據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地開展了相關科研活動。
朝鮮族學校教育科研管理的統(tǒng)籌部門是東北朝鮮民族教育科學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1997年加掛延邊教育科學研究所和延邊教育科學研究領導小組辦公室兩塊牌子,統(tǒng)籌負責東北朝鮮族以及延邊地區(qū)中小學校教育科學研究工作。1997年各縣市根據省教育廳文件精神成立了教育科學研究所。自此,朝鮮族基礎教育研究有了兩級管理與指導部門。目前,東北朝鮮民族教育科學研究所設有一個研究室,編制2人,其他兩個辦公室皆為行政管理性質。延吉、琿春、敦化等3個縣市教科所有編制10-12人,其中琿春、敦化為相對獨立所;其他縣市編制3-6人,歸屬教師進修學校領導。州、縣(市)兩級教科所統(tǒng)籌負責朝鮮族基礎教育科研規(guī)劃與管理工作,負責指導、管理和監(jiān)督中小學的科研工作,教科所的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到中小學校檢查指導中小學課題開展情況,并通過簡報的形式展現(xiàn)主管范圍內中小學校的科研活動,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目的。
(二)大力推進課題立項,促進教師廣泛參與教育科研
目前,國家、省、州、縣(市)4級相關部門每年都有課題立項活動,每所學校都能夠以集體或個人的名義申請課題立項。如2016年延吉市中小學校獲得延邊州教育科研立項30個,其中11所朝鮮族學校立項課題13個;2019年延邊州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開展了中期課題立項,共立項課題54項,其中23所朝鮮族學校立項課題28個(延吉市朝鮮族學校立項課題11項)。各縣市為有效促進教育局層面母課題的深入研究以及實現(xiàn)學校個性化研究,縣市教科所還組織開展縣市級科研立項活動。以延吉市為例,“十三五”期間批準立項市級課題170項左右,平均每所學校4項左右。據對延吉市東山小學(民族聯(lián)校)進行的調查顯示,該校在研課題5項,其中州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4項,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20人左右,占教師總數的20%。朝鮮族學校開展的課題,2/3為普通教育科研課題、1/3為民族教育科研課題。朝鮮族中小學校立項級別較高的課題一般由校長擔任課題負責人、相關教研組長和科任骨干教師擔任成員,在課題負責人領導下課題組成員開展研究活動。為了做好課題研究工作,有些學校還把課題細分為若干子課題,教師們分別開展研究,促使更多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活動中來。
(三)科研活動全程以改革為核心
朝鮮族中小學??蒲谢顒拥谋憩F(xiàn)形式多體現(xiàn)在如何改上。一般的研究活動程序是:首先,開題后由科研主任(或課題負責人)布置任務;其次,科研主任給課題組成員進行培訓;第三,課題組成員分別開展改革研究;第四,課題組成員于學期末分別匯報教學改革結果;第五,收集成果,迎接課題檢查。從課題實施的流程看,主要表現(xiàn)在如何改進課堂教學、如何改革教育教學管理、如何提高師生素質。在開題匯報、中期檢查、結題等環(huán)節(jié)上出示匯報課、研討課、展示課堂教學實踐成果、展示教研論文、展示課題總結報告等是課題實施的主旋律。可見“改”字貫穿課題研究活動的始終。
(四)組織教師參觀學習,努力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隨著科研活動的深入開展,充分暴露出教師科研素質的不足。為了有效彌補教師科研素質的不足問題,朝鮮族中小學校紛紛組織教師到知名學校參觀考察學習,促使教師接觸到了更多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認識到自己與先進學校的差距,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育科研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但外校的經驗難以解決朝鮮族學校教育科研的獨特問題,尤其是民族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外校的研究成果難以直接應用,也難以指導朝鮮族學校開展特殊教育教學問題的研究。
二、朝鮮族中小學校教育科研活動面臨的困境及其成因
(一)科研活動無法真正推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
統(tǒng)計近10年來朝鮮族學校的科研情況,各校開展的各級各類科研課題都已經超出10項,發(fā)表的教研論文也多達幾十篇,許多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工作與教育科研成果不相匹配,出現(xiàn)了“只開花不結果”的表面繁榮現(xiàn)象。這就使得人們對科研活動的作用產生了懷疑,發(fā)現(xiàn)科研活動在人力、物力、精力等方面投入較多,但產出效果卻不理想,由此有人認為學校不應該大張旗鼓地搞科研活動。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中小學校開展的課題有些是上級分配下來的課題,有些是為了立項而立項的課題。通過訪談中小學校長或科研所研究員了解到,學校有一定比例的立項課題缺乏針對性,與學校實際存在的教育教學問題結合不緊密,對于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價值不大。二是過份注重改而非研究,沒有發(fā)現(xiàn)可供指導改革的規(guī)律。調研發(fā)現(xiàn)整個科研活動中課題組的興奮點都集中在一個“改”字。而對改的依據,也就是內在規(guī)律的探索往往不夠重視,這就使得課題組的各項活動表面上看熱熱鬧鬧,但實際上卻沒有實質性突破,只能算是感性的再認識而沒有達到理性認識的結果;三是研究成果沒有得到有效推廣。通過訪談了解到,許多課題結題時并沒有形成可供推廣應用的研究結論,研究成果無法推廣應用到更廣的領域。
(二)朝鮮族中小學教師科研意識弱
調研發(fā)現(xiàn)中小學校存在教師不愿意搞科研的尷尬局面,如何把“要我搞科研”轉變成“我要搞科研”,針對這一問題許多學校領導都頭痛不已。究其原因有五,第一,沒有激勵機制??蒲谢顒邮且豁椥枰度胼^多時間、精力和熱情的活動。通過訪談教師了解到,在職稱評審過程中立項課題一般只有1-2分,發(fā)表論文只有3-5分,相當于1-2年的教齡分,份量較輕,且有的學校規(guī)定科研課題和論文分不累加,只能算最高分。另外在單項獎勵中,一般不專設科研獎勵,使得終年從事科研活動的教師得不到相應的勞動量的認可,內心不平衡感強烈。第二,教師的教學任務較重。當前,朝鮮族中小學校骨干教師周學時都在15-18學時之間,骨干教師又大多承擔著班主任工作,致使他們的教育教學任務就更加繁重。據教師們反映,他們每天從早晨一上班就投身到班級中,值到晚上下班離開班級,幾乎天天就是在上課、進班級、批作業(yè)、搞教研、備課中度過,沒有時間和精力考慮課題的事。認為搞課題是份外的事,能應付就應付,能不搞就不搞。第三,課題主持人多為校領導,而具體搞研究的卻是教師,但在課題結題時,得到相關證書的卻是領導和少數幾位參與的教師,大部分教師得不到應有的認證。第四,教師教學工作難以自主??茖W地開展科研活動是需要一定的空間的,這個空間既包括環(huán)境層面的、時間層面的,也包括政策層面和思想層面的。據教師們反映,教什么、教多少、怎么教、評什么、如何評等諸如此類可自主的事項,都已經成為它主,致使教師失去了改革探究的激情與熱情。第五,朝鮮族學校的教育科研在內容上有其特殊性。如雙語基礎上的第3種語言習得問題、雙語思維轉換問題、多元文化環(huán)境下的民族文化傳承問題、小型甚至微型班級環(huán)境的教學與管理問題、班級大比例(60%以上)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同普通學校那是難以借鑒的,需要單獨找到相關的理論和政策依據,分析出特殊的規(guī)律。以上幾點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朝鮮族學校教師的科研活動,急需突破性地解決。
(三)教師的科研素質較低
朝鮮族中小學?,F(xiàn)開展的科研課題研究均不夠規(guī)范,所形成的科研成果質量與水平也有待提高。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的科研素質低,難以滿足科學開展課題的需要。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中發(fā)現(xiàn),能夠對自己的科研能力給出積極評價的被調查者不到20.0%,80.0%的被調查者給出的是非積極評價。許多教師反映能夠方便朝鮮族教師看的朝鮮語類科研方法書籍很少,僅有的幾本書中相應內容不夠全面,無法滿足科學開展課題研究的需要。盡管主持過或跟著校領導參與過課題研究,但如何選題、如何進行課題設計、如何編制研究工具、如何駕馭研究方法、如何分析聚焦問題、分析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和影響因素、如何找到問題的成因等等關系課題開展水平的知識都沒有切實的掌握。科學開展教育科研活動需要具備選題與課題設計能力、研究方法的駕馭能力、信息資料的分析能力、成果的描述與評價能力、教學改革能力等5個方面的基本能力,無論缺少哪一個方面的能力都會嚴重影響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調查發(fā)現(xiàn)朝鮮族學校教師科研素質欠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斷層現(xiàn)象嚴重。朝鮮族學校教師的平均年齡雖然從5年前的45歲降到了40歲,但教師隊伍年齡方面中間斷層現(xiàn)象十分嚴重。而中年骨干教師恰恰是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的主要群體,這一群體教師的缺乏將嚴重影響科研活動的開展。其次,45歲以上教師職前沒有接受過教育科研方面的系統(tǒng)培養(yǎng),3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又缺乏教學經驗,難以挑起科研工作的大梁。第三,職后缺乏相關的培訓內容。延邊大學師范學院和延邊教育學院是開展朝鮮族教師培訓的主要部門,延邊教育學院在培訓過程中較少涉及教育科研的內容,原因在于缺少此方面的專家;延邊大學師范學院近幾年曾經開展過1次州縣兩級教科所研究人員培訓班(30人)、1次朝鮮族中小學??蒲兄魅闻嘤柊啵?0人)、也在其他培訓中滲透過幾次教育科研的內容,但培訓人數有限、培訓內容不夠系統(tǒng),總體效果一般。此外,朝鮮族教師由于受語言能力和研究內容特殊性的影響,普通培訓項目不能很好地滿足他們的特殊需要。第四,教育科研實踐對提升教育科研素質的作用不突出。調查發(fā)現(xiàn)參與和沒有參與過教育科研的教師在教育科研知識、教育科研能力等兩個維度上沒有顯著差別,自我評價均值都接近3.0(五點記分)。進一步深入了解發(fā)現(xiàn),在課題實施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很少得到專業(yè)化的指導與服務,給予的指導普遍是程序性和管理規(guī)范性層面的,原因是科研管理部門也缺乏科研專家,難以給予專業(yè)的指導,致使科研活動不夠規(guī)范和科學,教師的科研活動多停留在原有水平上。第五,教師不善于自主學習。教師雖然是引領和促進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的群體,但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教師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愿和不會主動學習,沒有自己明確的科研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學習內容,沒有掌握相關的學習方法,可見,教師還不能主動適應學校教育科研的要求,從而個性化地提升自己的科研素質。第六,參觀學習作用不大。教師雖然有許多外出學習考察的機會,但在考察學習過程中,對方學校往往介紹的是建樹怎樣的理念、如何開展改革、取得了哪些改革的效果、形成了哪些社會影響。至于如何開展系統(tǒng)研究、有哪些規(guī)律性發(fā)現(xiàn),則介紹得很少,使得教師參觀學習感觸多、行動少。綜上所述,教師沒有科研知識與能力的發(fā)展途徑,其科研素質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中小學校教育科研活動突破困境的對策
(一)系統(tǒng)開展校本科研
朝鮮族中小學教育既面臨普通教育的共性問題,也面臨民族教育的個性問題,學校的教育科研活動要兼顧兩者。要把本校教育教學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作為研究對象,精準申請各級各類課題立項。在聚焦問題過程中,要找準社會轉型發(fā)展、國家重大教育改革、教育現(xiàn)代化以及特色與優(yōu)勢發(fā)展提出的新要求,立足學校教育教學實踐提出新問題。學校應做好中長期科研發(fā)展規(guī)劃,圍繞學校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凝煉母課題,在母課題的基礎上分解子課題,使母課題、子課題能夠較好地引領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的發(fā)展和學校的發(fā)展。讓每位教師看到課題研究對學生發(fā)展、教師發(fā)展、學校發(fā)展的價值,變“要我研究”為“我要研究”。
在課題實施過程中,要讓全體教師充分認識到改革是建立在規(guī)律性發(fā)現(xiàn)基礎上的,沒有研究的改革是盲目的。因此,在課題實施的前期,應組織課題組成員全力開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問題及成因的研究,為科學地制定問題解決方案奠定基礎;課題實施的中期,應組織課題組把規(guī)律性發(fā)現(xiàn)應用到問題解決方案的研制中,科學地提出問題解決方案;課題實施的后期,應組織課題組開展實踐驗證和效果分析,完善理論與實踐成果;課題結題后,應及時推廣應用課題成果,培育教學成果,促進課題發(fā)揮更大的效益,使每一位課題組成員都有獲得感和成就感。
(二)積極開展校本科研培訓
校本科研成敗的關鍵在教師的科研素質,應針對教師科研知識和科研能力的形成建立持續(xù)實現(xiàn)教師科研素質發(fā)展的校本科研培訓體系,以實現(xiàn)教師科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針對朝鮮族學校教育科研對象的特殊性、研究活動主體的特殊性,教育科研培訓應以校本培訓為主。具體做法為:第一,抓住各主要科研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科研素質的發(fā)展需要開展校本研修。主要科研環(huán)節(jié)包括選題環(huán)節(jié)、課題設計環(huán)節(jié)、開題環(huán)節(jié)、研究工具研制環(huán)節(jié)、具體方法運用環(huán)節(jié)、信息處理環(huán)節(jié)、改革環(huán)節(jié)、效果判斷與分析環(huán)節(jié)、成果凝煉環(huán)節(jié)、結題環(huán)節(jié)與鑒定環(huán)節(jié)、成果應用推廣環(huán)節(jié)等,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培訓,以提高各環(huán)節(jié)的研究質量與水平。第二,開展包括民族教育理論在內的理論培訓。針對朝鮮族學??蒲谢顒用媾R的特殊現(xiàn)象與問題,需要應用民族教育理論去解讀、去論析,應適時給參與課題的老師予以補充和應用。第三,學校應組成校內外相結合的培訓專家團隊。每一所朝鮮族學校的科研培訓資源都是有限的,科研培訓能力也都有不足之處,應聯(lián)合延邊大學、東北朝鮮民族教育科研所等優(yōu)質培訓專家,組成共享的專家團隊,及時滿足老師們的科研素質發(fā)展需要。第四,有針對性地培育科研梯隊。針對學校教師隊伍斷層的實際,在45歲以上教師群體中重點培養(yǎng)3-5位科研領軍人才;在35-45歲教師群體中重點培養(yǎng)20位科研骨干,讓他們發(fā)揮科研活動的中堅作用;在青年教師中培育10位左右科研新苗。力求通過一個周期的校本培訓,打造出5個左右科研團隊,為學??蒲谢顒痈蠓秶拈_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建立校本科研協(xié)作體
基于朝鮮族學校教育科研資源匱乏的現(xiàn)實,建議組建中小學-教師研修機構-科研所-大學等4家共同參與的科研活動協(xié)作體,科研活動協(xié)作體可以根據朝鮮族學校教育科研活動的領域組建若干個子協(xié)作體。如民族學校改革與發(fā)展問題、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問題、民族文化傳承問題、學生發(fā)展問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問題、家庭教育問題等6大領域,針對6大領域可以組建6個子協(xié)作體,定期開展研討活動和交流活動,分享理論與實踐成果,推廣應用研究成果,引領科研活動的深入開展。每一個子協(xié)作體可以建立數字支撐平臺,建立理論分享、案例分享、資源分享、成果分享、討論交流和個性咨詢功能,隨時滿足不同學校、不同課題組、不同教師的個性需要,真正讓科研課題既開花,又結果。
(四)強化朝鮮族學校教育科研的指導與服務
針對朝鮮族學校教育科研指導與服務跟不上的問題,州、縣(市)兩級科研所以及學??蒲泄芾砣藛T應引起高度重視。首先,科研所和學??蒲泄芾砣藛T應提升科研素質,做到懂教學、會研究、善指導、能服務,切實履行好指導與服務職責;其次,利用數字平臺和巡回指導機制,跨時空地開展指導與服務;第三,對選題、課題設計、開題、課題實施、教學改革、成果凝煉、結題等7大課題實施環(huán)節(jié)應給予針對性指導與服務;第四,開發(fā)微課、慕課等,把課題設計、研究工具設計、研究方法運用、信息處理等主要研究環(huán)節(jié)清晰呈現(xiàn),解決教師們的痛點和難點問題。
(五)出臺系列科研激勵機制
學??蒲谢顒拥闹黧w是教師,只有教師的思想解放了,才能建立起自由的、活躍的、不斷創(chuàng)新的學術群體。第一,應從績效、職級晉升、評優(yōu)等幾個方面獎勵科研活動的優(yōu)秀分子;第二,應給予科研活動人員更多的教學自主;第三,應減輕科研骨干成員的教學負擔;第四,應從經費上保障課題研究活動的充分開展;第五,應給予科研骨干成員更多的參觀學習考察機會;第六,應為科研成果搭建更多的學術交流、應用推廣平臺;第七,給予更多普通教師主持課題的機會。
總之,科研素質是教師的重要品質,科研活動是實現(xiàn)學校快速發(fā)展、特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應從提升教師科研素質、提高科研活動科學性與規(guī)范性、強化科研活動指導與服務入手,切實解決朝鮮族學校科研活動面臨的困境,實現(xiàn)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偉平,趙凌.當前中小學校本教研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研究,2007,06
[2]韓江萍.校本教研制度:現(xiàn)狀與趨勢[J].教育研究,2007,07
[3]肖川,胡樂樂.論校本教研與教師專業(yè)成長[J].教師教育研究,2007,01
[4]孟憲樂.農村“立體化校本教研”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課程.教材.教法,2006,04
[5]張偉平.中小學校本教研:如何走出誤區(qū)?[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12
[6]李敏.校本教研現(xiàn)狀之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05
[7]劉方.校本教研的理念及特征簡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02
[8]孫來勤,秦玉友.校本教研與西部農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契合及促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02
[9]劉杰.教育科研要做到四個“真實”[N].中國教育報,2019-05-23(007).
[10]陳茜伊,賴秀龍.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構思需要“小題大作”[J].教學與管理,2019(15).
[11]崔保師,殷長春.努力開創(chuàng)教育科研工作新局面[N].中國教育報,2018-12-18(002).
Discussion on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Fresh and Middle Schools
YU Zien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mass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chool-based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gradually formed a trend of sparks. At present, Korean schools are in the state of extensive research activities, 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ystems, and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However,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of Korean schools are facing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difficulty of full pla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eak awareness of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low quality of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dilemmas, it proposes systematically carrying out school-based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ely carrying out school-based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establishing school-based scientific research collaboration,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guidance and services of Korean schools, and introducing series of incentive mechanisms.
Key words:?? Korean ethnic minorit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ersonalise; school-based research collab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