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博物館展覽提供了不同的選擇,而多媒體技術在產品陳列展示中也得到了高度的應用。筆者就博物館的實際要求為出發(fā)點,對博物館如何進行展品的場景復原和藝術化創(chuàng)新方面進行深度探究。由于在博物館展覽當中,大多都是以歷史故事為背景來介紹一個展覽品,但這種舊式的展覽手段已經漸漸不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在科技進步的當代社會尤其是數(shù)字化技術應用高度發(fā)展的背景下,將這些高科技手段應用在博物館陳列展示中,不僅可以描述,營造不同的展覽氛圍,更可以創(chuàng)新運用不同方式來解讀文物,更深層次的敘述文物的歷史底蘊。而通過這些新興技術,可以讓博物館陳列展示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關鍵詞】新數(shù)字時代;博物館展覽;多媒體技術
想要了解一個國家或者城市最好的方法就是走進它的博物館,去接觸他們的原始文化,了解他們的歷史背景。因此,博物館作為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的承載體,可以說是城市文化建設的第一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浮現(xiàn)于世人眼中的文物也越來越多,可供博物館選擇的展品也越來越多。但是,如何將觀眾和文物之間的聯(lián)系拉近,加深觀眾對展品內容的理解,成了最大的問題。在數(shù)字化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當今時代,博物館也不可抵擋的開始利用科技的力量,為了能夠更好地展示文物背后的歷史,博物館開始在展覽中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和多媒體進行介紹,更好的加強了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本文會針對數(shù)字化技術發(fā)展對博物館展品陳列的影響,以及將來的發(fā)展趨勢進行相關分析。
1、文化與科技碰撞的美
大多數(shù)的博物館開放已有很久的歷史,場館內的很多設計都比較老舊,這個時候,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優(yōu)點就突顯出來。大部分的多媒體應用占地面積小,但互動性強。比如說投影儀就可以將文物背后的歷史背景,甚至與之相關的歷史人物通過視頻展示出來。讓觀眾充分了解展覽品所處時代的人文,政治,軍事等其他背景。一改博物館一貫的沉悶氣氛,寓教于樂且老少皆宜。當展覽品破損程度較高的時候,則可以通過3D打印,全息投影等技術,直接將展品進行復原,讓觀眾可以看到那些精妙的設計[1]。陳列語言作為博物館展示的一個重要部分,將數(shù)字化技術運用到陳列語言當中,則可以使之變得更加新穎。比如,將博物館的展柜,畫框等道具與展所展示的文物進行創(chuàng)新。再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將平面文物變?yōu)?D立體,甚至有聲,或者將一些較小的文物進行放大,全息可觀看。比如在2008年的上海世博會中,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圖》,就時經過了數(shù)字化處理以后,將原畫放大,并配合后期的藝術創(chuàng)作,賦予了作品新的生命,讓觀眾可以以一種更為生動的方式來觀看展品。這樣的方法相對于博物館一貫所用的封閉式掛展要更好一些。讓畫中的河流真實的動起來,瀑布有水聲,動物會奔跑,人物與觀眾有眼神交流。讓各種藝術品結合數(shù)字化技術,展示出更高層次的藝術效果,復原場景等等,讓陳列語言結合高科技的魅力后更為豐富[2]。使觀眾身臨其境,展覽中不僅得到了視覺震撼,更加能夠感受到歷史,真正得到文化教育。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博物館應該大力充實自身的文化底蘊,增加展覽內容,加強與觀眾的互動,通過不同的技術手段,方向去開發(fā)文化產品,展示文物的內涵,讓觀眾可以更加簡單的了解展品背后的教育意義。
2、數(shù)字化技術在博物館實際運用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在當今社會,“互聯(lián)網+”的大背景下,“互聯(lián)網+博物館”的創(chuàng)新形式,可以說是博物館和數(shù)字化技術合作的最好時機。博物館應該摒棄舊觀念,結合當下熱門,將技術與文化結合,打造高層次的展覽。但是在在數(shù)字化技術應用的過程當中,必須得配備一些具有相關專業(yè)技術的人員,而這些人員的匹配也是一個問題。因為只有一些擁有專業(yè)技術的人員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才可以讓博物館的數(shù)字化展覽有序進行。在缺乏這些技術人員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更加細化這些人員的分配以及他們的工作范圍,讓這些技術人員帶動其他的工作人員學會如何應用這些設備。培養(yǎng)一批有技術,有才華的多功能人才隊伍,既要精通文物的保養(yǎng)和管理,又要熟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充分的提高博物館的發(fā)展?jié)摿透偁幜ΑI造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博物館。由于在設置數(shù)字化裝備的時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博物館需要在這方面做出一定的投入,才會有后期的收入。但是這些數(shù)字化的設備在后期也是需要不停的維修和升級,而人才的引進和培養(yǎng)上面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3]。
同時,博物館應該堅定自身最初的目標是展示文物本身,萬萬不可喧賓奪主,一味的依靠那些數(shù)字化的技術來吸引眼球,讓博物館變成了科技館。因此,在管理博物館時,應該進行初步的設計,將產品內容,文化背景,觀眾需求,場館條件等各種因素綜合起來,因地制宜。因為并不是每一件展品都需要多媒體的應用。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全面的設計理念,才可以將展覽提高到新的層次。
有時博物館在進行一些主題展覽的時候,需要展示一些非當?shù)匚幕恼蛊?,這時了解展品所屬地的文化背景以及與當?shù)夭┪镳^的交流就變得異常重要,比如:首都博物館在“王后 母親 女將-紀念陰虛婦好墓考古發(fā)掘40周年特展”中所引用的VR技術就完美的將歷史文化與數(shù)字技術相結合,并且做到了非本地展品,但不讓觀眾覺得奇怪。讓觀眾在北京展館中直接體驗到婦好墓的真實情況,帶給觀眾極大的震撼[4]。
結語:
總之,不管展品展示是否應用到了多媒體設備和數(shù)字化技術,博物館都應該不忘記根本,做好文化教育的基本要求,而應用到這些高新電子設備的展品,就應該保證好設備的正常工作,管理人員應該更加謹慎,做品前期宣傳,中期維護和后期升級的問題。避免出現(xiàn)開館后,展品卻沒有辦法正常展出,或者多媒體設備突然癱瘓導致的問題,做到盡善盡美,給觀眾更好的觀感體驗。千萬不能將這些科技化設備作為一次性的快餐文化,應該將他們高效應用,不浪費他們的功能,就科技發(fā)展的未來趨勢而言,博物館與數(shù)字技術結合的未來非常樂觀,只要做好兩者之間的平衡,并且保證不浪費資源,不忘初心,那么數(shù)字時代也可以有深層次的文化美。
參考文獻:
[1]胡永祥.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陳列展示中的應用[J].長江叢刊,2016(21):185-185.
[2]陳仕樺.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v.21;No.380(14):139-140.
[3]楊敬芝.多媒體技術下博物館動態(tài)陳列探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7(6).
[4]陳仕樺.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v.21;No.380(14):139-140.
作者簡介:
吳建平,廣東省集美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廣東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