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多由于冠狀動脈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引發(fā)心肌缺血性壞死。相關(guān)文獻顯示,AMI已成為發(fā)展中及發(fā)達國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且有年輕化趨勢,對病人生命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1]。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生活飲食習慣改變,AMI病人呈逐年增高趨勢[2]。AMI具有發(fā)病迅速、病情進展快、病死率高等特點,早期溶栓可預(yù)測AMI心血管并發(fā)癥及死亡事件,以降低病死率[3]。本研究探討氨基末端B型利鈉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olub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ST2)水平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心內(nèi)科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48例,入選標準:年齡65~80歲,經(jīng)心電圖、心肌標志物檢查及臨床癥狀綜合診斷;符合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指南中的相關(guān)標準;起病至入院時間1~7d。
排除標準:心肌梗死病史及置入支架史;患有其他心臟疾?。缓喜乐匦穆墒С?、心房顫動等,需安裝心臟起搏器;合并嚴重感染性疾?。患甭宰儜B(tài)反應(yīng)性疾??;免疫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疾??;合并嚴重肝腎肺疾病、惡性腫瘤及代謝性疾病;已發(fā)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溶栓前死亡及溶栓失敗病人。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入院后所有病人均給予心電監(jiān)護、建立靜脈通道、備血、完善各項檢查等,并給予溶栓治療。常規(guī)溶栓前給予阿司匹林(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080078;廠家: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規(guī)格:每片0.1 g)每次0.3 g,嚼碎頓服,5 d后每次0.1 g,每日1次;硫酸氫氯吡格雷(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542;廠家: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每片25 mg)300 mg,次日開始口服,每次75 mg,每日1次;他汀類藥物。溶栓藥物為瑞替普酶[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30095;廠家:愛德藥業(yè)(北京)有限公司;規(guī)格:每支5×106U]1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快速靜脈輸注,30 min內(nèi)輸注完畢,12 h后5 000 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2 h 1次,連續(xù)注射5 d。根據(jù)病人病情變化,給予降壓、抗心律失常及對癥治療等。
1.2.2 標本采集及測定 入院確診后,即刻抽取靜脈血5 mL置入兩支一次性真空試管內(nèi),其中1支試管3 mL血液標本加入抑肽酶(500 U/mL)和10%乙二胺四乙酸(30 μL);另1支試管2 mL血液標本加入肝素抗凝。標本采集及送檢過程均嚴格按照相關(guān)操作進行。將實驗室標本以4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ELISA)測定NT-proBNP及sST2含量,試劑盒均由R&D公司生產(chǎn)。
1.3 分組及觀察指標 根據(jù)病人入院后NT-proBNP水平分組,取中位值為界限,增高為A組,降低為B組。分別于溶栓后1 d、3 d、5 d抽取外周靜脈血送檢,觀察治療后不同時間病人sST2、NT-proBNP水平變化,并觀察兩組溶栓后再通率,治療期間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發(fā)生率。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實驗室檢查NT-proBNP水平118.66~485.66 pg/mL,中位值154.95 pg/mL,>154.95 pg/mL為A組65例,≤154.95 pg/mL為B組8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注:兩組各項比較,P>0.05
2.2 兩組溶栓后不同時間再通情況比較 溶栓后30 min、60 min及120 min,兩組再通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兩組溶栓后不同時間再通情況比較例(%)
組別例數(shù)溶栓后30 min溶栓后60 min溶栓后120 minA組6511(16.92)20(37.74)34(52.31)B組8315(18.07)26(31.33)42(50.60)χ2值0.0330.0050.042P0.8550.9420.837
2.3 兩組溶栓后不同時間sST2、NT-proBNP水平比較 溶栓后1 d、3 d、5 d,A組sST2、NT-proBNP水平均高于B組同時間(P<0.05),溶栓后A組sST2、NT-proBNP水平均降低;溶栓后5 d,A組sST2、NT-proBNP水平均低于同組溶栓后1 d(P<0.05);溶栓后3 d、5 d,B組sST2、NT-proBNP水平均低于同組溶栓后1 d(P<0.05)。詳見表3。
組別例數(shù) sST2(μg/L) 溶栓后1 d 溶栓后3 d 溶栓后5 d NT-proBNP(pg/mL) 溶栓后1 d 溶栓后3 d溶栓后5 dA組6552.56±17.2848.96±16.3447.63±15.321)305.44±135.65298.43±152.62253.74±160.411)B組8315.68±9.2212.30±9.531)11.12±9.751)85.79±20.1670.76±19.631)53.74±16.781)t值16.66017.07412.33614.56117.07411.291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與同組溶栓后1 d比較,1)P<0.05
2.4 兩組隨訪期間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A組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發(fā)生率均高于B組(P<0.01)。詳見表4。
表4 兩組隨訪期間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AMI是臨床常見的心臟急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本病的發(fā)生基礎(chǔ),粥樣硬化斑塊急性破裂或糜爛引起冠狀動脈痙攣或血栓梗死,心肌供血、供氧減少或中斷,導(dǎo)致心肌電生理、機械應(yīng)力等一系列改變,以老年病人居多,且具有年輕化發(fā)展趨勢[4]。早期診斷、早期溶栓、及早恢復(fù)冠狀動脈血流灌注以挽救瀕臨死亡的心肌細胞,挽救病人生命,緩解臨床癥狀為主要治療目的[5]。隨著醫(yī)學不斷進步,溶栓藥物不斷更新,藥物溶栓已成為各級醫(yī)院常用的有效方法。研究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再通后,部分病人發(fā)生惡性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可能與自由基再損傷、心肌電生理改變等有關(guān)[6-7]。心血管不良事件多發(fā)生迅速、搶救難度大、死亡率高,通過早期預(yù)防,挽救病人生命。
NT-proBNP是目前公認的心功能紊亂的敏感指標,已成為臨床診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標[8]。由心室及心房肌分泌腦利鈉肽裂解而成,具有抑制交感神經(jīng)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活性的作用,從而達到擴張血管、降低心臟負荷目的[9-10]。NT-proBNP具有半衰期長(60~120 min)、穩(wěn)定性強(不受晝夜影響)、個體變化小等特點,適合作為臨床檢驗指標。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顯示,NT-proBNP作為早期預(yù)測心力衰竭的臨床指標,亦可指導(dǎo)臨床用藥,以降低病死率[11]。血清sST2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一種新型ST2受體,在機械應(yīng)力作用下由心肌細胞產(chǎn)生,發(fā)揮阻斷炎性因子白細胞介素-33作用,達到抗心肌肥大、抗心肌纖維化及抗動脈粥樣硬化目的[12-13]。相關(guān)研究顯示,血清ST2水平診斷AMI無重要價值,但與心力衰竭、心功能有關(guān)[14-15]。有研究顯示,NT-proBNP低水平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67%[16]。相關(guān)研究顯示,NT-proBNP低水平的非應(yīng)急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達22.76%[17]。可見單一指標不能作為溶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預(yù)測指標。
血管再通后產(chǎn)生大量自由基及代謝產(chǎn)物,加重心肌再損害心肌功能障礙,NT-proBNP和sST2水平表現(xiàn)為增高狀態(tài)。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以NT-proBNP中位值分組,兩組一般資料、溶栓后不同時間再通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溶栓后1 d、3 d、5 d,A組sST2、NT-proBNP水平均高于B組同時間(P<0.05),溶栓后A組sST2、NT-proBNP水平均降低;溶栓后5 d,A組sST2、NT-proBNP水平均低于同組溶栓后1 d(P<0.05);溶栓后3 d、5 d,B組sST2、NT-proBNP水平均低于同組溶栓后1 d(P<0.05)??梢姡珹組溶栓后NT-proBNP、sST2下降不明顯,說明A組心肌再損傷程度高、機械應(yīng)力較大。血管再通后,心肌細胞處于自我修復(fù)狀態(tài),保護性指標逐漸降低,若持續(xù)增高,表明損傷存在或損傷未緩解。A組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發(fā)生率均高于B組(P<0.05),可能由于損傷程度未緩解或仍存在結(jié)果。B組溶栓后發(fā)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病人均為溶栓后sST2、NT-proBNP水平不降反升或下降水平不明顯病人。結(jié)果表明,sST2、NT-proBNP水平反映心肌細胞損傷程度及損傷是否緩解,可作為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的預(yù)測指標。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AMI發(fā)生后,心肌缺血、缺氧改變心肌機械應(yīng)力,表現(xiàn)為心肌功能障礙,同時NT-proBNP、sST2水平也升高,相關(guān)研究顯示sST2水平在AMI病人測定無意義,僅與預(yù)后有關(guān)[18-19]。有研究顯示,NT-proBNP對非ST段提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斷及危險分層具有臨床意義,但對ST段提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意義不明顯[20],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NT-proBNP、sST2為保護性指標,AMI再通后持續(xù)增高或不降反升,病人預(yù)后不良,易發(fā)生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應(yīng)給予合理預(y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