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瑩
【中圖分類號】R82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074-02
在做完腹部手術之后,很多患者往往不注意護理,因而引起傷口久不愈合,也使病情的好轉變得緩慢,因此,腹部手術后,一定要注意一下細節(jié),這樣才能有助于患者盡快恢復。
1 慎選臥位姿勢
腹部手術后病人的臥位姿勢是否正確和患者的安危直接相關。在全麻未清醒前,患者需平臥,頭轉向一側,這樣能夠有效防止因嘔吐物的誤吸而引起的窒息。對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術后,患者需平臥6小時,并且不能枕枕頭,這樣能夠減少麻醉后的頭痛。若患者腹腔出現感染,麻醉期后應取半臥位,這樣能夠使炎性滲出物于盆腔聚集,從而避免膈下膿腫的出現。
2 關于飲食
一般的中、小型手術,術后不需嚴格限制飲食,但是對于較大的手術,患者則需要待正常排便或排氣之后才能夠進食。進食的原則一般先是易消化和易吸收的流食,然后逐步恢復正常飲食,例如從果汁、開水等不帶渣的飲料,再到小米粥、大米粥等,再過渡到面片、爛面條等,最后恢復到普通飲食。在此期間,一定要忌牛奶、糖類、豆制品類飲食,切忌喝碳酸飲料和飲酒,以防發(fā)生腸道脹氣。
3 別亂動傷口
腹部手術后患者不宜亂動,更不能將覆蓋傷口的紗布隨意揭開,也不能用水清洗傷口或者用手觸摸傷口,一定要使傷口嚴格保持干燥,如果患者不小心污染或者弄濕了紗布,一定要立即向醫(yī)護人員請求給予更換,這樣才能避免切口的感染化膿。
4 盡早活動
局麻下的一般手術,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讓患者盡早開始活動,對于大手術后的患者,應在手術次日在醫(yī)護人員的幫助和指導下進行四肢屈伸運動和深呼吸運動,并逐步增加活動范圍和活動量。對于沒有禁忌癥的患者,術后第二天就可以逐漸坐起,也能在攙扶下離床走動,活動的時間可以逐漸延長。陪護人員可以拍打病人的背部,并囑咐其用力咳嗽,這樣能夠有效減少下肢形成深靜脈血栓的機會,也能有效減少出現肺不張和肺部感染等的并發(fā)癥,還能利于膀胱功能和胃腸道功能的迅速恢復。
5 腹部術后腹水的處理
腹部術后,患者的身體可能會出現腹水的表現,此時需要用藥物進行控制,這樣才能使腹水現象得到有效的緩解,也使腹水問題的加重得到有效避免。如果患者腹部手術后腹水較嚴重,此時可能要再次進行手術來使其得到控制,才能將腹水進行有效的抽出,從而使身體問題得到有效的緩解。若患者出現腹水癥狀,還需通過控制日常飲食來進行緩解,患者平時需多注意休息,從而有利于自身身體的恢復,同時,患者還應注意避免過度勞累,因為過度勞累容易導致問題加重,此外,平時患者適當做一些鍛煉,這樣有助于緩解身體的癥狀,也能夠有效避免其他問題的出現。
6 切口疼痛的問題
當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的切口常會開始疼痛,并在24小時內疼痛達到高峰,大約疼痛持續(xù)48~72小時后就可自行緩解,但如果手術后的4~5天,患者的切口處持續(xù)疼痛并且慢慢加重,此時患者需配合醫(yī)師找到其癥狀產生的原因。
7 發(fā)熱問題
正常情況下,患者在術后的3~5天內,其體溫可上升到38℃左右,這也就是臨床所謂的術后反應熱,對于這種情況,患者不必緊張,如果患者的體溫持續(xù)上升達到38℃以上,此時就應對感染的可能產生警惕,一定要特別注意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灶和傷口感染的存在。
8 排尿困難的問題
排尿困難多發(fā)生在盆腔手術和肛門直腸術后的患者,一部分患者可能是因為對臥床排尿不習慣而導致的,如果病情允許,醫(yī)護人員可幫助患者在排尿前改變姿勢,也可以按摩或熱敷膀胱區(qū),從而促進排尿。如果一般的措施都無效,就需在無菌操作下對患者進行導尿,并對其留置導尿管。
9 惡心、嘔吐的問題
麻醉恢復的過程中患者出現惡心、嘔吐是常見的反應,其可能是由鎮(zhèn)痛劑或麻醉劑的副作用引起的,一般情況下,鎮(zhèn)痛藥或麻醉藥的作用消失后,這些癥狀就會隨之停止。如果患者嘔吐比較頻繁,就要考慮到患者是否有機械性或麻痹性腸梗阻以及急性胃擴張。
10 呃逆的問題
術后出現的呃逆癥狀基本上是暫時性的,大都能夠自行停止,如果患者出現連續(xù)不斷、頑固的呃逆癥狀,就要考慮是否有膈下感染,應對患者做進一步的檢查,避免發(fā)生不測。
11 術后腹脹的問題
術后腹脹多由術前對胃腸道的準備工作不夠充分引起,在術后,患者腸蠕動減弱,從而導致腸腔內積聚了過多由食物腐敗產生的氣體,這樣就易使腸道充盈,從而引發(fā)術后腹脹。
患者的胃腸道積氣過多也可引起術后腹脹,術后胃無力是指腹部術后產生的一種胃排空延遲的臨床綜合征,其屬于功能性,又稱之為胃麻痹。臨床主要癥狀為術后的2—3周或4—8天,患者出現惡心、嘔吐、上腹部飽脹感,其嘔吐物中一般都會出現膽汁?;颊叽蠖鄶刀际切g后進食通暢,然后產生嘔吐,經胃腸減壓或嘔吐完后,其癥狀會得到明顯的緩解。對于胃麻痹綜合征,我們尚不清楚病因,但其主要因素可為以下幾方面。
11.1 精神因素 大多數病人在住院時,其精神過于緊張,由此出現的一些情緒改變在外環(huán)鏡的刺激下,患者的胃腸道可能會出現一些生理性的變化,從而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
11.2 手術因素 手術時間過長、牽拉腸管過久或過重、胃壁挫傷較重、腹腔濕度和溫度的變化、手術創(chuàng)傷、術后腹腔感染等因素都可引起患者出現胃麻痹綜合征。
11.3 損傷了迷走神經的主干
無神經支配的情況下,殘胃處于一種低張力的狀態(tài)。
11.4 有炎癥水腫發(fā)生于殘胃本身
11.5 膽汁反流
導致反流性胃炎,從而對胃的正常排空產生干擾。
11.6 飲食改變
術后進食高蛋白、高脂肪或術后進食過早,都可引起胃的不適應,從而導致胃壁水腫的加重。對牛乳不耐受的病人,因為其腸道對乳糖酶缺乏,因此患者不能對牛乳的乳糖進行消化,而乳糖的發(fā)酵可以產生氣體 這樣就會引起患者腹脹。此外,植物纖維的大量攝入也容易導致患者腹脹[1-2]。
12 術后后背痛的問題
有些患者在做完手術后,昏昏沉沉,渾身疲憊,睡覺睡覺長,睡醒之后切口疼痛,此外還會覺得背痛,其實背痛并沒有什么關系,其主要是因背部長時間的受壓引起,患者通過背部按摩、翻身,其癥狀很快就會得到緩解[3]。
參考文獻:
[1] 李彥文,楊衛(wèi)東,高法堂.液體治療對老年腹部手術患者術中狀況和術后康復的影響[J].雙足與保健,2018,27(3).
[2] 黃友美.早期活動干預對婦科腹部手術后患者康復的影響[J].雙足與保健,2017,26(10).
[3] 吳玉國.早期功能鍛煉對腹部手術后患者胃腸功能康復的影響[J].雙足與保健,201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