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軍(通訊作者) 沈紅霞
100026團結湖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北京
骨質疏松癥作為常見的骨科疾病,在中老年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主要為機體受到各種因素導致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增加骨脆性和骨折發(fā)生率,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因此需重視防范[1]。如今社區(qū)中老年人口數量增多,故應重視社區(qū)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篩查,了解高?;颊咔闆r,以實現早期進展中實現控制,避免發(fā)生相關性骨折[2]。為此,本次研究對社區(qū)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篩查及其影響因素進行探討,詳細報告如下。
2018年5-12月選擇北京市團結湖地區(qū)3 個社區(qū)中年齡居民2 542 名,進行問卷調查并配合超聲骨密度儀篩查。
方法:問卷調查配合身體測量開展,由經培訓調查人員采取面對面詢問、指導及測量等方式進行集中調查,包含性別、年齡、身體、體重等基本資料,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健康狀況,并采用國際骨質疏松癥基金會(IOF)1 min測試題,包含10題,任意1題答案為“是”則判定為骨質疏松癥高?;颊?。依據《中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檢測報告2010》進行生活方式調查,包括食用奶類及制品、咖啡,日照、口味偏重等,并調查其跑步、步行、騎車、肌肉鍛煉等情況。同時結合超聲骨密度儀篩查結果得出相應評定。
統(tǒng)計學處理:數據利用SPSS 17.0 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社區(qū)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篩查結果分析: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 542份,剔除年齡不符合要求、填寫不規(guī)則等紊亂,得到有效問卷2 539 份,回收有效率為99.88%。其中男1 312 名,女1 227 名,年齡65~80 歲,平均(68±2.67)歲。2 539 名居民共篩查骨質疏松癥高危者500 名(19.69%),其中男267 名,女233名,年齡65~80歲,平均(70±1.84)歲。
表1 社區(qū)骨質疏松癥高危影響因素分析[n(%)]
社區(qū)骨質疏松癥高危影響因素分析:骨質疏松癥高?;颊吲c非高?;颊吣挲g、文化程度、慢性病史、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體重指數等比較差異顯著,即上述因素均為社區(qū)骨質疏松癥高危影響因素,其中以慢性病史、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最為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根據相關研究可知,年齡超過40 歲均存在較高的骨質疏松癥發(fā)生率,且年齡越大,發(fā)病率越高,因此需重視對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的篩查,確保早期發(fā)現及預防,避免引發(fā)嚴重危害,減少骨折率[3]。當前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篩查多采用國際骨質疏松癥基金會(IOF)1 min測試題及超聲骨密度測量,能夠確保盡早發(fā)現[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骨質疏松癥高?;颊吲c非高?;颊吣挲g、文化程度、慢性病史、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體重指數等比較差異顯著,即上述因素均為社區(qū)骨質疏松癥高危影響因素,其中以慢性病史、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差異最為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年齡越大,且伴隨慢性病史、不良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會伴隨較高的危險,也是引發(fā)骨折危險可能性的因素。年齡越大,機體鈣流失及易發(fā)生其他慢性疾病,進一步加重機體傷害,增加風險性。此外對相關健康知識了解不足,工作環(huán)境較差,相對于其他人群更易發(fā)生骨質疏松癥[5]。針對社區(qū)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應重視加強健康教育,并給予藥物、鈣劑等指導應用,實現早期預防。
綜上所述,社區(qū)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篩查結果以年齡偏高群體為主,影響因素包含慢性病史、不良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體重指數等,需做好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