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湘 彭輝燦
421001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眼科1,湖南 衡陽422200隆回縣人民醫(yī)院五官科2,湖南 邵陽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體內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所引起的糖代謝紊亂,進而導致患者發(fā)生蛋白質以及脂肪代謝異常的全身性疾病[1-2]。本次研究中,探究將二甲雙胍聯合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應用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68 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4 例。對照組男16 例,女18 例;年齡36~61 歲,平均(53.3±6.1)歲;病程3~8年,平均(6.3±1.1)年。試驗組男19例,女15 例;年齡37~65 歲,平均(51.3±5.8)歲;病程3~10年,平均(6.1±1.3)年。本次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對照組單純應用格列美脲以及二甲雙胍治療??诜窳忻离?,1 次/d,每次2mg,患者早餐或第一次主餐時進行口服,隨餐服用??诜纂p胍,2次/d,每次0.5 g,隨餐服用。②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治療。用藥選擇康柏西普,每個月1次,每次0.5 mg,于患者玻璃體腔內直接注射。
評價標準:⑴視力變化改善指標:本研究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評分表對患者視力進行評價。①視力提高: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其視力提高超過兩行,并且視力評分0.5以上。②視力不變:視力提高少于兩行,但有一定的改善,視力評分0.5 分以上。③視力下降:視力未見改善,并且有明顯下降現象??偢纳坡?(視力上升+視力不變)/總例數×100%。⑵血糖指標:對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進行記錄,評價兩組差異。
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 19.0 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視力改善情況對比:試驗組治療后視力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總改善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糖水平比較:試驗組治療后血糖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屬于糖尿病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這是由于患者的血糖值始終處于較高狀態(tài),導致視網膜出現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變,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失明[3]。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當選擇一種安全且有效的方案,這樣才能有效保證疾病康復,以達到優(yōu)質治療的效果[4]。近年來研究顯示,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在應用于視網膜病變治療中能夠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5]。本研究結果顯示,將其應用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中,能夠有效改善視力狀況,避免視力進一步惡化,達到優(yōu)質治療的目的??蛋匚髌帐且环N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融合蛋白,這種藥物能夠有效抑制病理性血管形成,在對患者進行視網膜病變治療時,能夠有效改善視網膜血管生成狀況,對于抑制異常血管生成具有積極意義。同時這種藥物還能夠有效抑制內皮細胞生成,使眼部功能得到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康柏西普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會受到注射影響,導致注射部位出血,并且部分患者表現為眼內壓升高,但導致這類狀況發(fā)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用藥方式為玻璃體腔內注射,大多數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程度較輕,無須進行治療,即可在短時間內恢復,所以這種藥物在應用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視力改善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糖水平對比(±s,mmol/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糖水平對比(±s,m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對照組 34 9.61±1.9 12.25±2.5試驗組 34 6.6±2.3? 8.26±2.3?
綜上所述,在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用二甲雙胍聯合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能夠有效改善視力狀況,對于病情的康復有積極意義,是一種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案,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