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美娜 杜遠敏 李 進
武漢市長江航運總醫(yī)院腦科醫(yī)院神經內科,湖北 武漢 430015
睡眠占據(jù)1/3的時間,是維持健康重要的生理過程,而臨床上失眠癥是常見病之一,因入睡困難或睡眠維持困難等影響正常的生理需求,導致白天社會功能受到影響為主要特征,影響人類健康。失眠治療主要為藥物和非藥物治療(心理、認知行為治療等)[1-4]。多數(shù)患者擔憂失眠藥潛在的不良反應,在接受心理治療時依從性又差[5-13],故尋求一種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療更易于讓患者接受。而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近年來關注的焦點。本研究采用多種評估方法對低頻TMS治療失眠癥的效果進行評價。
1.1臨床資料選取武漢市長江航運總醫(yī)院2016-08-2018-01收治的失眠癥患者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30~75(56±3.5)歲。入選標準:(1)失眠癥狀≥3次/周,持續(xù)≥2個月;(2)年齡≥18歲;(3)自愿參加。排除標準:(1)癲癇發(fā)作史、腦器質性疾病,嚴重軀體疾病,精神疾病,精神發(fā)育遲滯;(2)有酒、藥物依賴及精神活性藥物濫用者;(3)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例。
1.2方法所有患者進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匹茲堡睡眠量表評價,對照組采用基礎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重復低頻經顱磁刺激治療,刺激部位左側前額葉,設定頻率1 mHz,刺激強度1.0 T,1次/d,30 min/次,連續(xù)治療2周。療程結束后,比較2組HAMD 睡眠障礙因子(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早醒) 及匹茲堡睡眠量表評分。
2.12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及睡眠障礙因子比較治療后觀察組HAMD評分及睡眠障礙因子與同組治療前、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早醒均明顯改善(P<0.05)。見表1。
2.22組治療前后匹茲堡睡眠量表評分比較觀察組匹茲堡睡眠量表評分與同組治療前、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TMS是利用時變磁場在大腦皮質中產生感應電流,進而改變神經細胞的動作電位,以此來影響腦內代謝和神經電活動的生物刺激過程。20世紀90年代,TOFTS證明TMS通過磁場的快速變化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誘導循環(huán)電流,并優(yōu)先刺激與線圈在同一平行面上的神經元[14-15]。TMS在大腦中產生的電場取決于許多物理和生物參數(shù),如刺激的頻率、強度和模式、磁脈沖波形、在大腦中引起的電流線的方向、線圈的方向和形狀以及可興奮的神經元件[3,16-19]。將固定頻率(1~100 Hz)和適宜強度的磁刺激連續(xù)作用于某一腦區(qū),即稱之為rTMS。改變局部大腦皮質興奮性是磁刺激的獨特作用,其刺激強度及頻率越高,對大腦皮質功能的影響就越大。不同頻率rTMS對大腦皮質功能的影響也不同,高頻rTMS(≥5 Hz)可易化神經元的興奮作用,而低頻rTMS( 目前部分動物及臨床實驗探索了重復低頻TMS治療失眠的可能機制,研究顯示將低頻脈沖磁場發(fā)生裝置耦合入貓腦內,發(fā)現(xiàn)誘導性質的磁刺激具有顯著促入眠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失眠患者的心理生理基礎狀況、全身代謝率、神經內分泌及神經電生理存在多重復雜改變[53]。 表1 2組治療前后HAMD和睡眠障礙因子比較 表2 2組治療前后匹茲堡睡眠量表評分比較 rTMS治療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失眠的臨床試驗國內、國外也有相關報道,均證實rTMS治療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54-56]。 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rTMS治療,與同組治療前、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在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早醒等HAMD評分、睡眠障礙因子和匹茲堡睡眠量表評分均明顯降低,睡眠較前改善,同時15例患者在接受rTMS治療過程中無不適反應,接受程度高,證實了rTMS治療失眠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