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志
[摘? ? ? ? ? ?要]?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中職體育教學中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都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在這種背景下,通過體育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導引學生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同時獲得較強的心理素質,實現(xiàn)身心的全面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思維活躍、身心健康的技術型及實用型人才。首先分析中職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之后對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下的體育教學方法與實踐進行相關探究,希望相關觀點及建議能夠為我國中職體育教學改革做出些許貢獻。
[關? ? 鍵? ?詞]? 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中職體育;教學方法理論;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138-02
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以及綜合能力。在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下,需要中職體育教師運用適合性策略對教學方法與實踐策略進行創(chuàng)新研究。將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升融入體育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逐漸形成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
一、中職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
(一)對體育課程的重要性缺乏認識
首先,從表面上看應試教育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事實上,其影響依然存在。大部分學校都將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主要標準。而對中職學校來說,看重的是專業(yè)課程教學,因為其教學成果直接關系到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率。這就導致中職學校在設置體育課程時與專業(yè)課、文化課之間的比例嚴重失調。這一現(xiàn)象在畢業(yè)班中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體育課甚至隨意被專業(yè)課和文化課所占用;其次,學生和家長對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也缺少足夠的認識。對學校體育課時安排較少,學生和家長不但沒有任何異議,有些家長甚至認為體育課會占用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文化知識的時間,進而支持學校的做法。但是,不論是學校、學生還是家長都忽略了“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這個道理。唯有通過體育鍛煉才能幫助學生實現(xiàn)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使素質教育改革得到有效落實。
(二)體育教學方式存在諸多漏洞
我國目前的中職體育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傳統(tǒng),難以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再到中職階段,所接受的體育訓練內容大致相同。對他們來說,早就對體育課失去了興趣。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為學校對體育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因為教師自身對體育教學的目標理解不透徹,未能從體育教學的實際作用出發(fā)對課程內容進行規(guī)劃設計,導致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大打折扣。
二、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下中職體育教學方法與實踐策略分析
(一)以學生為中心實現(xiàn)引導式教學
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往往都是教師在課前就準備好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只需要聽從教師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完成學習任務即可。從表面上看,學生確實掌握了運動技巧,但事實上,早已對體育課產生了厭煩之感,更談不上濃厚的學習興趣。當前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制定教學策略,開展各項教學活動,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逐漸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需要體育教師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因材施教策略的全面實施提供參考依據,全面推進差異化和個性化教學。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教學當中,逐漸體會到體育鍛煉的樂趣,認識到體育教學對自己的重要意義。在新型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優(yōu)先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了解每一名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水平及興趣喜好,并以此為基礎,啟用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實施差異化教學,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同時,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提升,培養(yǎng)參與體育鍛煉的自信心,從而更好地參與體育教學活動。
(二)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方向與教學重心。因此,教師必須結合當前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這一目標的制定要幫助第一名學生構建起能力框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要盡量與生活實際相關聯(lián),這樣既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又可以幫助學生利用好課余時間開展體育鍛煉,還不會造成過大的學習壓力,可謂一舉多得。體育教學目標一經確定就要圍繞著這一目標制定出相應的課時目標,使課時目標更加具體化、科學化和人性化。例如,教師在制定課時目標時,要對每一名學生個體差異、體能水平、接受能力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然后將各方面能力素質相近的學生劃分成一組。最終將全班學生劃分成若干個教學小組,再針對不同級別制定出差異化的教學方案,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既要關注個體差異,又要統(tǒng)籌全局,針對教學大綱中所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全體學生都要達標。而在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之外,教師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拓展訓練,制定出具體的、層次化的教學目標與課時目標,再決定采用何種教學手段與教學策略。對學生來說,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與提升,避免整個學習過程陷入盲目和隨意的狀態(tài)。在實施差異化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課堂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一部分學生在中長跑訓練,另一部分學生在進行球類訓練,還有一部分學生在進行競走訓練等。正是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才能提高全班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使學生的個人專長有所發(fā)揮,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情緒,使學生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體育課堂教學中。
(三)通過興趣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
對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職學生正是青春洋溢的年紀,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教師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好中職學生的這一特性,對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給予正確引導,極有可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對某一事物的興趣與愛好,從而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強化練習,促進個人能力的全面提升。體育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圍繞著某一項目進行反復循環(huán)的強化訓練。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教師給予正確的示范與指導,使學生的錯誤得到改正與提升。而學生通過一次次的訓練,使自己的耐心和意志品質得到磨煉,形成克服困難的勇氣與決心,最終建立起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tài)。這對中職學生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細心觀察學生在進行體育訓練時的內心活動,當學生遇到困難產生畏難心理甚至想要放棄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讓學生不要輕易放棄、輕易認輸。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在遇到困難與考驗時,才能在內心當中迸發(fā)出一種超越自我、挑戰(zhàn)自我、提升自我的勇氣。而這一過程往往存在非常大的困難,如果學生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意志品質,極有可能被學習、工作以及生活壓力所打敗甚至壓垮。而體育鍛煉是培養(yǎng)這種意志品質的絕佳途徑,學生可以在一次次的挑戰(zhàn)與超越中進行自我檢討與自我修煉,建立起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與決心,從而實現(xiàn)自身能力與素質的不斷提升。
(四)完善體育教學器材提高教學有效性
體育教學與文化課教學存在諸多不同之處,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體育教學一般都是在室外進行,并且對教學器材和教學場地具有較為特殊的要求。因此,中職學校要想確保體育教學的整體質量必須提供多樣化的體育教學器材,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與愛好,如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足球、跳繩等都是中職學生非常喜愛的運動項目;同時,還要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一個舒適、寬敞、安全的訓練場地,讓學生以一種愉快的心情參與到體育項目訓練當中。只有具備這些硬件設施條件,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才能豐富起來,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運動的特有樂趣。還可以用飛盤、輪滑等器材進行補充教學,豐富體育教學的項目內容,充分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與運動喜好,從而讓學生更加熱愛體育運動,甚至利用課余時間自行安排時間進行體育訓練,達到強身健體、磨煉意志、培養(yǎng)綜合素質的目的。當然,場地資源不是專指學校所修建的體育館、操場這一類校內場地,還包括校園以外的自然資源。例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到附近的山丘、湖泊等場地進行體育訓練,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為學生提供一個親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機會。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部分自然資源開發(fā)新的體育教學項目,如帶領學生在附近公園進行徒步、爬山、中長跑等項目訓練,給學生帶來不同以往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一種全新的感受,從而對體育運動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為終身體育這一習慣的養(yǎng)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在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理解國家開展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刻內涵,吸收先進的教學思想,對自身的工作職責進行重新定位,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交付給學生。不論是制定教學計劃還是教學策略都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同時充分考慮中職學生的專業(yè)需求。在此基礎上,啟用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教學策略,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通過體育課堂體驗到運動獨有魅力與樂趣。在制訂教學評價策略時,既要讓學生客觀認識到自身的問題與不足,又不能使學生的自信心與積極性受到打擊。同時,學校也要為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付出努力,準備多樣化的體育器材,提供符合教學要求的運動場地,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創(chuàng)新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唯有通過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促進中職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全面提升,為社會培養(yǎng)出大批具備較強綜合素質的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田洪.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研究[J].學理論,2014(21):223-224.
[2]靳昭.深化課改品質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47):226.
[3]黃旗山.試析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