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紅梅
【摘要】目的:通過回顧用血情況,優(yōu)化基層醫(yī)院血液保護策略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體外循環(huán)相關手術用血情況 結果:平均每例體外循環(huán)手術過程中濃縮紅細胞(RBC)為1.25±1.89u和新鮮冰凍血漿(FFP)24.62±124.55ml手術類型不同影響血制品使用、患者年齡和體重對血制品用量有明顯影響、女性患者紅細胞用量明顯高于男性患者 結論:詳細的血液保護策略能減少基層醫(yī)院用血量。
【關鍵詞】體外循環(huán);基層醫(yī)院;血液保護
【中圖分類號】R65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7-0246-02
體外循環(huán)(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的血容量稀釋作用,術中相關操作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血液破壞和丟失,麻醉藥以及低溫等因素使血液在體內將出現(xiàn)異常的分布,以上使體外循環(huán)手術對輸血的依賴程度很高;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大量輸血增加患者病患率和死亡率,降低長期生存率。
1-1病例選擇與設備
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科對131例成人患者實施了體外循環(huán)相關手術,患者平均年齡(53.47±9.55)歲,平均體重(59.07±11.57)Kg,平均轉機時間(147.93±55.00)min,常規(guī)使用降溫體外循環(huán)技術。全部均使用膜式氧合器(Sorin EV0或905系列),人工心肺機均使用Stockert 5型,主刀醫(yī)生和灌注技師均為同一人,術中血紅蛋白均維持在21%-24%左右。
1-2心肌保護方法手術均使用4:1含血停跳液或HTK液,對于小體重、低血色素病人采用自體血逆預充技術以及改良超濾。常規(guī)使用普通超濾技術。
1-3數(shù)據(jù)的分析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計量資料正態(tài)分布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檢驗水準設定α=0.05。P<0.05有顯著性差異。
手術方式及不同手術血制品平均使用量見表1,濃縮紅細胞(RBC)和新鮮冰凍血漿(FFP)用量,RB
C使用,大血管與CHD矯治術、瓣膜相比P<0.05有顯著性差異;FFP使用大血管與瓣膜相比P<0.05有顯著差異,女性患者RBC用量顯著高于男性(P<0.05)體外循環(huán)中不使用血制品病例81例占手術總數(shù)61%。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顯示,輸血可以導致心臟手術患者術后ICU停留時間和住院時間延長,生存率降低,對此我院針對現(xiàn)有硬件設施作了以下措施:
1-1術前貧血(1)藥物治療:使用鐵劑、維生素和葉酸治療,必要時應用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1-2降低預充量 (1)體外循環(huán)動靜脈插管建立后,從動脈循環(huán)側路將體內引流出的肝素化的白體血液儲存于血袋中,引流量300-500ml,根據(jù)患者的血容量和生命體征而定。(2)液面監(jiān)測的使用(3)管路Mini化:根據(jù)體重選擇合適的生物相容性好的膜式氧合器和血管路,我院使用的是華西型的成人血管路,臺上的回流管路用華西兒童型進行組裝,靜脈引流口徑改為3/8inch;去除多余的管路。
1-3評估圍術期出血因素:及時監(jiān)測血小板功能以及纖維蛋白原等各項凝血指標,以及停用抗凝藥以及抗血小板藥物
1-4避免意外性出血和精細止血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和異體輸血的關鍵:(1)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微創(chuàng)心臟手術、介入治療手術等較CPB下傳統(tǒng)或開放式手術在減少出血和異體輸血方面有諸多優(yōu)勢,但需要嚴格選擇適應證和保證療效;對于意外出血我院常規(guī)備擇期手術備血。
1-5術中采用便攜式血氣分析儀等實時監(jiān)測患者Hb和紅細胞比容,嚴格控制Hb和紅細胞比容
1-6平穩(wěn)的麻醉和適當?shù)慕祲浩椒€(wěn)的麻醉管理既滿足手術的需要,又可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足夠深度的麻醉和控制性降壓可減少失血。
1-7超濾的使用 體重≤50公斤的成人,我院常規(guī)超濾和改良超濾的聯(lián)合使用,降低圍術期血制品的使用
1-8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減少術中ACT和血氣檢查次數(shù):血氣和ACT同時檢查所抽血液<1 mL,單獨檢查抽血<0.5mL
1-9止血藥 魚精蛋白拮抗肝素后,使用凝血酶原復合物
基層醫(yī)院硬件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心臟手術更應該做到術前、術中以及術后血液保護精細化管理,以及多科室血液保護意識達到共識,降低圍術期輸血率以及并發(fā)癥,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