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上江南
適合話題:
靜氣;涵養(yǎng);
自信;自覺
齊白石老先生在成名后,有人問他,如何從一個木匠華麗轉(zhuǎn)身成一位畫壇巨匠?他答道:作畫是守靜之道,涵養(yǎng)靜氣,事業(yè)可成。
齊白石先生的話讓我想起一則故事。在雍正皇帝編著的《悅心集》里,有一則《堯舜至今尚在》,里面有這樣一段對話,很有意思:“昔有一名僧,被召見駕,叩首呼萬歲。上曰:‘人生百年且不可得,何云萬歲?僧曰:‘堯舜至今尚在。上大悅。一日同御便殿,復(fù)問曰:‘京師有多少人?僧云:‘只有兩個人。上曰:‘何謂?僧曰:‘一個為名,一個為利。上點(diǎn)頭稱善?!本╃苤兀跷跞寥?,名利紛擾,何來靜氣?
靜氣在哪里,在山野清風(fēng)徐來之處,明月皎皎之所。難怪歷代圣賢中的許多人心向田園,天子呼來不上朝,一心只謀三分田。餐風(fēng)飲露好風(fēng)雅,被天席地度韶華。這就是靜氣,八風(fēng)吹不動,任何攪擾在他的面前都會成為“蚍蜉撼大樹”。沉穩(wěn)大氣有賢德,在心靈的颶風(fēng)深處也能泰然自若。
翁同龢是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師,他曾寫過這樣一句話:“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必S子愷也說:“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愿,不如釋然?!倍嗝髁恋男膽B(tài)!
人有靜氣,風(fēng)度自來。泰山崩于前而不改其色,危難轟頂而不移其步。這是靜氣帶給人的自信,也不失為是一種自覺。靜氣在胸的人有涵養(yǎng),靜氣在魄的人有格局,靜氣在靈的人有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