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川,宋 紅,李晶晶,馮曉霞,馮百歲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1.NICU;2.消化內科 450014)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兒早期常見的危重急癥,多發(fā)于早產兒和低體質量兒,病死率為20%~30%[1-2]。NEC的主要特征為胃腸道缺血壞死,其早期癥狀不典型,病情發(fā)展較快,嚴重影響患兒的生命健康。目前對NEC的發(fā)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早期預防和及時診治是降低發(fā)病率,提高預后的關鍵[3]。本研究對87例NEC新生兒及120例患有黃疸的非NEC新生兒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NEC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并檢測比較兩組受試新生兒血清腸脂肪酸結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C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探討各因子在NEC診斷中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7例NEC新生兒為觀察組,入選患者均符合第4版《實用新生兒》中的診斷標準,臨床表現(xiàn)為體溫不穩(wěn)、喂養(yǎng)困難、嘔吐、腹瀉腹脹、便血等[4],其中男48例,女39例;日齡2~24 d,平均(12.8±7.2)d;NECⅠ期42例,Ⅱ期33例,Ⅲ期12例。另選取同期住院的120例患有黃疸非NEC新生兒為對照組,其中男63例,女57例;日齡3~31 d,平均(13.1±7.3)d。兩組新生兒均排除患有嚴重先天性缺陷、全身炎癥綜合征、休克及遺傳代謝疾病。兩組新生兒性別、日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受試患兒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患有胃腸道畸形、腸道受損、感染性腹瀉、中毒性腸麻痹等胃腸道疾病的患兒;患有敗血癥或嚴重貧血;患有嚴重感染;患者心臟、腦、腎或呼吸道等先天性畸形的患兒。
1.2方法
1.2.1臨床資料收集 采用調查表方式收集兩組受試新生兒臨床資料,(1)圍生期資料:分娩方式、產時窒息史、喂養(yǎng)方式;(2)NEC發(fā)病前合并癥: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腸道畸形;(3)發(fā)病前有無服用微生物制劑等。
1.2.2標本收集與檢測 兩組新生兒均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靜脈血5 mL,室溫放置30 min,4 ℃下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上層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檢測血清I-FABP、IL-8水平,其中I-FABP試劑盒購自上海遠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L-8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希美生物公司;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RP水平,檢測試劑盒購自武漢華美生物有限公司。本研究所有操作均有專人按照說明書進行。
2.1兩組新生兒危險因素分析 觀察組新生兒產時窒息、NRDS、腸道畸形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母乳喂養(yǎng)、服用微生物制劑所占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剖宮產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危險因素發(fā)生率比較[n(%)]
2.2兩組新生兒血清I-FABP、CRP及IL-8水平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血清I-FABP、CRP及IL-8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血清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2.3不同病變分期NEC新生兒血清I-FABP、CRP及IL-8水平比較 不同病變分期NEC新生兒血清I-FABP、CRP及IL-8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NEC病變分期的增加,患兒血清I-FABP、CRP及IL-8水平也明顯升高,見表3。
表3 NEC不同分期新生兒血清相關指標比較
2.4I-FABP、CRP及IL-8對NEC的診斷價值 血清I-FABP診斷NEC的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893,其最佳臨界值為I-FABP>1.27 μg/L,診斷靈敏度為75.90%,特異度為90.00%;CRP診斷的AUC為0.843,其最佳臨界值為CRP>9.23 mg/L,靈敏度為86.20%,特異度為65.00%;IL-8診斷的AUC為0.727,最佳診斷臨界值為IL-8>16.84 ng/L,靈敏度為65.50%,特異度為70.00%,見表4、圖1。
表4 I-FABP、CRP及IL-8對NEC的診斷價值
圖1 I-FABP、CRP及IL-8的ROC曲線
NEC是新生兒消化系統(tǒng)的嚴重疾病,其發(fā)病兇險,病死率高,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5]。目前研究認為,NEC是新生兒胃腸道對多種危險因素產生的最終反應,受多種因素的影響[3,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新生兒產時窒息、NRDS、腸道畸形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產時窒息及新生兒合并癥是導致NEC的重要危險因素。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新生兒胃腸道發(fā)育尚不成熟,產時窒息及合并癥會導致機體血液防御性分布,腸黏膜血流減少至正常的35%~50%,胃腸蠕動減慢,細菌在腸黏膜定植,引發(fā)嚴重炎癥[7];另外,窒息和合并癥新生兒經積極搶救治療后,腸組織血流灌注恢復,大量自由基和壞死物進入血液循環(huán),可導致更為嚴重的炎性反應和代謝障礙,從而誘發(fā)NEC[8-9]。本研究中觀察組新生兒母乳喂養(yǎng)、服用微生物制劑所占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母乳喂養(yǎng)和微生物制劑是NEC的保護因素。母乳是新生兒最理想的食物,含有多種腸道黏膜代謝的必需氨基酸,對維持腸黏膜結構完整性具有一定作用;新生兒出生時腸道內無細菌定植,微生物制劑則能夠為新生兒提供乳桿菌、雙歧桿菌等有益菌,改善腸黏膜屏障功能,從而可預防新生兒NEC的發(fā)生[10]。
NEC的早期癥狀不典型,臨床上主要依據病理表現(xiàn)和影像學特征進行診斷,缺乏可靠的生物診斷標志物[11]。I-FABP是腸黏膜上皮細胞中的一種小分子可溶性蛋白,可作為早期腸缺血損傷的理想生物學指標,具有較好的特異性[12]。小腸缺血損傷早期,由于細胞通透性增加,I-FABP進入血液循環(huán),導致其水平迅速升高,因此血清I-FABP水平有助于判斷腸黏膜損傷程度[13]。CRP是臨床上廣泛應用的炎癥標志物,當機體感染或組織損傷引發(fā)炎癥時,血清中CRP水平迅速升高[14]。IL-8是一種多功能細胞因子,參與機體各類炎性反應的調節(jié)過程[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新生兒血清I-FABP、CRP及IL-8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隨著病變分期的增加,NEC新生兒血清各指標因子水平也明顯提高;說明I-FABP、CRP及IL-8在疾病的發(fā)生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參與NEC的進展過程。另外,本研究還應用ROC曲線分析各指標對NEC的診斷價值,結果發(fā)現(xiàn),I-FABP、CRP及IL-8對NEC均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其中以血清I-FABP的效能最佳,其診斷靈敏度為75.90%,特異度為90.00%,最佳診斷臨界值為I-FABP>1.27 μg/L;其次為CRP,診斷靈敏度為86.20%,特異度為65.00%,其最佳診斷臨界值為CRP>9.23 mg/L;IL-8的診斷效能較差,其診斷靈敏度為65.50%,特異度為70.00%,最佳診斷臨界值為IL-8>16.84 ng/L。血清I-FABP的特異度與靈敏度較高,有助于NEC的早期診斷與病情評估。
綜上所述,圍生期窒息和新生兒合并癥是導致NEC發(fā)生的高危因素,母乳喂養(yǎng)和早期服用微生物制劑有助于降低NEC的發(fā)生。NEC新生兒血清中I-FABP、CRP及IL-8呈高表達狀態(tài),三者變化水平對NEC進展可能具有預示作用,血清I-FABP、CRP和IL-8檢測有助于臨床上NEC的診斷,且以I-FABP檢測對NEC的診斷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