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寒
食管癌是由于食管鱗狀上皮或是腺上皮出現(xiàn)異常增生而導致的惡性疾病。食管癌手術具有較大創(chuàng)傷性、術后并發(fā)癥多,不利于患者身體康復[1]??焖倏祻屯饪评硐氲暮诵挠^念是在循證醫(yī)學基礎上,對患者圍術期采取干預措施,對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麻醉方式以及圍手術期護理方案予以調整,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帶來的應激反應,起到促進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的作用[2]。圍術期護理是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院對收治的食管癌根治術患者實施快速康復外科模式,取得一定效果?,F(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到我院進行全腔鏡食管癌根治術的140 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0 例。觀察組男36 例,女34 例,年齡38~80 歲,平均年齡(55.68±7.16)歲;對照組男40 例,女30例,年齡39~78 歲,平均年齡(56.18±6.8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予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經(jīng)胃鏡活檢病理報告明確為食管癌;無手術禁忌證;胸腹部CT掃描或是經(jīng)PET-CT檢測后,不存在遠處轉移;術前各項生化檢查基本正常?;颊呒捌浼覍倬栽竻⑴c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標準:腫瘤已經(jīng)發(fā)生遠處轉移,無法實施食管癌根治術;合并存在其他重要臟器疾??;存在嚴重并發(fā)癥;治療依從性差。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收治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健康知識宣教,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
1.3.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取快速康復外科模式,主要措施如下:
1.3.2.1 術前護理 對患者病例資料進行詳細分析,對患者講解手術治療方式及相關注意事項,給予患者灌輸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告知圍手術期注意事項,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提高其配合程度。術前不用開展腸道準備工作,禁食時間使用口服糖類進行代謝準備。對呼吸功能進行訓練,引導患者正確進行腹式呼吸法,以有利于膈肌下降,加大肺通氣量。通過示范引導患者正確咳嗽,對有效咳嗽方法加強訓練。給予患者霧化吸入治療,凈化患者氣道,提前為手術做好準備,減少肺部感染率。
1.3.2.2 術中配合 協(xié)助患者取合適體位,麻醉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指標。術中積極配合主治醫(yī)生,全程嚴格按無菌操作流程進行,配合巡回護士清點手術物品,根據(jù)患者身體情況對骨隆突出位置進行保護。術中避免輸入過多液量,若確實需要補液或輸血的情況,應嚴格核對患者病歷、輸血報告單、血袋詳情,確認無誤后方再使用。術中不放置腹腔引流管,密切關注患者低體溫情況,有必要時刻采取必要的保溫措施,術后護理。
1.3.2.3 術后護理 術后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采取必要止痛措施;術后引導患者盡早進行床上運動或下床活動;術后視患者疾病情況盡早拔除導尿管。術后給予患者加強營養(yǎng),將鼻飼流質灌注速度控制在20~30 mL/h,鼻飼前將床頭稍微抬高35°,溫度38 ℃~40 ℃,術后24 h總量控制在500~800 mL,術后48 h總量控制在800~1000 mL。根據(jù)患者飲食習慣及食物熱量表配制富含維生素、熱量、易消化的流質食物。
1.4 觀察指標及評判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主要包含肺部感染、肺不張、壓瘡、深靜脈血栓、腹脹、腹瀉等情況。②對比兩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組間數(shù)據(jù)予以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比較
組別 n 腸時鳴間音恢(h)復 肛門時首間次(h排)氣 住院時間(d)觀察組 70 23.87±5.16 35.76±4.53 13.42±1.15對照組 70 29.44±4.65 48.44±4.82 15.23±2.40 t 6.710 16.038 5.690 P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主要是在圍手術期對患者采取干預措施,對相關護理方法、麻醉方式等進行改進。主要包括術前給予患者健康知識宣教,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引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縮短禁飲和禁食時間,術中控制液體輸入量,術后給予鎮(zhèn)痛,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早期采取營養(yǎng)支持、盡快恢復飲食、盡早拔除引流管等措施。以上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措施被廣泛應用,對促進患者早期康復具有重要意義[3]。
3.1 快速康復外科干預可以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分析主要原因在于,護理人員在術前引導患者加強呼吸訓練,讓患者保持呼吸深度、呼吸頻率減慢,養(yǎng)成良好的呼吸習慣,促成深吸、慢呼的呼吸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肺部功能[4]。通過深吸氣慢呼氣的模式,有效擴張患者胸廓,加大胸膜腔內的壓力,與肺部組織順應性提升,加大潮氣量,促進肺泡和血液間的通氣血流量數(shù)值達到正常水平,增強血氧飽和度,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相關研究報告同樣指出[5],積極改進患者肺功能,控制術中和術后輸入液體量,術后對呼吸道加強護理,可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患者呼吸道功能,促進患者身體康復。通過術前對患者加強宣教,讓其充分認識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讓患者在心理上接受程度更高,同時術后積極配合,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盡早給予鼻飼流質食物,減少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盡早開展下床活動有利于幫助患者腸道蠕動能力,改善腸道功能,同時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少深靜脈血栓及壓瘡發(fā)生率;早期下床活動有利于提升患者對身體康復認知度更高,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有利于促進患者及早康復,起到早日出院的目的[6~7]。
3.2 快速康復外科干預可以促進患者胃腸道功能盡早恢復 本研究觀察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主要在于術后早期通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積極給予患者營養(yǎng)支持,以往治療方案主要以患者排氣后作為腸內營養(yǎng)指征。有關研究報告指出[8],術后早期給予營養(yǎng)支持是快速康復理念當中的重要部分,患者術后小腸蠕動在手術后2 h即可恢復,術后12 h則能吸收營養(yǎng)物質。術后早期采取鼻飼流質營養(yǎng)支持,縮短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鼻飼流質食物使患者腸道吸收性能良好,患者不易發(fā)生腹瀉、腹脹[9]。盡早恢復飲食符合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有利于胃腸道功能及早恢復。此次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與王國君等[10]研究報告具有一致性。食管癌屬于消化道手術,胃腸道功能的盡早恢復降低消化液反流、胃癱等并發(fā)癥,進而促進患者身體康復,縮短住院時間[11]。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食管癌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可以有效地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盡早恢復患者腸鳴音時間、排氣時間,減輕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促進身體康復,縮短住院時間。同時節(jié)約社會資源,可在臨床中借鑒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