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星君
摘 要 “物歸原處”,這個要求看似簡單,但如果沒有到位的指導,堅持的要求,幼兒是不容易做到的。切實以“百寶箱策略”推進,通過教師生活指導,教學引領,同伴分享互助,交流促進,家園一致對提高大班幼兒物品整管能力進行了一系列的跟蹤實踐與分析,充分展現(xiàn)了策略的實效性和推廣性。
關鍵詞 整管能力;百寶箱策略;幼小銜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0-0026-01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經(jīng)常能看到這樣的情境:幼兒脫下的衣服隨意地扔在小床上;活動室里經(jīng)常會拾到幼兒落下的圖書、蠟筆、衣物等,似乎管理物品本身就是老師的工作。這樣的現(xiàn)象不勝枚舉,幼兒物品整管能力培養(yǎng)缺失的問題自然也就真實地呈現(xiàn)在了我們的面前。
一、開展的國內(nèi)外理論綜述與意義
《綱要》明確提出“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也建議,要提供有利于幼兒生活自理的條件。綜上所述,百寶箱策略培養(yǎng)大班幼兒物品整管能力是可行且有意義的,是符合其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有利于幼小銜接,為幼兒一生發(fā)展積累有益的經(jīng)驗。
二、策略推進,從細節(jié)處著眼發(fā)展幼兒整管意識與能力
如果“箱式整理”培養(yǎng)了幼兒自我物品整管意識,那么“抽屜式收納”的推廣則是物品整管能力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點。在前期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小朋友大多只關注物品擺放是否整齊,而沒有意識到①如何擺放更加合適?②怎樣取舍?“抽屜收納”引導幼兒學會了分類與合理歸放。
(一)減——減去干擾孩子,影響使用效率的物品
在箱式整理中幼兒很喜歡把自己的物品都放到“百寶箱”里去,因此物品越來越多,到了使用時候小朋友不得不先把所有東西都拿出來,然后取出要用的物品,最后再一起放回去,浪費了時間和精力,“給百寶箱減減負”成了大家共識。
(二)加——增加高頻使用物品的臨時存儲,方便使用和取放
餐后活動往往是我們上午集體活動的延伸拓展,有些小朋友還沒有完成,而有些則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對畫面進行裝飾(包括剪畫結合),因此這時“百寶箱”的作用就顯現(xiàn)出來,幼兒可以把作品、剪刀等材料臨時存放到自己的百寶箱中,自主進行操作,不需要再到區(qū)角中取放材料,非常方便,當然當完成后小朋友還必須做到“從哪里來,回哪兒去”,保持百寶箱整潔清爽。
(三)比——橫豎擺放有講究,不同材質不同收
在推行百寶箱策略的過程中,我們在各個區(qū)擺放了許多箱子用于整理,箱式整理后雖然看上去很整齊,但是使用起來卻不方便,像剪刀還會有安全隱患,通過比較大家發(fā)現(xiàn)圖書橫豎擺放很有講究:橫向擺放省空間,但豎向擺放更好使用,不容易亂。
(四)挑——在“能用”“不能用”和“用”或“不用”之間尋找平衡點
整理的過程必然無數(shù)次重復“要或不要”的選擇,尤其是在抽屜式收納的過程中,小朋友要從中挑選出最常用的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而不常用的可以擱置,不用的需要廢棄,選擇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通過一次次的整理,幼兒具備了迅速做出決斷、快速處理的能力。
三、推波助瀾,發(fā)揮教師“傳、幫、帶”作用
《綱要》提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培養(yǎng)幼兒物品整管意識的過程中光有小朋友的自主探索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大家深入思考與實踐,不斷提高整管意識與能力。
(一)引發(fā)同伴交流與互助,由淺入深推進整管層次性
《綱要》在社會領域中提出:“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在百寶箱策略培養(yǎng)大班幼兒物品整管能力過程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更多交流與分享的機會,幼兒通過照片描述,自主講述,同伴討論各種方式進行分享與交流,促進了自身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更是培養(yǎng)了自信,合作等良好社會性品質。
(二)教學引領與主題結合,精準的預設來化解幼兒整管重難點
純粹的收拾、整理比較枯燥,幼兒往往興致不高,如果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幼兒整理興趣的提高,幼兒就會十分樂意去做。我們組織設計了多形式多方位的活動和游戲,幫助幼兒建立成功感,樹立自信心,為以后自覺整理打下基礎,讓孩子從收拾中得到成功感和樂趣,才是收拾整理的最大動力。
四、研究結果討論
(一)做好“百寶箱策略”的基礎
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告訴我們一切教育都應從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為幼兒生活提供經(jīng)驗借鑒,因此要做好百寶箱策略,首先要“眼前有孩子”,其次要“背后有生活”,最后是“心中有策略”,這樣才能切實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二)眼前有孩子:了解孩子年齡特點,尊重幼兒個體差異
《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對于自我物品整管,雖然大班幼兒普遍有獨立操作欲望和意識,但在能力上差異卻十分大,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性別在整理習慣、整理內(nèi)容以及整理態(tài)度上存在明顯差異性。
(三)背后有生活:充分滲透生活服務理念
整管習慣與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從生活中來,回生活中去,因此不管是教學活動的引領,還是家園合作的比賽,我們最終的目的都是為幼兒的生活提供經(jīng)驗的借鑒。
五、“百寶箱策略”的意義
策略推廣充分發(fā)揮了幼兒自主性。在整理活動中,幼兒充分發(fā)表見解,積極參與討論,制定規(guī)則,學習獨立地處理物品。我們力爭讓教育從集中封閉逐漸向多元開放發(fā)展,強調讓幼兒在自主、開放的環(huán)境中,建構健全的人格,促進全面發(fā)展。
六、結論
我們發(fā)現(xiàn)做好百寶箱策略的關鍵在于“一放二引三實踐”,切實從幼兒生活出發(fā),轉變教師角色意識,放手為幼兒實踐提供平臺與指導,促進幼兒物品整管意識與能力的提高,為幼小銜接和幼兒一生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